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及其理论的发展概况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现代建筑及其理论的发展概况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937年,逃离德国到达美国,在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从事教育工作; 1952-1956年,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建筑馆(克朗楼)(Grown Hall); 1950年,范斯沃斯住宅(与菲利普?约翰逊合作); 1950-1951年,芝加哥湖滨公寓

1954-1958年,纽约西格拉姆大厦,使用幕墙和连续玻璃的立面形式。 1962-1968年,柏林新国家美术馆。

4.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美国本土建筑师,初期建筑作品受梭罗、爱默生的自然主义思想影响较大,追求建筑与其所处环境的协调,提出“有机建筑”的概念, 其主要代表作品及经历: 1887年,加入沙利文事务所; 1889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 1909年,芝加哥罗比住宅;

1916-1922年,长期呆在日本,受日本文化影响极深; 1936-1939年,威斯康星,约翰逊制蜡公司办公楼; 1936年,宾西法尼亚,考夫曼流水别墅; 1956-1959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 1959年,加利福尼亚,马林县市政中心;

1.3.建筑理论:走向理性主义/城市发展问题 1.3.1.现代建筑理论的特点:

1.对问题的研究与实践来自于具体的社会问题,针对性强,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2.对其他学科发展的结合逐渐紧密,研究的系统性与广泛性特征突出;

3.城市问题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得到发展,城市研究与建筑研究齐头并进,相互补充。

1.3.1.主要理论著作:

1.建筑的七盏明灯(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1849)

[英]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8~1900)著,他既是艺术家和艺术批评家,又是科学家、哲学家和诗人;一生游历四方,足迹遍布英伦诸岛和欧洲大陆。拉斯金的主要作品包括:《近代画家》、《建筑的诗歌》、《威尼斯的石头》、《佛罗伦萨的早晨》、《绘图要素》、《透视要素》等,其作品对甘地、托尔斯泰、普鲁斯特有较大影响。 ◆第一版序:指出研究对象

代表意大利罗马式建筑和纯粹的意大利哥特式建筑的瓦尔德阿诺(Vald’Arno)诸城市; 代表意大利哥特式风格与拜占庭风格相结合的威尼斯和维罗纳(Verona);

代表从罗马式建筑到火焰式建筑的整个北方建筑的鲁昂(Rouen)及其相关城市; ◆前言:

我们时代的艺术千万不能奢侈,我们时代的玄想千万不能无聊; ◆第一章 牺牲(奉献)明灯:

作为一个导引性原则,它讨论了美、作品、得体与财富的思想,把建筑学看作一项既具

5

奉献性,又使其作品屈从于一个更高意志的活动。

首先,阐明了建筑与建造之物的区别—凡是建筑都必然对人的思想产生影响,而不仅仅为人体提供服务;同时认为:一切优秀建筑都必须建立在优秀建造之物的基础之上。

其次,将建筑分为五类:祭祀用、纪念用、民用、军用、家用;—家庭奢华应当为国家的辉煌牺牲;

其三,提出了服从牺牲原则的两个伟大条件:一是凡事要尽力,二是应把建筑中看得见的劳作的增加看成是美的增加,注意附着在建筑之上的劳动所表现出来的价值。

其四,提倡从建筑整体的效果出发,按需装饰,反对过度装饰。(插图一) ◆第二章真理(真实)明灯:

诚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在论述这些原则时,他提到了联想与历史风格,并列出了三种与结构、材料和装饰相关联的建筑欺骗行为。

第一种欺骗行为:结构欺骗,即暗示一种名不副实的结构或支撑模式;

后期哥特式屋顶的悬饰和飞扶壁,首先用在不需要的地方,其次被以不可能有任何用途的方式加以使用;

注意钢铁在结构中的正确利用—可以用来连接,不能用来支撑;

第二种欺骗行为:表面欺骗,即用来表示与实际不符的其他材料(如在木头上弄上大理石纹)的表面绘画,或者骗人的浮雕装饰,诱使旁观者相信实际并不存在的某种材料;

建筑最合适的颜色就是天然材料(石材)的颜色;

第三种欺骗行为:操作欺骗,即使用任何铸造或机制的装饰物(作品)代替手工作品; 野蛮的铸铁装饰—在造成我们整个国家美感削弱的原因中,最突出的莫过于对铸铁饰品的不断使用。

◆第三章权力(力量)明灯:

这项原则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放在崇高或意志的范畴之下,或者在它有关圆与方的讨论中可放在形式的范畴之下,其原因在于对强有力的效果的反应。

两类对建筑的记忆:一类精美,一类严肃;

明确的界线才能使建筑实际的体积最好地表现出来;从基础部分到建造部位必须有一条界线,而我自己倾向于一条垂直的界线;

主要轮廓选择接近正方形的形状更容易形成崇高建筑(纪念性建筑);

在被纯粹的直线或曲线包围的区域中,正方形和圆是力量之所在。正方形和圆以及相关的正方体或连续体,立方柱和圆柱,是一切建筑设计中蕴含着最大力量的因素;

优雅的比例/连续的墙体

展现建筑材料特征的手工艺;

能刻画建筑轮廓线的凹凸体量及阴影处理。 ◆第四章美的(美观)明灯:

讨论比例与抽象的概念,尽管建筑离不开直线,但拉斯金认为最美的形式是由曲线构成的。

◆第五章生命明灯:

展现活力和想象力相当重要,因而手工劳作比机械加工更为受到青睐。某种生命的感觉会反映在作品创作过程的多样、变化与意识中。 ◆第六章记忆明灯:

