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广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八)(防城港卷)(考试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20年广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八)(防城港卷)(考试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内… …… …… …… …… …… …○ …○……… ……………………… 2020年广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八)(防城港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

注意: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

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柔嫩.(nèn) 劫掠.(1üè) 附庸.风雅(yōng) B.翅翼.(yì) 承蜩.(tiáo) 顿开茅塞.(sè) C.骈.进(piàn) 赞誉.(yù) 娇.揉造作(jiāo) D.窗棂.(líng) 强.饮(qiáng) 民殷.国富(y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折腰 嘶哑 相得益章 B.阔绰 聘婷 持之以恒 C.秘决 襤褛 根深蒂固 D.嬉闹 弛骋 迟疑不决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标题党为了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故弄玄虚,以致误导舆论。 B.高大的烟囱如森林般耸立大地,铲去农田毁掉森林后建起的工厂星罗棋布....。 C.不言而喻....

,在历史的长河中,诸葛亮一直是智慧的代名词。 D.在老师的教诲以及他自己强聒不舍....的努力下,他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我市水质的明显提高,全市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加果断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5.【情境】下面文字摘自李星同学写的一篇日记,下列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沉痛的心情去给爷爷扫墓。

A.在进山的路口,一位戴着红袖章的叔叔拦住我们:“你们好!我是文明祭扫劝导员。请把你们带

的东西给我检查一下好吗?

B.我很不高兴地说:“我们只带了鲜花,你看不见吗?”

C.爸爸说:我们就带了鲜花和一些祭扫用品,都在这里,您需要一一检查吗? D.叔叔温和地回答:“文明祭祖,好啊,既可寄托衰思,又能保护环境。”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晋朝人读诗,是兰亭集会、曲水流觞。唐朝人读诗,是高朋满座、冠盖京华。革命者读诗,是狱中绝笔、肝胆相照。而我们的方式就是《中国诗词大会》。

①世易时移,诗心不改 ②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③天才诗人青史留名,但他的身后却并不寂寞,因为诗意是属于每个人的 ④每一代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纪念、传承

A.③②①④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②①④③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这二十四史菲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这里说的“二十四史”

指的是从《史记》到《清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C.欧阳修,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D.我国古代,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8.下列有关《水浒传》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呼保义”是宋江的绰号之一,这个绰号既表现宋江的谦虚(“保义”是宋代最低武馆名),又表

现其对朝廷和皇帝保持忠义的态度。

B.“豹子头”林冲经历了风雪山神庙、误入白虎堂、沂岭杀四虎后,最后被逼上梁。

C.《水浒传》最伟大的贡献是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

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

D.许多经典名著的结构别具特色,例如《水浒传》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情节跌宕但环环相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

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二、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2分,共6分)

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

吴建永

①能不能利用技术,把记忆能力提高千倍呢?

②答案是肯定的,而且你已经感觉到了:智能手机每天跟着你,留下大量的照片、视頻和语音。利用这些信息可以把早已忘得干干净净的记忆找回来。可是,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如果我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那怎么办?运用枝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③如何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您可别想歪了,不是大脑里面插电线的粗鲁做法,而是维持人的尊严,让技术围着人转。很多证据表明人的记忆不是像在计算机硬盘上存照片一样,写一次就永久存留。与之相反,长期记忆的形成必须靠睡眠中的回放。而长期记忆形成后霄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然后根据回想再记入。

④利用这个生理特性,技术就有了切入点:影像声音和文字可以帮助场景回放,也就不断剔新了储存于神经鈿胞间连接点的记忆。这和人在回忆时主动刷新记忆的过程是一样的。智能手机让人们拍摄了越来越多的照片。翻翻过去的照片,可让人回想起很多过去经历的網节,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现在每人每周也许有几十张照片。

⑤在不久的将来,米粒大小的无线照相机可以在眼镜,帽子或衣领上自动地定时捕捉个人和周围环境的照片,使个人拥有的照片数量增加到每秒钟几百张,将个人的全部视觉经历完整地记录下来。同样,其他无线传感器可以把人的声音、动作、速度和地理位置等信息随时存储起来。每件衣服、每个物件上都有多个“一次性”相机和其他传感器,可以说,当你穿戴上这些设备,你的人生就被完整地记录了。

⑥如此海量的图像和信息对个人来说难以掌握,但掌握信息正是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强项。现有技术已经能在人脸识别方面远超过人,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与人不相上下。照片中的所有的人脸可以被联系索引起来从对话中可以分析出关键字、概念串和语气指纹等。同样地,其他视听信可以提取出各种信息,如从背景音乐中提取出乐曲名字、乐队演出的艺术特征指纹以及播放系统的音频指纹等信息。

⑦这些图像、声音和语言文字等信息可被轻易索引,由“个人记忆系统”分析整理,并按需进行场景回放。其结罘是使人“过目不忘”,记住每个见过一面的人,经历过的每个地方每件事,交谈过的每一句话。每当你遇见只见过一面的人,记不清楚时,智能手机会在你耳边告诉你上次在哪里见过,谈过什么,

语文试题 第3页(共10页) 甚至这人的姓名、职务等等,让你永远消除似曾相识的尴尬。

⑧在衰老进程中,脑细胞和神经线路持续地不断损伤,海马损伤是老年失智的主要原因。这个记忆关键点的退化使记忆逐渐变得模糊而难以回忆。但技术可以帮人建立一个外挂的“人工海马”,帮人不断地刷新淡忘的记忆,把远期记忆从部分损坏的神经线路中提取出来,加工修复后再存进相对完好的新线路中去,避免前面提到的那种记忆差到连照片都想不起来的永久性信息损失。

