财务案例期末复习(适用于不申请学位的)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财务案例期末复习(适用于不申请学位的)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无须考虑指标平均数,以每期指标的期末数为计算依据) ? .. 每股净值=股东权益÷股数 (元)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之一 ? .. 每股收益=净利润÷股数 (元)净资产收益率 ? .. 每股资本公积=资本公积÷股数 (元)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当总资产小于负债金额公司就陷入了资

不抵债的境地,公司的股东权益便消失殆尽 ? .. 每股未分配利润=未分配利润÷股数 (元)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 ? .. 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股数 ? ..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资产 (%)长期偿债能力 ? ..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资产 (%)权益比率过小表明企业过度负债 ? .. 主营业务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企业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发展性 ? .. 总资产报酬率=税前利润(利润总额)÷总资产 (%)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 ..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 ? ..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短期偿债能力 ? ..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短期偿债能力 ? .. 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 (次)短期偿债能力 ? .. 存货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存货 (次)短期偿债能力 ? .. 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应付账款 (次)企业的还款压力 ? .. 固定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 (次)资产运用效率 ? .. 现金负债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负债 当期偿付短期负债的能力 ? .. 总资产增长率=(本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上期总资产 (%)企业本期资产规模的增长情况 ? .. 净资产增长率=(本期净资产-上期净资产)÷上期净资产 (%)代表企业发展能力 ? ..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衡量公司的

产品生命周期 ? .. 净利润增长率=(本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上期净利润 (%)代表一个企业的增长势头 ? .. 市盈率=每股市价÷每股收益 衡量一个上市公司的盈利状况

备注:⑴每股指标用“总股数”而非“流通股;⑵区分清楚:哪些指标用百分比表示,哪些不用;⑶保留两位:百分数、小数分数保留两位;⑷指标分析:指标是增长、持平、下跌,及原因分析要简单表述。一般分析四方面:每一方面做一集中分析,例如对盈利能力分析,需对赢利能力所包含的指标做“增长、持平、下跌”进行分析,并进行原因分析。

标准指标:流动比率标准值:2.0;速动比率标准值:1/0.8;存货周转率标准值:3;应收账款周转率标准值:3;资产负债率标准值:0.7;产权比率标准值:1.2

行业先进指标: 钢铁行业: 交通运输业: ⑴机场: ⑵客运: 电子行业: 乳品行业

15、★根据上述所计算的有关财务指标和上市公司近期背景动态,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市场表现能力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综合案例) 答:参照模拟试卷巴士股份答案

16、★业绩评价的重要性、功能发挥和主要难点。(单项案例)

答:⑴企业业绩评价也称绩效评估或绩效衡量,在现实工作中也称为“考核”、“考评”,是指运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对企业的各单位、经营者、员工在一定经营期间内的生产经营状况、财务运营效益、经营者业绩等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考核、分析,评论其优劣、评估其效绩。

⑵业绩评价包括动态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次。

⑶在企业财务管理循环中,业绩评价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在财务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17、★业绩评价标准如何设定?(单项案例)

答:⑴公司的战略目标与预算标准 。华资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标准值的设定就是采用集团设定的标准值或计划值。为何未采取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因为该公司对电的价格尚不能实现市场定价,自己无权决定。

⑵历史标准。采用历史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不足之处在它只能说明被评估企业或部门自身的发展变化,在外部环境变化巨大时,仅用历史标准是不能做出全面评价的。

⑶行业标准或竞争对手标准。 这是指某些评价指标按行业的基本水平或竞争对手的指标水平,是业绩评估中广泛采用的标准。

⑷经验标准。它是依据人们长期、大量的实践经验的检验而形成的。例如,流动比率的经验标准为2:1;等等。西方一些学者认为标准是人们公认的标准,不论哪一个企业或任何时期都是适用的。其实,经验标准只是对

Page 5 of 11

一般情况而言,并不是适用于一切领域或任何情况的绝对标准。

⑸公司制度和文化标准。在业绩评价中,经常使用一些非财务指标,这些指标的标准往往表现在公司的规章制度中,还有一些溶合于企业文化判断中。

18、★股利分配政策对公司可持续增长能力和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单项案例)

答:⑴对公司增长力的影响。由于送股和转赠股份都会直接导致股本规模的扩充,在利润尤其是经营利润没有同步增长的状态下,直接会导致每股收益或净资产收益率的稀释,相应影响每股市价和潜在投资者对公司的成长性产生疑惑。

