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

教师自我教育。

5.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

参考答案要点: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有:(1)学习者和学者。(2)知识的传授者。 (3)学生心灵的培育者。(4)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学生学习的榜样。(6)学生的朋友。

6.为什么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认识的客体,又是认识的主体? 参考答案要点:

学生作为教育认识的客体是指学生相对于社会的要求、新的教学容和教师的认识来说都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将一定社会要求转化为学生部需要,将新的教学容转化为学生的素质。承认学生的客体性和客体地位,就是强调教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外界的一切影响并不是简单地输送或移植给学生,必须经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吸收、转化,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作用只是外因,任何知识技能的领会与掌握都要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教师不可能包办代替;任何有效的教学必须以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学习规律为前提。 因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7.当代中小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生理成熟期提前。

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务实的人生观。 自我意识增强,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心理问题增多。

8.理想师生关系的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主体间关系的优化,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结果来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9.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

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所以要建立民主、和谐亲密、充满活力的师生关系,对教师来说,有以下几种策略:(1)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五、论述题

1.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要点: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容是:(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知识的拓展。(3)专业能力的发展。(4)专业自我的形成。 5.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有那些? 参考答案要点:

Word 资料

.

从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途径来看,主要包括师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教师的在职培训和教师自我教育。

第六章 课程 一、教育术语解释

1.课程即学习经验:这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杜威认为,惟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意识到的课程。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因为经验是在学生对所从事的学习活动的反思中形成的,课程是指学生体验到的意义,而不是要再现事实或要演示行为。

2.课程即文化再生产:这是鲍尔斯和金蒂斯等人的观点。在他们看来,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换言之,课程就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

3.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一些激进的教育家认为,课程不是要使学生适应或顺从于社会文化,而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因此,他们建议课程把重点放在当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和主要弊端、学生关心的社会现象,以及改造社会和社会活动规划等方面。课程应该有助于学生在社会和批判意识方面得到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参与制定社会规划。 4.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有多种含义:如果强调以儿童活动为中心,则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如果强调以儿童生活为中心,则称“生活课程”;如果强调以改造儿童经验为目的,则称“经验课程”或“经验本位课程”;如果强调以设计教学为方法,则称“设计课程”;如果强调无固定教材,则称“随机课程”。活动课程种类繁多,如探索学习、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户外教育、消费教育、健康教育等。活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很有帮助。

5.综合课程:综合课程又称“广域课程”、“统合课程”或“合成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的缺点。它采取合并相关学科的办法,减少教学科目,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综合课程以认识论、方法论、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理论基础。 6.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既指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部分学科或学科容,也指对学生有直接意义的学习容。核心课程要求围绕一个核心组织教学容和教学活动。在形式上,核心课程通常采取由近及远、由向外、逐步扩展的顺序呈现课程容。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

7.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来说,它就是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8.形式教育论:17、18世纪的欧洲,在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上产生了形式教育论。这种理论认为,课程的目的不在于传递有用的知识,而在于训练人的各种官能,如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学校课程非常重视希腊语、拉丁语和数学,认为这些学科具有训练人心智的作用,至于它们在人的生活中是否有用,就是另外一回事。

9.实质教育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为了满足培养拥有实用知识的劳动者的需要,19世纪初期产生实质教育论。这种理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充实人的思想,主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在这种学说的影响下,学校课程重视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10.课程评价:常见的课程评价定义:

⑴课程评价就是测量学生在学业方面实现预期行为目标的程度。 ⑵课程评价就是将学生的学业与某些标准进行比较。

⑶课程评价就是选择和分析有关信息,确定课程决策的方案。

Word 资料

.

