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浅谈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浅谈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

摘要: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本文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简要回顾了西溪湿地保护发展的历程,并对当前形势下推进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提出应“完善一个模式,打响两大品牌,关注三大效益,提升四大理念,做好五篇文章”,努力把西溪湿地打造成美丽中国的一个缩影和典型。

关键词:西溪湿地 可持续发展 研究

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目标。本文试以杭州西溪湿地为例,结合笔者对十八大报告和发展哲学课程的学习体会,对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和思考。

一、西溪湿地概况

西溪湿地位于杭州西部,距世界遗产西湖北界老和山北麓约2公里,总面积约11.5平方公里。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内唯一的一个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并加

1

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西溪之胜,独在于水。水是西溪的灵魂,园内河道总长100多公里,约70%的面积为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水体库容量约500万立方米。西溪之重,重在生态。野、冷、幽、静,皆成天趣。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北缘季风气候区,动植物资源丰富,其陆地绿化率在85%以上。西溪人文,源远流长。西溪湿地留有大批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诗文词章。有专家考证,施耐庵以西溪为原创地撰写了《水浒传》,清代著名戏曲家洪昇在西溪创作了昆剧《长生殿》,西溪是越剧北派艺人的首演地,蒋村龙舟胜会更是声名远播、享誉海内外。

二、西溪湿地的保护和发展历程

西溪湿地历经了汉晋始起、唐宋发展、明清全盛、民国衰落等四个演变阶段,在长达1800多年的人为干预和自然演化中,西溪湿地从原始的原生态湿地演变为次生态湿地。及至近代,人类活动加剧,西溪湿地的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受到了较大程度的破坏。西溪湿地面积锐减。随着城市发展,西溪湿地面积从历史上最多的60多平方公里①,逐渐缩小到11.5平方公里左右,如果不加以保护,若干年后西溪湿地可能不复存在。违法建筑影响行洪。由于人口自然增长和农民翻建住房的客观需求,出现了湿地内农民侵占土地、水面违法建房现象,人为地抬高了河床,严重影响了湿地行洪、泄洪、滞洪的水利功能,导致城西地区水患连连。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由于基础设施配套的不完善,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垃圾、生活污水严重影响和破坏了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传

①历史上的西溪湿地指西溪河流经留下-古荡段两岸的宽阔地带,面积约60平方公里。

2

统文化逐渐湮灭。前人诗词、匾额、碑刻等不断流失,“冷、野、淡、雅”的意境不断湮灭。

为了保护西溪这个“杭城之肾”,重现西溪湿地的风采,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了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这是杭州市委、市政府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杭州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一项保护环境的“生态工程”、传承历史的“文脉工程”、造福于民的“民心工程”、提升城市品位的“竞争力工程”。工程分三期,其中一期、二期工程由西湖区实施,总投资近百亿,一期工程3.46平方公里于2003年8月正式启动,2005年5月1日竣工;2006年5月启动二期工程,面积4.89平方公里,2007年10月1日有限开园;三期工程由余杭区实施。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严格遵循湿地保护国际公约,结合西溪实际,按照积极保护理念,努力做到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利用,通过适度利用实现更好地保护,打造了一条中国湿地保护与利用双赢的“西溪模式”。科学规划,注重湿地特色。制定完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一系列综合性规划和《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保护规划》等20多个专项规划方案,突出湿地恢复和生态重建,突出西溪湿地的特色和个性,充分考虑西溪湿地的环境容量,积极探索湿地可持续利用模式。拆除农居,减轻生态压力。累计外迁农户1802户,外迁企事业单位59家,迁移坟墓15000只,拆除建筑83.42万平方米。根据规划,保留了少量的民居和生态游览

②王国平:《保护西溪湿地 造福人民群众——关于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思考》,《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3

设施,对其余地块全部进行了复绿,一二期新增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优化生态,坚持科学修复。对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湿地特色的区域,实行相对封闭保护。设臵莲花滩、千斤漾、朝天暮漾三大观鸟区和水禽栖息地。沟通一二期水系,建设水生生物自由流通的生态廊道,并结合局部环境的整治和改造,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存的栖息地,营造适应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等。注重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成立西溪文化文物发掘保护工作组和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西溪文化系列丛书》,征集到了一大批体现西溪湿地传统生活形态的民间家具、农具、碑刻、浮雕,保留修缮了一批老房子,挖掘了陈聚兴染坊、西溪小花篮、西溪豆腐坊等独具西溪民间传统艺术特色的“七店八铺”,恢复了秋雪庵、两浙词人祠等45处自然和人文景观,评选产生了“三堤十景”,西溪龙舟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通过实施综合保护工程,西溪湿地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前国际湿地公约组织秘书长皮特·布里奇华特西溪考察后认为:“西溪湿地综合保护这项宏大工程,已经为全球其他湿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也为21世纪全球各地进行城市中湿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模式”。

三、对西溪湿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十八大报告确立了“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臵,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发展的新思考、新要求。“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和温暖感人的人文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