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指导纲要复习题1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综合实践指导纲要复习题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理论知识

1.综合实践活动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反映学生个性发展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2.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

总目标: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

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目标:(1)珍视自我(2)融入集体(3)善于学习 (4)热衷探究(5)热爱生活(6)保护自然、(7)服务社会(8)国际理解。 能力目标:(1)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团队合作能力(3)组织规划能力 (4)信息搜集与处力(5)动手操作能力(6)沟通表达能力 (7)观察能力(8)反思与自我管理能力。 方法目标:(1)问卷调查法(2)访谈法(3)实验法

3.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除此之外,班级活动、少先队活动、节日活动以及学校的某些传统活动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非指定领域,可以与指定领域结合开展。

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

(一)综合性

1

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超越学科中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面向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不断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他人和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 (二)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与学科课程相对应的活动课程、经验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并经历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开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四)探究性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学生在尝试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能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积累科学探究的经验,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精神和品格。

(五)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在开放的社会生活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活动的方式与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六)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必须注重活动过程中的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处理好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学生的研究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自己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活动的展开将使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思想火花不断

2

迸发,活动的目标和主题不断生成。 5.研究性学习的概念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研究性学习实施流程:

(1)发现问题阶段(2)解决问题阶段(3)总结交流阶段 7.探究的方法

观察、实验、比较、测量、调查、访问、资料查询等 8.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概念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超越单一的教室空间,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9.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概念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国家指定性学习领域。 10.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1.明确活动指导的主要任务

第一阶段:在活动的准备阶段。教师的指导重点应当放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形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确立研究的课题。要指导学生形成研究小组,明确活动中的分工与职责,培养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帮助学生了解活动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格式和撰写的要求,指导学生制定并完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养成做事有规划的习惯。

3

第二阶段:在活动展开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保存第一手资料;及时发现和解决活动中的问题,防止活动“流产”;指导学生合理运用方法,深度展开研究与实践,丰富实践体验,防止“浅尝辄止”;指导学生交流与合作,有效利用工具和资源。

第三阶段:在总结交流和评价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过程资料,反思感受和体验;指导学生形成实践成果,并尽量在更大范围内展示成果;指导学生产生新的研究问题;认真组织对个体和集体的评价活动,指导学生学会合理评价。

2.了解活动指导的基本要求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活动进程的观察,及时了解学生活动的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或小组要进行重点辅导,帮助创设必要的活动条件;校外活动前要特别做好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既能大胆进行探究和人际交往活动,又能很好地自我保护;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有价值的校内外课程资源,为学生实践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有效的支持。

3.把握恰当的指导时机

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的长期关注,因此,教师应主动融入学生活动过程,参与学生的具体活动,要把握活动指导的关键期,在活动中通过提建议、作示范、组织讨论、提供范例等方式,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展开实践。同时,应抓住各活动阶段的关键节点,利用课堂时空对学生进行集中教学,上好选题指导、活动策划、计划制定、阶段交流、方法指导、信息整理、成果展示、总结评价等活动指导课,确保学生实践活动扎实、有效。

4.重视活动方法的指导 要从课程内容的建构方式和学生相应的实践活动方式出发,系统梳理各类活动方法,形成较为合理的活动方法指导系列;要从宏观上把握方法指导的阶段特点和主要任务,体现阶梯性。

4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