这里对于与一座建筑之时代特别关联的如画风格与诗歌意境的概念,以及“它的宏亮声

6

音?与神秘同情”进行了讨论。哥特式风格以其对于以往事物之联想与记忆的记录而受到赞许。

◆第七章顺从(服从)明灯:

在这里所表达的原则不是自由的意志,而是法则。并不要求新的风格,而是要求为建筑确立种种法则。“使忠实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历史与宗教得以具体体现出来。”

资料来源:

〔英〕戴维·史密斯·卡彭著 王贵祥译,建筑理论(上):维特鲁威的谬误—建筑学与哲学的范畴史,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01,P164~167;

〔英〕约翰·罗斯金著 张璘译,建筑的七盏明灯,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08;

2.明天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s of To-morrow,1898)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著,原书名为《明天: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1902年第二版时改为现名,内容有所删节和调整。

此书针对当时英国大城市的弊端,倡导的是一次重大的社会改革,即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结构形态。在此书的影响下,英国于1899年建立了田园城市协会(Garden City Association),1941年改称为城乡规划协会(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ssociation)。除了英国建设的莱奇沃斯(Letchworth)和韦林(Welwyn)两座田园城市外,在奥地利、澳大利亚、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波兰、俄国、西班牙、美国都建设了田园城市或类似称呼的示范性城市。 ◆作者序言:

提出人口继续向已经过分拥挤的城市集中、农村地区进一步衰竭的问题;—只有找到一种方法能构成引力大于现有城市的磁铁,才能有效、自然、健康地重新分布人口。

对两种概念的批驳:

劳动人民现在不可能,而且永远不可能住在农村而从事农业以外的职业;/把工业和农业截然分开的产业形式必然是一成不变的;

三磁铁概念:城市和乡村都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而城市—乡村则避免了二者的缺点 ◆第一章:城市—乡村磁铁

提出了具体的田园城市的构想:

建立在6000英亩土地的中心附近,城市用地为1000英亩,农业用地为5000英亩,人口32000人,平均每人城市用地面积约135平方米;从中心城市中心到各田园城市中心约4英里,从中心城市边缘到各田园城市边缘约2英里;

6条林荫大道(boulevards)从中心通向四周,把城市划分为6个相等的分区;

由“水晶宫”(Crystal Palace)包围起来的“中央公园”(Central Park),面积为145英亩,“水晶宫”既是居民日常的休闲场所(特别是在恶劣的天气下和冬季),同时也是商品交易场所和产品展示的场所;

宏伟大街(Grand Avenue):作为公共开放空间和各种公共设施(如学校、教堂)用地,其两边的建筑按新月形布置而非同心圆布置;

城市外环设置工厂、仓库、煤场、木材厂等工业设施,靠近围绕城市的环形铁路,环形铁路有侧线与通过该城市的铁路干线连接。 ◆第二章:田园城市的收入及其来源—农业用地

7

◆第三章:田园城市的收入—城市用地 ◆第四章:田园城市收入的支出概况 ◆第五章:田园城市的支出细目 ◆第六章:行政管理

核心是逐步实现土地社区所有制,以建设田园城市的方法,逐步消灭土地私有制,逐步消灭大城市,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新社会。

设立管理委员会,包括中央议会(Central Council)和各部门(Departments); 中央议会职责:安排总体规划;

决定公共基础设施的拨款;

对各部门进行适当监督与控制,保持全局统一协调;

各部门分为公共管理、工程、社会目标(Social Purposes)三个部分,各部门的主席和副主席组成中央议会;

◆第七章:半私营企业—当地人民抉择—禁酒改革

对于商业空间的经营与控制:

吸引店主阶层的承租人来此经营,向社区提供足够的税租; 防止商店重复设置造成的不合理和浪费;

确保通常由竞争带来的优点,如低物价、多选择、待人公平等; 避免垄断带来的弊端。 ◆第八章:准市政工作 ◆第九章:预计到的困难

◆第十章:各种主张的巧妙组合 ◆第十一章:遵循的道路 ◆第十二章:社会城市 ◆第十三章:伦敦的未来

资料来源:

〔英〕埃比尼泽?霍华德著 金经元译,明天的田园城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2;

3.装饰与罪恶(Ornament and Crime,1908)

[德]阿道夫?路斯(Adolf Loos,1870~1933)著,是由多篇文章组成的论文集;路斯在世时只出版过两本文集,均由因斯布鲁克的勃伦纳(Brenner)出版社出版。

《言入空谷:1897—1900年间的文章》(Ins leere gesprochen,1921),其中主要的文章有: ◆波坦金城,1898;

◆饰面原则(the principle of cladding,1898);

路斯认为饰面(cladding)是建筑的基础:人对空间的经历首先是由顶棚、地板墙体等表层饰面所决定,即由材料的感觉冲击力所决定。建筑师开始设计一个空间是从使其视觉化开始,而第二步才是考虑如何支撑表层饰面。因此,在他看来,在建筑讨论中对真实性的需求和建筑设计中结构体系的可见性无关,而与表层饰面作为清晰可见的存在有关。

路斯指出,任何一种材料都有着它独特的形式语言和特征,这意味着,任何材料都不能套用或是模仿另一种材料的形式。

◆一个可怜小富人的故事;

路斯认为虚假统一的风格也是装饰,对这种“装饰”的去除就是反对分离派的总体艺术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