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集人文纪录片《诗话镇江》解说词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五集人文纪录片《诗话镇江》解说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公元209年,一场龙凤呈祥的大戏在京口北固山上演了。这是孙权精心策划的一场婚姻,为了与刘备联盟,孙权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他把自己年轻的妹妹嫁给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人,至此孙刘正式达成联盟,一致抗曹。由此引发了一场名垂千古的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格局,孙权于公元229年称帝,统治江东五十余年。

年轻的孙权终于扭转了历史,也赢得了历史。他的对手曹操也都不由得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赞叹。而镇江这座城市也从铁瓮城开始,成为一个政治、经济与文化的枢纽。每一个南来北往的匆匆过客,都会为在这座城市发生的一幕幕往事所动容。

公元1204年,铁瓮城北侧的北固山上,迎来了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沿着东吴时代的古道,他拾级而上,凭栏北望。再次发出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这位站在北固山上,远眺神州的老人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辛弃疾。此时,辛弃疾的身份是镇江知府。远望可以当归,在这

- 5 -

样一个英雄辈出的楼台上,视野之内,演绎了多少兴亡,难道不能有机会重整旗鼓,收复河山吗?

公元1126年,也就是北宋钦宗靖康元年,由北方女真族崛起的金国大举南侵,第二年,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宣告灭亡。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匆忙即位,史称宋高宗。经过多年流离失所,高宗在杭州建都,史称南宋。这时,半壁江山已陷入敌手。

辛弃疾是山东人,1140年出生在济南,那时北方已落入金人之手。22岁那年,辛弃疾组织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在济南起义,反抗金人的统治。后来,辛弃疾率部与其他义军整合南下归附南宋。但由于南宋小朝廷的怯懦,辛弃疾始终无法施展他收复河山的抱负。

在家中赋闲二十余年后,1204年,辛弃疾出任镇江知府。来到抗金的前沿地带,这位64岁的老人心中再次燃起了收复河山的激情。

除了练兵之外,辛弃疾还开始秘密地造船,并且积极屯田,作为战争的经济支援。但是,仅仅一年零三个月之后,他就被朝廷主和派调离了镇江。

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 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 6 -

想当年,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今天镇江市区梦溪园巷西侧的京口寿邱山,已经是一片杂乱而又现代的市景,而这里就是辛弃疾词中“人道寄奴曾住”的寻常巷陌了。寄奴就是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王朝的建立者刘裕,辛弃疾心目中的又一位英雄。

西晋永嘉五年,也就是公元311年,北方匈奴兵攻陷洛阳,俘虏了晋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加上连年的天灾人祸,中原地区掀起了大范围的流亡浪潮。

“永嘉之乱”后,北方经济凋敝,加之胡人的长期侵扰,西晋统治者不得不放弃北方,立都建康,史称东晋。北方巨族也纷纷南下,这些侨民带着北方的文化和方言,渡过长江,首先到达的便是镇江。

南迁而来的北人很多是江北徐州人,因此,后来镇江又设为侨郡徐州的郡治所在,因镇江在长江之南,史称南徐。

永嘉之乱后,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前秦强大起来,时刻威胁着东晋的安危。东晋名相谢安在南徐组建起一支武装力量,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由于南徐位于都城建康之北,历史上这支队伍称作北府兵。

“京口酒可饮,兵可用”形象地说明了镇江人的性格特质,他们直率、刚勇,同时又执着、坚毅。而在北府兵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一名士卒很快变成了将军。这个人就是刘裕。

公元416年,一支由水军与陆军组成的军队在南徐集结,准备北伐收复失地,指挥者正是已成为东晋朝廷重臣的刘裕。

- 7 -

刘裕兴兵北伐,首先收复山东,接着打下洛阳,然后又攻打长安。从西晋永嘉之乱后沦陷了101年的长安城终于被一举收复。

刘裕由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的顶峰,后来建立了南朝第一个政权——宋,史称宋武帝。在辛弃疾眼里,宋武帝刘裕不仅仅是一代帝王,最重要的是,他“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几乎收复了失落的北部江山。

南北朝是两晋以后我国历史上长达168年的分裂时期。这期间,北方先后演化分裂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个短命王朝。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黄河两岸、大江南北长期处于离乱之中。

而这时的南徐也就是镇江,再次成为英雄的舞台,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都是南徐人,陈武帝陈霸先虽不是生于南徐,也在南徐做过刺史。先后三朝的皇帝出于一郡,先后四朝的皇帝出于一地,镇江,成为南朝的政治军事重镇。

清晨,喧闹打破街巷的寂静。刚刚醒来的镇江居民聚集到一个又一个餐点前,这里叫卖的是镇江独有的早餐“锅盖面”。

将面粉揉好后擀成薄片,切成细条,与锅盖一起下锅煮熟,面条筋道,汤汁浓郁。镇江地处江南鱼米之乡,却为何有着这般浓烈的北方口味呢?

据说锅盖面正是南北朝时南迁的北方人带过来的。唐朝诗人张籍就曾在诗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或许正是从那时候开始,镇江人传承了北方人刚烈的性格,镇江城也逐渐褪去温婉,平添了江南少有的雄浑之气,它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激变,上演了一幕又一幕慷慨悲歌。

- 8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