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猫常见传染病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犬猫常见传染病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几乎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有流行,

?(三)症状

?主要表现:呼吸道卡他性炎症,咳嗽,起初流大量浆液性,而后黏液性、不透明鼻分泌物。

?临床特征:发病急,传染快,往往在犬场中某一窝犬先发病而后在整个犬场中迅速传播,呈暴发流行。病犬干咳,浆液性或黏液性鼻漏,倦怠,精神不振。病程可达3周以上,如与支原体或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混合感染(即犬窝咳),病情加重。

?有的犬感染后表现后躯麻痹和运动失调等症状。本病如未并发或继发感染,一般预后较好,死亡率低。但病犬年龄小,治疗不当,易造成死亡。 ?(四)剖检病变

?死亡犬可见鼻孔周围有浆液性或黏液脓性鼻分泌物,结膜炎,扁桃体、气管、支气管和肺出现炎性变化,有时肺部有点状出血。神经型死亡犬可有急性脑脊髓炎和脑内积水等病变。 ?(五)诊断

?结合本病的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剖检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与犬呼吸道传染病的临床症状很相似,鉴别诊断应采取实验室检查方法,可进行细胞培养分离和鉴别病原。血清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检查双份血清的抗体效价是否上升可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本病的回顾性诊断。

?(六)治疗

?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

?对干咳的犬可用复方甘草合剂,联邦止咳露等,对严重咳嗽的犬可用超声波气雾疗法;食欲差的犬可静脉输入等渗葡萄糖液,并注意补充ATP、辅酶A和维生素C、 B族维生素;本病常继发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支原体,为防止继发感染,可选用先锋霉素、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等;抗病毒感染可选用病毒唑等;提高抵抗力,可给予高免血清或静脉注射血清白蛋白。

?(七)预防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进行免疫接种,目前国内多使用含犬副流感弱毒疫苗的犬用六联弱毒疫苗和五联弱毒疫苗,一般幼犬在6~8周龄时进行首免,以2周为间隔连续接种3次,可取得较好效果。由于本病主要通过空气经呼吸道传播,一旦发生即很快蔓延到整个犬群,难以控制。 六、狂犬病 ?(一)概述

?狂犬病(rabies)又称疯狗病,是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共患的急性直接接触性传染病,患犬以狂躁不安、行为反常、流涎和意识丧失、进行性麻痹为突出症状,同时感染的神经元内出现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1、病原:

?病原为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伤口传染,亦有通过气雾经呼吸道和误食患病动物肉类经消化道感染的报道。 ?2、传染源:

?而带毒犬、猫是人、畜发生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侵入动物机体后主要存在于大脑皮层、海马回、小脑、延脑和脊髓,唾液腺和唾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并随唾液排出体外。 ?3、易感动物:

?犬科和猫科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高度易感 ?4、流行特点:

?本病在全世界野生动物中广泛流行,野生动物是自然界中传播本病的储毒宿主和自然疫源。 ?(三)症状

?感染狂犬病毒后,犬、猫和人的潜伏期近似,平均为20~60天,长的可达数月至数年,短的仅有一周。依据临床特点,分狂暴型和麻痹型。

?1.狂暴型:病初精神沉郁,喜卧暗处,喜食异物,唾液增多,后躯软弱,约1~2天,称为前驱期;接着呈现兴奋狂暴,目光凝视,瞳孔散大,四处游荡,常攻击人、畜,叫声嘶哑,口流唾液,约2~4天,称为兴奋期;之后下颌下垂,张口流涎,行走摇晃,消瘦脱水,终因全身衰竭和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约为1~2天,称为麻痹期。

5

?2.麻痹型:

?因兴奋期很短,主要表现麻痹症状,以张口垂舌、口流唾液、并由头部及后躯局部麻痹发展为四肢及全身麻痹,多在1~2天内死亡。

?猫的症状与犬相似,狂暴型多见。在人接近时有突然攻击行为,并常攻击人头部。所以对符合本病特征的患猫应格外重视。 ?(四)诊断

?依据患病动物狂暴不安、张口流涎、主动攻击人、畜和后期运动失调等临床特征,结合散发及曾被咬伤病史,可作出初步诊断。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主要应用ELISA检测试剂盒,可对疑似动物进行狂犬病抗原定性及血清抗体水平检测。 ?(五)预后

