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与电子学实验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电路与电子学实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表2 验证等效电源定理

R1支路 R2支路 R3支路 I UR U0 R R0 六、实验数据处理及实验结果 1.表3 验证迭加原理 R1支路(I1) R2支路(I2) R3支路(I3) I ΣI= I′+I″ ((I-ΣI)/I)×100% 2.表4 验证等效电源定理 R1支路 R2支路 R3支路 实验值 I UR I′ 戴维南定理计算值 ?I U′R ?U 七、分析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 实验二 RLC串联交流电路

一、 实验目的:

1、观测RLC串联交流电路各电压向量之间的关系。 2、观测电路中电容(或电感)改变时电流变化规律。 二、 实验仪器:

1、 RLC实验板(电阻一个、电容三个、镇流器代替电感一个) 2、自耦调压器(0~250V) 3、交流伏特表

5

4、交流安培表 三、实验原理

1.正弦交流电路基本参数 (1) 常见的交流电为正弦形态。

u=Um·Sin(ωt+φo) , i=Im·Sin(ωt+φo)

(2) 周期T单位为秒(S)。频率f单位为赫兹(HZ)。角频率ω:单位为 (rad/s);初相位(相位角):φo。关系有: T=1/f =2π/ω 或 ω=2π/T =2πf (3)幅值为瞬时值中的最大值。有效值:对于正弦量有 I=Im/

2; U=Um/2; E=Em/2

(4)正弦量的向量表示:正弦量有三个要素:有效值、 初相位、 频率;

2、元件的特性方程

(1) 电阻元件 u=i·R , Um/Im=U/I=R

结论:在电阻元件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同相的,相位差φ﹦φu﹣φi﹦0 (2) 电感元件 i=Im·Sin( ωt ) , u=Um·Sin( ωt+π/2 ), XL=ωL=2π?L

结论:在电感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滞后π/2,相位差φ﹦φu﹣φi ﹦π/2, (3) 电容元件 (C=q /u ,电容单位为法拉F)

u=Um·Sin( ωt ) , i=Im·Sin( ωt+π/2 )

Um/Im=U/I=XC=1/ωC=1/2π?C , XC为电容容抗。

结论:在电容元件电路中,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超前π/2,相位差φ﹦φu﹣φi ﹦﹣π/2 ,

元件参数的向量表示:

电阻元件→ù=U·ej0° , ì=I·ej0° , ù=ì·R 电感元件→ù=U·ej90° , ì=I·ej0° , ù=j·ì·XL 电容元件→ù=U·ej

﹣90°

, ì=I·ej0°, ù=ì·XC/j

3、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串联交流电路 (1) 基本电路 (2)相位差

同频率的正弦量相加,得出的仍为同频率的正弦量。

6

故有u=uR+uL+uC=UmSin(ωt+φ)

利用相量图来求总电压的幅值和有效值及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最简便。

i=IMSin(ωt) uR=URM·Sin(ωt) uL=ULM·Sin(ωT+π/2) uC=UCM·Sin(ωT-π/2) u=uR+uL+uC =U·Sin(ωt+φ)

电路图 相量图 基本公式 已知:URm/Im=UR/I=R ,ULm/Im=UL/I=XL ,UCm/Im=UC/I=XC , 则有总电压的有效值 U=(UR2+(UL-UC)2)?=I·(R2+(XL-XC)2)?

式中︱Z︱=U/I=(R2+(XL-XC)2)? ,称电路阻抗,单位为欧姆。 电压与电流相位差φ=φu-φi=arctg((UL-UC)/UR)=arctg((XL-XC)/R) (3)讨论

对应不同的电路元件及电路参数,电压U 与电流I 之间的相位差φ 不同。 当XL﹥XC→φ﹥0 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滞后φ角,为电感性电路。 当XL﹤XC→φ﹤0 在相位上电流比电压超前φ角,为电容性电路。 当XL=XC→φ=0 在相位上电流与电压同相,为电阻性电路。 (4)实验的基本条件

实验中由电力系统提供单相交流电,频率?=50HZ。由自耦调压器提供电源电压U。由RLC实验板提供电路元件及接线端。交流伏特表测量各元件电压及总电压有效值,交流安培表测量串联电流有效值。 四、实验步骤

1. 检查电路开关是否处于断开状态,保证开关断开。 2. 将自耦调压器电源输入端接入单相电源插座。

3. 按电路接线图,将电阻器、电感器、电容器、单相电流表串联。

4. 将电路两端(A和E端)接入自耦调压器的输出端。调整输出电压额定值为100V

7

电路接线图

5. 记录实验元件参数值。

6. 接通电源开关,电路稳定工作后,记录电流I值。

7. 分别将电压表表笔并联在电阻、电感、电容两端,记录UR、UL、UC值。 8. 将电压表表笔并联在自耦调压器输出端,记录串联电路总电压U值。 9. 重复实验步骤6~8再测两组数据。 10. 关闭电源开关。

11.改变线路中串联的电容器。

12. 重复实验步骤6~10步,记录数据。

13.再次改接线路中串联的电容器,重复6~10步。

14. 实验结束,关闭电源后,拆除接线,实验仪器按原位摆放。 五、实验数据

1. 表1 实验元件参数

电阻值R(?) 电感值L(H)

2. 表2 实验数据记录(电源额定电压100V) 电容值 实验次数 1 2 3 1 UR UL 8

电容值C(μF)

UC U I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