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目的地管理(简)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旅游目的地管理(简)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客源地(origin of trip)

客源地是指访客的实际居住地。

根据客源地地理特征,划分为:欧美旅游者、日韩旅游者、港澳台旅游者 根据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距离,划分为:远程旅游者、近程旅游者 旅游人口统计学 性别

年龄:0-14岁、15-24岁、25-44岁、45-64岁、65岁以上 职业

经济收入:高收入旅游者(注重品质)、中等收入旅游者和低收入旅游者(价格敏感) 教育背景

旅行目的(purpose of visit) 休闲、游憩与度假; 探亲访友;

商务与专业事务; 健康医疗; 宗教朝觐; 其他目的。

愉悦旅游者(leisure traveler)

愉悦旅游者是指在闲暇时间内,为了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文化欣赏、运动保健、购物等为主要目的而离开惯常环境前往各类目的地持续滞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访客。

* 观光旅游者 * 娱乐旅游者 * 度假旅游者 * 文化旅游者 * 购物旅游者

商务旅游者(business traveler)

商务旅游者是指在闲暇时间或工作时间内,为了公务活动、商务活动、宗教活动或私人事务离开惯常环境而至相关目的地持续滞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访客。 公务旅游者(商务旅行者、会议旅游者、展览旅游者和奖励旅游者 ) 宗教旅游者

个人事物旅游者 2.2 旅游动机 旅游需要

自然需要(衣、食、住、行、性等需要):以生理活动为基础,与生存和种族延续活动密切相关。

社会需要(劳动、友谊、社交、社会赞许、成就等需要 ) 为了维持与推动社会发展

马斯洛(Maslow)需求层次理论: 初级阶段:生理需要、安全需要

中级阶段:归属需要、尊重需要 高级阶段:自我实现

旅游需要(tourist need)即人对参与旅游活动的需要,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需要。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旅游需要,旅游需要差异大 。 旅游动机

定义:旅游动机(tourist motivation)是指能引起、维持个人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特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需要是动机的基础,但是动机并不是需要的简单延续,而是需要、诱因、情绪等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动机分类

德国学者葛里克斯曼1935年就已对旅游动机分类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心理动机、精神动机、身体动机和经济动机等四类旅游动机。

日本学者田中喜一对葛里克斯曼四类旅游动机进行了进一步细分,在心理动机之下分出了思乡、交游、信仰等动机;在精神动机下面,提出知识动机、欢乐动机、见闻动机;在身体动机方面,提出治疗动机、休养动机、运动动机;在经济动机下面,提出购物动机和商务动机。

美国学者麦金托什(McIntosh)等也把旅游动机划分为四类,即身体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和声望动机。 动机影响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 个体特征因素:

个人客观条件(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 个人主观特征(气质、性格、兴趣 ) 普洛格的游客心理类型模式

自向型(谨慎,多忧虑;好安逸,活动量小,喜欢熟悉) 类自向型

中间型(综合型心理,特征不鲜明) 类异向型

异向型(开朗,兴趣广泛;爱冒险,不愿附和主流,喜欢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

2.3 旅游消费者行为 旅游消费的特征:

综合性(旅游消费是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消费 ) 异地性 体验性 产消同时性

旅游消费虽然包括对实物产品的消费,但主要是对服务产品的消费。 旅游者购买和消费的旅游产品的核心,就是旅游体验。 旅游消费行为的四阶段: 产生旅游动机(内在驱动力)

进行行前决策(过渡环节)

参与现场体验(旅游消费过程的核心) 事后满意评价 行前决策 定义:

旅游决策是指个人根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的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并最终决定把选定的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消费决策

除影响旅游者出游动机的因素外,旅游目的地的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信息都会对旅游决策造成重大影响 。

所罗门等认为,消费者做出决策的过程,包括明确问题、搜集信息、评价备选方案、选择产品、购买自己选择的产品。

购买前信息搜寻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外部信息通常来自四个信源:个人信息(口碑)、中立信息、广告信息、个人亲历信息

口碑效应指旅游者的亲朋、同学、同事等熟人的言论对其旅游决策施加的影响。 口碑信息大多源于上述成员的亲身经历,包含客观描述及引导性。

对旅游者而言,口碑来源于旅游者小群体内部,因而具有很强的可信度。 购买行为模式从三方面归纳:

确定程度(确定、半确定、不确定)

购买态度(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情感型、慎重型、随意型) 行为模式 (边际效应模式、刺激-反应模式、需要-动机-行动周期模式)

依据旅游者购买的态度,可以将旅游购买行为分为习惯型、理智型、经济型、冲动型、情感型、慎重型、随意型等7种类型。 现场体验

旅游现场阶段是旅游消费行为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

旅游体验(tourist experience)是指旅游者通过与外部世界联系,改变其心理水平并调整其心理结构的过程,是旅游者内在心理活动与旅游客体所呈现的表面形态和深刻含义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借助于观赏、交往、模仿和消费等活动方式实现的一个时序过程。

观赏是实现旅游体验的重要方式,是旅游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

旅游交流(tourist communication)是指旅游过程中发生的人际交往活动,是一种异地性暂时性的个人之间的非正式交往。 旅游参与(tourist participation)是指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的融入需求和行为。 事后评估与重访

旅游者完成往返目的地的旅程、回到惯常环境之后,整个消费行为并未完全结束,还会在一定时段内经历某种形式的评估过程。 旅游经历总结、旅游评价和口碑传播。

旅游消费满意度(satisfaction)是旅游者对旅游消费质量的一种感受,是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与其旅游期望之间的对比关系。

第三章 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的定义及约束条件 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两个约束条件: 消费意愿

消费能力(支付能力、闲暇时间)有钱没闲,有闲没钱 3.1 了解旅游需求 需求特征

旅游需求的分类

从旅游需求约束条件的完备程度上划分,分为真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真实需求同时具备意愿和能力两个约束条件,也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旅游需求。真实需求包括已实现的旅游需求和待实现的旅游需求。

潜在需求只具备两个约束条件(意愿和能力)中的一个。

从消费者规模尺度来讲,分为个体需求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 个体旅游需求:个体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 社会需求:社会整体或其一部分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数量的总和。 旅游需求的特征

旅游需求具有弹性较大、季节性明显、集中度较高、敏感性较强等特征 。 弹性包括: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旅游需求除易受经济变动影响外,对旅游目的地的社会状况、政治因素、环境条件、健康水平及旅游风尚的变化都具有敏感性。 季节性

所谓季节性是指旅游活动中暂时不平衡现象。

通过访客人数、花费、公路或其他交通客流量、就业人数,以及景区门票收入等要素呈现。 需求指标

旅游者人数:最常见的指标, 如入境国际旅游者人数、出境居民人数和国内旅游者人数

滞留天数(duration of stay):旅游者停留人天数和旅游者人均停留天数 旅游花费(tourism expenditure):国内旅游花费和国际旅游花费 出游率:总出游率和净出游率 重游率

“重游率”与“重访率” 重游率与重访率不同:

重游率是游客每一分析时段内(如一年)所出游的次数,是指一个人在多个地方的移动

重访率是指针对同一个目的地再次访问的频率。 3.2 需求影响因素

* 市场自身特征——人口特征、收入、闲暇时间、旅游动机——的推动作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