⑨这种记忆的拐棍能远超过人类自然记忆的容量和回忆能力,让老年人和年轻人的记忆能力不再有差别,而且老年人反而在记忆方面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有更大的个人记忆库。

(选自《科学大院》,有删改)

9.下列对第⑨段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列数字 B.列数字 作比较 C.作比较 作诠释 D.打比方 作比较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运用设问,提出了利用技术可以将记忆力提高千倍的说法。 B.长期记忆的形成需要靠睡眠中的回放,形成后也要在生活中不断地回想、再记人。 C.智能手机的信息可帮助找回记忆,并且具有使用起来方便找回记忆的特点。 D.脑细胞和神经线路持续地不断损伤,是人在衰老过程中的一大表现。 11.下列对文章分析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说明的内容是如何利用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

B.本文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运用人类记忆的生理特性、技术让记忆力提高千倍的原理、技术提高记

忆力的方法等。

C.“其中大部分细节是如果不看照片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想起来的”中的“大部分词,体现了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D.说明文从内容上可分为事物说明、事理说明两类,本文属于事物说明。

三、古诗文阅读(12~15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6~19小题,共10分;本大题共18分)

(一)行路难(其一)

语文试题 第4页(共10页)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 _……__…线__线…__……__……__……__……__……__…○__○…__……_…:……号…考……_……__…订_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装__装…_:……名……姓……_……__……__…○__○…__……__……__……_:……校……学…外内… …… …… …… …… …… …○ …○……… ………………………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著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2.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二)湖心亭看雪

张 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到此绝.境 B.独.往湖心亭看雪 晋陶渊明独.爱菊 C.有两人铺毡对.坐 对.曰:“夫战,勇气也。” D.及.下船 及.郡下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问其.姓氏 飞漱其.间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必有我师焉.

语文试题 第5页(共10页)

C.与.余舟一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黑质而.白章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并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融入其中,看

似不着痕迹,但其心态可从景中窥知一二。

B.第①段写晚上,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

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第②段写湖心亭赏雪时的奇遇。先写亭中游人煮酒赏雪,邀“余”同饮的情景。后又借舟子之口,

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D.作者在描写湖上影子时,运用白描手法,由近及远,写出了“湖上”雪后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即

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16.把第I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姝予委废①

单弱②

之中,宦

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④

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⑤

,不减杨雄⑥

,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共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减)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2分)

(1)以吝故不及. 及: (2)巩导之于.

欧阳修 之: 语文试题 第6页(共10页)

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19.曾巩为什么认为王安石“吝”?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曾巩的哪些品性值得我们学习。(2分) 四、古诗文默写(共10分) 20.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3)但愿人长久, (《水调歌头》其一)

(4)临溪而渔, , , 。(《醉翁亭记》)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句子

是 , 。

(6)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 , ”,不管身处朝廷还是远离君王,他们都

有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五、综合性学习(共8分)

21.期末考试将至,学校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激励同学们努力学习。

(1)【观点论述】T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号称数学世界杯,从2000年起中国获得过12届冠军,然而,从2015年到2017年,中国连续三年未获冠军。至此,网上一篇源自家长的文章要给我的孩子减负》引发热议。中学生到底要不要减负?班上为此展开激烈讨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内,4分)

语文试题 第7页(共10页) (2)【故事链接】下图与我国古代一个君王奋发进取的故事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60字

内,3分)

(3)【撰写对联】为了更好地激烈同学们,班长想撰写一副对联悬挂在班上,但只想出了上联,

请你根据上联续写下联。(1分)

上联:悬梁刺股求学路 下联:

六、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

不要对那个人叫嚷

①周末,是乡下家长来学校看孩子的日子,每逢这时,学校门口涌满人。那些家长,无一不是手提肩背的,里面塞满父母对儿女的牵挂和怜爱。

②有一幕,总遇见:驼背的母亲,无比艰难地在人群中挪着步。那背可真叫驼,已弯曲成一把弓。她的头,努力朝上昂着,鸭子一样的,伸向前去,一步一匍伏。即便这样的母亲,亦是要在背上,背上一个大包裹。里面塞着她儿子爱吃的小莱,和换洗的衣裳。做儿子的,与母亲恰恰相反,生得高大挺拔。他在人群里,早已看到母亲了,并不叫唤,而是一阵风似地冲出校门,路过母亲身边时,用胳膊捅捅母亲,算作招呼。表面上装作不认识脚步匆匆,继续前行。

③母亲遇见儿子,焦急的神情,立即换上欢喜,笑容绽放,使她脸上的每一条纹路里,都仿佛游弋着一条欢乐的鱼,她一叠声换着儿子的小名,踩这碎步,艰难地跟在儿子后面跑。

④她的叫声,以及她奇怪的走姿,引起一些人的张望。儿子急,在人少的地方停下来,回头,眉头紧皱,对母亲躁脚。等母亲气喘吁吁赶到他跟前,他俯視着母亲,低声可斥:“你叫什么叫,生怕别人听不见哪?”一把拽过母亲背上的包裹恨恨道:“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来,不要来,你为什么还要来?”

⑤母亲不恼,母亲仰着头看着儿子,杨树一样的儿子,多么让她骄傲她轻言馒语说:“我不来,谁给你送吃的穿的啊?”

语文试题 第8页(共10页)

………… ………………○……○……… ………………内 ………外……… 此………………………○………卷○………………只………装……装装………………订…………○……○……………不…………订……密…订……………封…………○……○…………… ………………线…线………………………○………○………………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