⑵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从该公司历年股利分配政策看是采取的不规则股利政策。这同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分配政策趋同。但无论采取何种分配政策公司其目的仍然是增加公司整体市值。但从该公司这种大规模的送配方案,其最终结果一方面导致股价严重下跌,直接影响现实股东利益;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留成比例降低导致后劲不足,直接体现到潜在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的投资热情下降,继而影响以后的股价走势。

⑶分配方案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公司本身的盈利质量存在问题时,如果为了满足配股资格,达到证监会对公司现金分红的要求,派现会对公司的营运现金流量构成巨大压力,面临支付风险。 19、★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应考虑的因素:(综合案例) 答:⑴投资机会和投资时间

⑵流动资金和税收

⑶法定限制和贷款协议限制 ⑷通货膨胀

⑸股东偏好和控制权 ⑹稳定性和借款能力 1、企业的投资机会

如果股息政策纯粹是一项财务决策,则可供企业选择的有吸引力的投资项目将是决定股息发放水平的主要因素。如果投资机会甚多,则股息发放率必低,反之则高。当然,实际上,对影响股息政策的其他因素,尤其是那些基于股东偏好的因素,仍然需要加以谨慎考虑,即使企业内部存在良好的投资机会。此外,举债融资总是备选方案之一,而且它能通过举债效应提高股东总收益。 2、企业内部投资机会的时间性

时间是一项重要因素。如果目前没有投资机会,但从中期或者长期来看,机会还是存在的。那么,你也许就该提议现在发放股息,以便股东个人能对这些资金最好的利用,以免企业为那些结果不明确的将来机会空储大量资金。 3、流动资金

如果你宣布要发放股息,你所需要考虑的仅是足以覆盖股息金额的当前或留存的利润。然而,当你需要支付股息时,你需要的是现金!因此,在决定股息政策时,你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流动资金。如果企业的现金吃紧,则有充裕理由抑制股息发放,而若现金充足,就较易做出支付股息的决策。这要求评估企业的短期流动资金并对至少随后十二个月内的现金流转进行分析。如果你希望既保持流动资金,同时又能获得股息发放的好处,你应该考虑“股票股利”这一备选方案。 4、借款能力

当你评估企业的流动资金时,须考虑到它的借款能力。如果借款能力未被用尽,则你在衡量流动资金时就有更多的余地,而决策又一次变为:究竟是把股息留存下来用以投资还是该从外部借入资金来支付股息? 5、通货膨胀

在通货膨胀时期,历史成本会计会高估企业的营业利润。这是由于使用资产的费用基于历史成本,从而低估了使用资产过程中所消耗的价值。这意味着部分利润必须被留存于企业,以使企业资本保全,维持在实物经营能力的同等水平。若把这部分利润作为股息发掉,实际上将等同于发放了企业的部分资本。这一问题在高通胀年代尤为突出。 6、法定限制

根据法律,股息只能从当前利润或留存利润中支付。如果没有充足的利润满足股息发放,就不能支付股息。另外,有时对股息的增长水平,也会有法定限制。应该遵守这些限制,即使它们是以建议而非强制性要求的形式出现。 7、贷款协议中的限制性条款

许多贷款协议可能限制或禁止贷款期限内的股息发放。因此在决定股息政策之前,须审查各类贷款协议。当支付股息或增加股息时,时常要先征得贷款人的同意。 8、股东偏好

若可能,股东们对当前收益的偏好(而非资本收益)应纳入考虑因素。在此时,对资本增值税率的优惠(相当于所得税)也须加以考虑。比如:如果大多数股东属于高税级,他们就会宁愿要资本收益而不要当前收益。养老基金或机构投资者也许会要求当前收益和资本收益能适当组合。在大型上市公司里,判别所有股东的个人偏好是不可能的。每个股东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唯一合理的,能满足大多数股东的方法是:取中庸之道。

Page 6 of 11

9、股东控制

如果股息发放水平相当高,其结果可能要求筹措新股,而这将导致现有股东对企业控制权的稀释。另一方面,如果股息发放水平很低,资本结构就可能变得效率低下而企业也许极易被人伺机兼并,于是又导致现有股东控制权的丧失。 10、稳定性