?本病一旦出现症状,致死率100%。

?(六)预防

?目前我国农业部公布预防本病的合格疫苗是吉林五星动物保健药厂的“犬五联活疫苗”、郑州生物药厂和法国维克药厂的“狂犬病活疫苗”、以及荷兰英特威国际有限公司的“犬猫狂犬病灭活苗”。“犬五联活疫苗”的使用方法与前述犬瘟热预防注射法相同。荷兰英特威公司的“犬猫狂犬病灭活苗”使用方法是,犬、猫3周龄后进行接种,保护率可达100%,保护期3年。 七、钩端螺旋体病 ?(一)概述

?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犬是钩端螺旋体侵袭的动物之一。在我国南方不少地区,本病发病率很高,但多数犬呈亚临床感染或慢性感染,无明显症状。当犬感染致病力强的病原性钩端螺旋体后,容易呈现急性和亚急性临床发病。猫少见。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2、传染源

? 1、病原:

? 病原为钩端螺旋体。在目前分离到的25个血清群中,以黄疸出血群和犬群钩端螺旋体的致病力最强。主要

通过直接接触,可经皮肤伤口、完整的黏膜和消化道传染。

?主要是患犬和带毒犬。在菌血症期间,某些吸血昆虫可作为传播媒介。宿主几乎涉及自然界所有温血动物,

其中哺乳类的啮齿目、食肉目和有袋目以及家畜是我国的主要储存宿主。

?因鼠类分布广、繁殖快,对钩端螺旋体呈亚临床感染、长期从尿中排菌,所以成为自然疫源的主体。 ?3、易感动物

?各种犬对本病均易感,但公犬抗体阳性率较高,幼犬与体质弱的犬容易发病且症状严重。患犬可经尿液连续或间歇排菌,康复犬间歇排菌可达数月至数年,因此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流行特点

?广泛存在于气候温暖、雨量较多的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江河两岸、湖泊、沼泽、水田、池塘等地,适宜的酸碱度为7.0~7.6。

?(三)症状

?潜伏期5~15天,主要表现急性出血性黄疸和亚急性或慢性肾炎两种病型。

?1.急性出血性黄疸:病初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呕吐和食欲废绝等全身异常,可视黏膜充血或有出血斑,

广泛性肌肉触痛及四肢乏力。随后多数患犬出现全身黄疸,尿液混浊呈豆油色或红色,部分患犬呕血、鼻出血及排出血便,病情严重的肝功能衰竭,出现多量腹水及肝性脑病症状。 患犬肚腹胀大 穿刺出血性腹水

?2.亚急性肾炎:

?严重病例也表现体温升高等一系列全身异常,但随病情发展主要表现为肾功能障碍,患犬少尿或无尿,少数

患犬因肾脏大面积受损而出现尿毒症症状,呕吐、脱水、口腔恶臭,后期出现昏迷而死亡。 (四)诊断

?依据患犬体温升高、皮肤黏膜黄疸及黏膜出血点、尿液黏稠呈豆油色或红色、血液红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增多、

6

血小板减少,有不同程度肾衰的患犬血清尿素氮、肌酸酐浓度升高,以及剖检肝及肾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即可作出初步诊断。但对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慢性病例,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可取患犬尿液(发病早期可取血液,中后期可取尿液)以1500转/分的速度离心5分钟,取沉淀物在低倍显微镜下暗视野观察,若看到似问号样的钩端螺旋体便可确诊。

?(六)治疗

?通常首先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治疗,数天后再使用四环素类、氨基糖甙类或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清除肾脏内的钩端螺旋体效果较好。由于急性和亚急性患犬肝功能损害及出血性病变严重,应配合营养支持疗法和必要的强心、利尿、止血、保肝疗法等,可参照犬传染性肝炎的治疗。 ?(七)预防

?本病以预防为主,包括三方面:消除带菌排菌的各种动物;消毒和清理被污染的饮水、场地、用具,防止疾病传播;预防接种。

?进口疫苗有英特威国际有限公司的双价“犬钩体灭活苗”,预防保护性强,而且能够防止犬从尿中排出病原污染环境。使用时建议幼犬至少于8周龄前首免,间隔2~4周进行第2次免疫,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 八、伪狂犬病 ?(一)概述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发生于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因其症状与狂犬病有相似之处,曾被误认为狂犬病,后启用为伪狂犬病。 ?(二)病原: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线性双股DNA病毒。病毒抵抗力较强,外界环境中可存活数周,但对乙醚、氯仿、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等较敏感。 ?(三)流行病学:

?PRV感染动物广泛,猪、牛、羊、犬、猫、鼠、兔以及貂、狐、熊等均可感染。研究证明,猪和鼠类是自然界中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尤其是猪,它们既是原发感染动物,又是病毒的长期贮存和排毒者,是犬、猫和其他家畜发病的疫源动物。犬猫伪狂犬病主要发生在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区,是由于吃了死亡于本病的鼠、猪和牛的尸体或肉而感染。 ?(四)症状

?感染犬的典型症状表现为行为突然出现变化,肌肉痉挛、头部和四肢奇痒,疯狂啃咬痒部和嚎叫,下颚和咽部麻痹和流涎等。病势发展迅速,通常在症状出现后48h内死亡,死亡率100%。

?感染猫的潜伏期为1~9天。初期临床症状为不适、嗜睡、沉郁、不安、攻击行为、抗拒触摸,以后症状迅速发展,唾液过多、过分吞食、恶心、呕吐、无目的乱叫,疾病后期发生较严重的神经症状如感觉过敏、摩擦脸部,奇痒并导致自咬。典型症状多呈急性经过,多在36h内死亡。非典型的猫伪狂犬病缺乏典型的奇痒症状。

?(五)病理学变化

?主要的组织学变化是弥漫性肺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充血及脑脊液增量,在患病犬、猫脑神经细胞和星形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 ?(六)诊断

主要依据接触史和临床症状。也可用猪用伪狂犬病诊断试剂盒诊断。 (七)防治

主要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同时不要用生猪肉或加工不适当的感染猪肉饲喂犬、猫。另外还要注意灭鼠后妥善处理。该病一般不横向传播,而且人对该病毒不易感。 九、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一)概述: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feline panleukopenia)又名猫瘟或猫传染性肠炎,是猫及猫科动物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致死性传染病,以突发双相高热、剧烈呕吐及腹泻、血液白细胞显著减少为特征。幼猫感染后的死亡率极高。

?(二)病原及流行病学 ? 1、病原:

7

?主要是猫细小病毒(Feline parvovirus,FPV),也见犬细小病毒引起猫发病,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 ?2、传染源:

?传染源主要是病猫和康复带毒猫,感染早期即从各种排泄物或分泌物排毒。 ?3、易感动物:

?家养和野生猫科动物,某些浣熊科、鼬科和灵猫科动物,但1岁以下2~5月龄的幼猫易感性和未接种的猫感染率最高,并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降低,而成年猫感染常无临床症状。患病康复猫可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但可经粪尿长期排毒(肾脏存活)达1年之久。 ?(三)症状

? 潜伏期2~9天。分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隐性4个类型,但临床主要为亚急性,表现本病的特征症状。 ?1、双向热:

?病初体温高达40℃以上,约维持24小时降至常温,再经2~3天重新上升。 ?2、消化系统症状:

?随着第2次发热,患猫频繁呕吐,初为无色黏液,后为含泡沫的黄绿色黏液;有的患猫腹泻,严重的粪中带血;由于呕吐和腹泻,迅速脱水。 ?3、其他症状:

?患猫高度沉郁、衰弱、伏卧、头搁于两前肢之间,被毛粗乱,第三眼睑突出。当体温降低后预后不良。妊娠患猫可发生胚胎吸收、小产、早产或产后脑部发育不全的畸胎。

?(四)诊断

? 依据患猫发热、频繁呕吐及异常姿势表现,应怀疑本病。实验室检验猫白细胞数对本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猫正常白细胞数为15000~20000个/毫米3,而患猫血液白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减少,病到高峰时,白细胞数可减少到50~3000个/毫米3。实验室其他诊断方法还有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和ELISA方法等。

?(五)预后

? 本病为猫的致死性传染病,若无特异性高免血清治疗,治愈率很低,病死率60~70%,甚至高达90%以

上。血液检验白细胞总数降至2000个/毫米3以下的患猫,预后往往不良。

?(六)治疗

? 可以采用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类似的方法进行治疗。

?(七)预防

? 国产有猫瘟、狂犬二联苗可进行预防。英特威公司的“猫三联疫苗”,以预防猫瘟、猫病毒性鼻气管炎、

猫杯状病毒感染。使用方法是:猫9周龄时首免,12周龄复免,以后每年加强免疫1次.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