⑷课程评价就是运用专业知识,判断课程实施的过程。多数人认为,课程评价既包括学生学业的评价,又包括课程本身的评价。评价者可以利用这两方面的评价结果完善和提高课程质量。

11.终结性评价:在课程评价领域,终结性评价是指一门课程结束时或一个学年结束时进行的评价。它比较注重总体分析,力图表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对课程的有效性和实施效果做出判断。由于终结性评价常常关系到学生名次、班级名次和教师声誉,所以学生和教师对此都比较关注。

12.形成性评价:在课程评价领域,形成性评价是指贯穿于校本课程各个阶段或整个过程的评价。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形成性评价可以了解课程本身的缺陷、学生的学习困难以及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此作为完善课程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依据。 13.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传统评价观”,它以泰勒的行为目标模式为代表。其核心思想是,目标是课程评价的依据和出发点,通过测量目标的达到程度判断教学效果。课程的有效性取决于课程实施时学生行为发生的变化;评价者关注课程是否真正发生了作用。因此,课程开发者的任务就是描述可以测量的行为目标。行为目标可以通过标准参照测试予以测量。概括地说,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就是采用标准参照测试测量学生的学业,从而决定目标实现的程度。 14.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人文-自然主义课程评价观又称“新潮课程评价观”,它与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相对,旨在克服科学-实证主义课程评价观的诸多弊端。其倡导者非常注重环境对课程的影响以及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认为在评价过程中,不能只考虑测试的结果,应该考虑多种因素。它提出,研究课程运行的整个过程是了解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 四、简答题

1.简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要点: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总体上都服从于整体的课程目标,二者都是学校课程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在具体的目的、编排方式、教学方式和评价上,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明显的区别:

(1)从目的上讲,学科课程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族经验的精华;活动课程则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信息在的个体教育性经验。

(2)从编排方式上讲,学科课程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统性,活动课程则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3)从教学方式上讲,学科课程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认识人类种族经验;而活动课程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4)在评价方面,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活动课程则重视过程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

2.简述核心课程的优缺点并分析在何种情形下最适宜采用核心课程。 参考答案要点:

核心课程的主要优点包括:①强调容的统一性和实用性,以及对学生和社会的适用性。②课程容主要来自周围的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有相当强烈的在动机。③通过积极的方式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

核心课程的缺陷:①课程的围和顺序没有明确的规定,学习的容可能是零乱的、琐碎的或肤浅的。②学习单元可能被搞得支离破碎,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统一性受到影响。③由于缺乏有组织的容,文化遗产不可能得到充分体现,而且还可能背离家长对课程的期望和高等院校对课程的要求。

Word 资料

.

社会问题课程是核心课程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主要针对某个社会问题,从不同的学科角度组织教学容。社会问题课程是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一种有效途径,由于社会问题课程的容主要来自社会生活和人类不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种课程比较受学生欢迎。

3.简述校本课程的利弊并分析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要点:

由教师直接参加的校本课程则具有以下优势:

①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更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点;

②校本课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教师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经常修订校本课程;

③使用校本课程能够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增强教师参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④校本课程鼓励和吸收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在提高课程质量的同时地会不断提高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满意度。 校本课程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负面效应: ①课程编制的权力下放给教师和学生以后,必然扩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课程的差异,加剧了学校与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不平衡,落后学校的教育质量可能进一步恶化,从而给学生的转学和流动带来困难,也给政府教育部门检查基层学校工作造成一定的难度。 ②校本课程的开发通常由全体教师参与,涉及的围较大,其中有一部分教师可能缺乏开发校本课程的专门理论和专门技能。

③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提供额外的人力、财力、物力、信息和时间,所耗费的教育资源明显高于实施课程的需求。

④在教师流动比较频繁的学校,流动教师无常参与校本课程的编制、实施、评价、修订及质量追踪,这势必影响校本课程的质量和连续性。 4.世界课程改革在课程评价方面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要点:

⑴“目标取向的评价”正在被“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所超越。“评价即研究”、“评价即合作性意义建构”等理念已深入人心。“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被认为是基本的评价方略。

⑵对课程体系本身的评价成为课程变革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主运用多种策略对所推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多角度评价。其中,把本国的课程推向世界、纳入国际组织、与其他或国际组织展开合作性评价被认为是有效的课程评价方略。 ⑶对学生的发展评价是课程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 5.我国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方面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要点:

在课程目标上,过去强调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现在更强调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五、论述题

1.试分析经济发展对课程变革的影响。 论述要点:

⑴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 ⑵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 ⑶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 第七章 课堂教学

Word 资料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