这可能是最受关注的一项因素。股息在维持投资者和市场信心中扮演重要角色。经验表明:多年来股息发放稳定的企业通常要比股息不稳定的企业能够享有更好的市场信誉。许多企业即使在利润不多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维护甚至增加股息发放,这一事实也证明了企业和股东对稳定的和递增的股息所给予的重视。 20、★并购中如何锁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单项案例)

答:在主并公司与被收购企业之间需要搭起品牌和财务两道防火墙。收购完成后,基本上采用当地原有的品牌或者重新起一个品牌,这既是对主并公司品牌的保护,也容易融入当地市场。此外,在财务方面可能的包袱也要预先清理干净。主并公司把收购的企业都变成事业部下的独立子公司,它们都是一级法人,扩建时都是它们自己申请的贷款,因此成本都是由它们来负担的,如果情况不好时就可以关掉。这两道防火墙是锁定并购的高招。 21、★合并收购的动机:(综合案例) 答:㈠防护性动机

⑴作为横向联合的具体的防护性动机主要有下列几点: ① 实现规模经营:任何一种生产和经营,只有当业务量达到一定的规模后,才是经济的,才能有效地提高企业和效益。通过合并,企业可以消除重复的设施,减少重复设臵的机构,消除各种重复作业,节约大量经济资源。

② 提高生产效率:企业合并有利于消除过剩的生产能力,从而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通过合并或收购,可以对两个企业各自的设备进行重新整合,将多余的设备出售或移作他用,避免了公司间各自增加其生产设备而导致的使用效率低下。

③ 消除竞争:维持价格是消除竞争的主要好处,通过收购竞争的对手企业而取得对市场的垄断地位,维护垄断价格。垄断经营对消费者是很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出。因此,各国法律、法规对企业合并或收购都由较严格的规定。对于那些可能导致垄断的重大兼并,需要经主管部门的批准,如果,主管部门认为会导致垄断结果的话,他就可以不予批准,即使是已经批准的合并,也可能会基于防止垄断的考虑,而对公司的经营领域做出各种限制。

④ 实现增长:实现增长可能是合并与收购的最主要的动机,通过合并与收购,使企业资本快速集中,实现企业外部增长。特别是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使劣势企业原有的闲臵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臵。

⑤ 提高企业融资能力:合并与收购一方面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产权比率等财务指标,有利于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形象,提高企业在市场融资的能力。

⑥ 获得优质员工:如果公司需要优秀的管理人员或优秀的技术工人等,而又难以雇到时,收购另一家管理良好或拥有大量技术人才的公司,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⑦ 获得研究成果、专利等利益:被收购公司如拥有企业所急需的研究成果或专利等,收购后这些研究成果或专利就可以马上为企业所利用,做到互相取长补短、相互得益。

⑵作为纵向联合的具体的防护性动机主要有下列几点: ① 保障货源充足:企业通过收购供应商,可以改变在原材料、零配件供应上的被动地位,能够更好地控制,供货的时间、价格、质量等,有助于企业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销售毛利。

② 控制竞争对手的货源:企业通过收购供应商从而控制了竞争对手的货源。这种动机一般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主管部门可能会加以干涉或限制。

③ 保护销售渠道:如果公司产品的销售渠道受到他人的威胁,收购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公司产品没有得到营销商的重视和关注,收购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这种收购还可以将竞争对手的产品排斥在销售网络外。

④ 限制竞争及控制价格:与前面已经提到的一样,这种做法将受到主管部门的各种限制性的规定所制约。 ⑶作为多元化联合的防护性动机包括: ① 分散经营风险:这是多元化联合的最主要的动机,如果企业核心业务市场风险比较高,可以通过收购与合并一些低风险的产业,使企业的整体风险水平得以降低。

② 减少周期性的不稳定:如果公司有经营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周期性的特点,那么,收购或合并另一家具有相反季节性或周期性特点的企业,有助于企业资源的充分利用,稳定企业的生产和利润,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③ 逐步取代夕阳企业:某些行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将逐步走向衰落,这些企业只有通过多元化联合逐步转换他们的核心产业,逐步以朝阳产业取代夕阳产业。

㈡进攻性动机 进攻性动机包括:

①进取性增长政策:由于采用收购或合并可以快速实现企业的增长,一些产品或经营处于强势的企业就可能主动出击,收购弱势的企业,以达到快速增长的目的。

②剥夺资产:企业收购一家公司,仅仅是因为看中了被收购企业的某些优质资产,而不是其经营能力,如处于较好的地理位臵的房地产,由市场影响的产品品牌等,尤其是被收购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而处于股价低迷的时候,

