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一课时)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驿路梨花》(第一课时)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驿路梨花》(第一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分析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2)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

(3)从字面意思、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方面,分析、理解、品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2、能力目标

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通过略读实践,培养略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西南边疆少数民族乐于助人、热情好客的淳朴民风,自觉发扬雷锋精神,养成公德意识,共同致力于创建互帮互助的良好社会风貌。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较强,下一步需要提高的是学生之间的合作效率,因此对于目标知识点的掌握问题,可交由学生自主讨论、合作解决。对于归纳总结文章主要内容这一块仍是现阶段的难点,应在课堂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多加训练。本班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发散思维强,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在本课时的学习上应多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把堂上习得的价值观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并举实例检验学习成果。

三、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文中以及标题出现的“梨花”的含义;体会雷锋精神并学以致用。 2、难点:学会设悬念、插叙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 学时:2个课时

《驿路梨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小测检测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 一、课前小测 检测新课生词:根据拼音写汉字 1、新课导入: ?图片、诗词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文学常识介绍 ?介绍写作背景 ④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 2、5分钟略读全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1)按出场顺序找出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 (2)试讲述每个人物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发生这些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3)谁是小茅屋的主人? 1、复述文章大意有助于学生巩固1、复述文章大意。 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三、合作探讨 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再读全文,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这种写法,找出文中设置悬念和误会的地方,并说说其表达效果。 文章内容。 2、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分析文章设置悬念和误会的情节,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文章的巧妙构思以及写作技巧。 选择题:本文在写作上的主要特点是四、课堂小测 用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是由什么引出来的? 1、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感悟 1、多形式、多方面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悟;穿插文学常识的讲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有目的地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3、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课堂小测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五、课堂小结 1、课堂小结检查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归纳总结文章大意。 2、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谈谈生活中应如何做到乐于助人,发扬雷锋精神。 2、结合时事问题、实际情况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4、学以致用,把堂上习得的价值观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并举实例检验学习成果。 1、“梨花”在文中多次出现, 所指不尽相同,请找出来,解释各自的含义,并说说这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再想一想,用“驿路梨花”做六、课后作业 标题有什么妙处? 2、总结归纳本文的写作技巧,巧用技巧描述一个日常生活的小片段。再找一找,文中还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

提出具体问题有利于学生抓住预习的重点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