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色彩构成—面积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第8章 色彩构成—面积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8章 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的色彩关系

本章要点:

·了解色彩不同形式下的表现规律 ·了解色彩不同形式下的表现效果 ·掌握色彩不同形式下的基本原理 ·掌握色彩不同形式下的表现方法

第一节 色彩面积的构成

在考虑一种颜色结构时,如何搭配颜色面积,往往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关系到色彩最终的效果。 一、面积的规律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颜色存在于共同的范围内,相互间必定存在面积比例关系。不同面积的比例,显示色彩不同量的关系。明度越高,面积越大,色彩的体量就越大,因此产生不同的色彩对比效果。因为两种颜色以相等的面积比例出现时,这两种色的冲突就达到了高峰,双方势均力敌,色彩对比自然强烈。如果将比例变换为2:1,一方的力量削弱,整体的色彩对比也就相应地减弱了。当一方的力量扩大到足以控制画面的整个色调时,另一方只能成为这一色调的点缀或陪衬,此时色彩对比效果很弱,并转化为统一的色调。 就色彩对比的整体效果而言,面积比例的悬殊会削弱色彩的冲突性效果。但从色彩的同时性作用考虑,面积对比越悬殊,小面积的色彩承受的同时性作用越强。一小块灰色在大面积橙色的包围下几乎变成了蓝色,因为眼睛只能利用这一狭小的空间来负荷视觉的补偿。这种现象提供了色彩表现中制造某种生动气氛的手段,小面积的色彩在大面积色的刺激下得到充分强调,它在色相对比中可以产生万绿丛中一点红那样具有烘托气氛的美,也可以在纯度对比中造成小面积纯色与大面积灰色之间的浓缩与稀释之美。 二、面积的对比效果

色彩搭配离不开相互间的面积对比,面积在色彩的应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面积的色彩给人明快、持久、和谐的舒适感。小面积的色彩给人稳定、具体、突出的视觉冲击感。 在设计中,当我们采用了恰当的面积比例关系后,色彩的对比关系就会被平衡,表现为稳定的、和谐的画面效果,会出现一种富有变化和充满生机的色彩效果。

第二节 色彩形状的构成

形状和色彩常常是同时出现的,不同的形状能使色彩对比强烈或柔和,紧张或放松。 一、形状的聚散

形状对色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形的聚散方面,形状越集中,色彩对比效果越强;形状越分散,对比效果越弱。这是因为分散的形状分割了画面的底色,双方的面积都缩小并且分布均匀了,使对比向融合方面转化,若分割得很碎,则发生空间混合的效果。因此形的聚散是影响色彩对比的重要因素。现代设计注重视觉的冲击力,很多设计家常常使用大面积的色块加强色彩表现力度。

二、形状的表现效果

有些形状与色彩在人的心理具有相同或相近似的心理感觉。当某一形状与某一色彩具有相同的心理作用时,它们就构成表现方面的互补关系。

例如,正方形是由垂直线与水平线构成的稳重形态,而红色的重量感、不透明感及庄严感可以和正方形的庄重、稳定感相对应。把红色与正方形结合起来,就会加强双方同一内在精神的表现力。

黄色的明亮,富于刺激性和轻量感的色彩特征与三角形的尖锐、冲动、缺乏重量的特征结合起来,可以构成互补关系。圆形常会使我们联想到星球、蛋黄以及轮子等自然的和机械的形态,它象征持续永恒的运动,可以和宏大的天体运动及微观世界中的原子运动联系起来。而蓝色也会使我们联想到宇宙、自然界流动的空气、水等等。因此圆形与蓝色是对应的,有互补关系的形状和色彩。此外,还有其他相对应的形与色。如绿色对应弧线三角形,橙色对应不等边四边形,紫色对应椭圆形等。以上的思考,或许能使你得到某些启示。

第三节 色彩位置的构成

就视觉的位置而言,透视理论认为,视点决定了视平线的高低,决定了作品的构图。从正常人眼的平视角度讲,以视觉为中心,在有效的范围内中心点偏上一些,是视域的中心。这个位置对人的生理来讲是视觉最稳定、最富有生机的,是视觉最活跃的区域。

一、位置的确定

从设计构图的关系来看,一个颜色所处的位置会对视觉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个颜色放在左边给人以紧凑感,一个颜色放在右边给人以分离感,这是人的生理因素决定的,一般人对左边的色彩有被动感,对右边的有活跃感,人们一般习惯从左看到右,从上看到下。

二、位置的表现效果

两种不同的颜色,由于它们之间远近不同,对比效果也不同。在色彩不变的情况下,位置的因素会使对比关系发生变化,近视对比感强烈,远视对比感弱,位置不仅涉及到色彩对比的关系,更重要的意义是从色彩的关系中得到解决色彩表现的形式。

第四节 色彩肌理的构成

肌理主要指的是物体表面的结构特征。由于材料表面的组织结构不同,吸收与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能够影响表面的色彩。一般来说,光滑的材料表面反光能力很强,色彩不够稳定,明度有提高的现象;粗糙的表面反光能力很弱,色彩稳定;表面粗糙到一定程度后,明度和纯度比实际有所降低。因此,同一种颜色,用在不同的材料上会产生不同的色彩效果。假如同样的黄色,分别印染在缎子、棉布或毛呢上,就会明显地看出它们的差异。

肌理的感觉可以通过手摸和眼看来体验,作为视觉要素之一的肌理,自然指的是视觉肌理,视觉肌理可以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例如,绸缎、丝锦的质地给人柔软、华贵的色彩感觉;呢料给人厚重的感觉;棉、麻材料有一种纯朴、自然的美,成为现代时兴的服装材料。工业技术的发达,为人类提供了种类繁多的着色材料,供给艺术家与设计家选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服饰、壁纸、家具、电器等物品上,越来越多地注重对表面质地的选择。在艺术创作上,如何通过技法来实现肌理的效果,加强肌理对比以满足视觉和心理的需求,这些已愈来愈为艺术家们所重视。因此,应该把这一视觉要素作为色彩的一个重要的表现手段。

每一个色彩的存在,都离不开具体的面积、形状、位置、肌理等表现方式。对比色彩间面积的比例关系,位置的远近关系,形状、肌理的异同关系,对不同性质与不同程度的色彩间对比效果的练习,会使我们掌握色彩的变化规律,对色彩有个正确认识和了解。

课题思考:

1.学习色彩不同表现形式的目的及意义? 2.色彩的不同表现形式在哪几方面得到体现? 3.色彩不同形式下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4.如何学好色彩在不同形式下的表现方法及技法?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