Page 7 of 11

这种收购往往是很有效的。 ③融资机会:通过收购其它公司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财务指标,使公司能够较好地利用被收购公司的多余资金和举债能力,达到获取融资机会的目的,就属于这类收购。有时收购某一特定公司也可能是为了得到税收上的优惠。 ④个人目的:这种收购是完全为了满足某些个人的欲望而进行的。如为了建立统一的商业王国,确立行业霸主地位,满足个人对权力的欲望或自尊心、成就感等。 得分 评卷人 二、上海巴士股份(600647)概况资料如下: 一九九二年十月,由上海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上海市强生出租汽车公司(原为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上海大众出租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原水股份有限公司( 原为上海市原水供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煤气公司第十四家单位联合发起.公司资本金总额3000万元.1996年8月14日利用上海证券交易系统上网定价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2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为每股5.80元.同年8月26日,公司2500万股在上交所上市.主要经营业务为: 市区、郊县及埠际公共交通客运、出租汽车客运。行业分类: 公用设施服务业。 【 1】股本结构:单位:(万股)

──────────┬─────┬─────┬─────┬───── 名称\年度 │2006年03月│2005年末期│2004年末期│2003年末期

──────────┼─────┼─────┼─────┼───── 总股本 │ 72611.56│ 72611.56│ 51865.40 │ 51865.40 国家股 │ 30364.88│ 30364.88│ 21617.20 │ 21617.20 发起人法人股 │ 8646.68│ 8646.68│ 6248.20 │ 6248.20 法人股 │ -│ -│ -│ - 职工股 │ -│ -│ -│ - 流通A股 │ 33600.00│ 33600.00│ 24000.00 │ 24000.00 ──────┬───┴─────┴─────┴─────┴───── 【 2】资产负债结构:

──────────┬─────┬─────┬─────┬───── 名称\年度 │2006年03月│2005年末期│2004年末期│2003年末期 ──────────┼─────┼─────┼─────┼───── 总资产(万元) │ 464234.54│ 448478.57│ 437434.94│ 407844.47 流动资产(万元) │ 63812.96│ 60650.47│ 86811.15│ 95475.25 短期投资(万元) │ -│ -│ -│ 4938.78 长期投资(万元) │ 72675.98│ 67544.94│ 79949.83│ 63926.22 应收帐款(万元) │ -│ 14189.79│ 39095.18│ 28277.04 存货(万元) │ 4215.06│ 3987.81│ 10596.61│ 5760.38 固定资产(万元) │ 259765.54│ 252502.61│ 205132.37│ 191003.56 无形及递延资产(万元)│ 67980.06│ 67780.55│ 65541.59│ 57439.44 流动负债(万元) │ 194655.72│ 204912.08│ 192843.74│ 195507.25 长期负债(万元) │ 59849.09│ 39021.16│ 71005.05│ 45810.53 股东权益(万元) │ 157074.50│ 153395.20│ 142912.80│ 132349.86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 52655.23│ 51150.13│ 30673.35│ 34176.83 资本公积金(万元) │ 42477.88│ 42477.88│ 60574.91│ 60483.66 盈余公积金(万元) │ 36101.56│ 36101.56│ 26642.92│ 19683.67 ──────────┴─────┴─────┴─────┴───── 【 3】利润构成:

──────────┬─────┬─────┬─────┬───── 名称\年度 │2006年03月│2005年末期│2004年末期│2003年末期 ──────────┼─────┼─────┼─────┼───── 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 79923.59│ 294721.93│ 235146.56│ 220560.92 主营业务成本(万元) │ 58501.91│ 205138.30│ 163195.13│ 154874.22 主营业务利润(万元) │ 18947.27│ 80146.42│ 64525.50│ 59039.65 其它业务利润(万元) │ 2558.38│ 6424.14│ 8191.83│ 8084.86 经营费用(万元) │ 5.21│ 833.38│ 114.94│ 506.81 财务费用(万元) │ 1887.56│ 7874.06│ 8661.58│ 6955.82 管理费用(万元) │ 15757.91│ 56327.55│ 46347.91│ 41134.09 投资收益(万元) │ 1220.51│ 2965.83│ 7121.53│ 3649.05 利润总额(万元) │ 6189.79│ 25848.22│ 22496.25│ 21786.61

Page 8 of 11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