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山西省吕梁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配套K12山西省吕梁市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育配套资料K12

2016-2017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

高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梭伦改革前雅典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展开了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斗争。其中“海岸派”的主张是

A. 实行僭主政治 B. 实行寡头政治 C. 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 D. 实行温和的改革 【答案】D

【解析】B、C两项分别是平原派和山地派的主张,而D项则属海岸派的主张。“海岸派”并非主张实行僭主政治,故排除A。

2.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所评论主要是指

A. 颁布“解负令” B. 建立四百人会议 C.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 鼓励发展工商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恩格斯提出的是私人所有制,也就是根据财产多寡来划分社会等级,这就是梭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是一种矛盾调解;B选项是政治方面,没有经济因素;D选项没有政治因素。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度

3. 梭伦在诗中解释了他的目标。他谈到“euno-mia”或者说“好的政府”,把这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把它归纳为简单形式的道德规则:不要伤害任何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一点的是

A. 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资*源%库 B. 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 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 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答案】C

【解析】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梭伦改革使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权利只是改革一方面。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过程中颁布解负令,旨在打击没落氏族贵族,促进奴隶制经济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发展,避免新的债务奴隶的产生。且该项表述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梭伦认为好的政府应该平衡公民相互冲突的利益,尽可能的帮助所有人。体现了其中庸原则,在改革过程中注意协调各阶层的利益。故C项正确。雅典民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为少数人谋福利。故D项错误。

4. 《史记》曾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皆怨望。”根据上文所述,分析为何会有如此现象

A. 商鞅变法时,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

B. 商鞅变法时,以军功授田定爵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 C. 商鞅变法时,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用以控制贵族 D. 商鞅变法时,鼓励平民努力耕织,奖励生产,使贵族无法从事工商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时并未下令将贵族的土地全部没收,不能选A。实施“保甲制度”和“连坐法”,不是用以控制贵族而是加强统治,不能选C。在商鞅变法时贵族也是可以从事工商业的,不能选D。其实是军功制造成了宗室贵戚皆怨望的现象,因为以军功授田定爵位才使得贵族无法享受既有的特权,所以才怨恨商鞅,本题答案只能是B。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内容

5. 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有利于 ①打击旧贵族的特权 ②强化对基层的管理 ③发展封建经济 ④提高军队战斗力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提高军队战斗力,贵族无军功不再授爵;增强了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同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势力。故①④正确,故选D;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排除②,故排除AC;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排除③,故排除B。故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选D。

考点:人类历史上的改革﹒商鞅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

【名师点睛】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秦国进行的废除奴隶制土地制度为核心,实现富国强兵的改革。考试重点关注变法的条件、主要内容、作用及评价。

6. “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两岁,秦旧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A. 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度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B. 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 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 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A、B、D选项都属于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B选项则属于消极影响。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 7.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A. 周王室衰微 B. 宗法分封制破坏 C. 生产力提高 D. 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政治决定于经济,所以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提高,所以选C;周王室衰微表明当时奴隶制度面临危机,这位改革创造了条件,但不是动力,排除A;宗法分封制破坏表明当时奴隶制度面临危机,这位改革创造了条件,但不是动力,排除D;争霸战争的需要表明当时社会动荡,这位改革创造了条件,但不是动力,排除D。故选C。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的动力 8. 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A. 民族的融合 B. 分裂走向统一 C. 中央集权加强 D. 经济中心南移 【答案】A 教育配套资料K12

教育配套资料K12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社会动荡,所以排除BC;当时少数民族内迁,同中原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的融合,所以A符合;经济中心南移始于东晋,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体现了要学习汉族文化,排除D。故选A。

考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9. 北魏前期,吏治混乱,各级官吏贪污现象相当严重,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为此,北魏孝文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 迁都洛阳 B. 推行三长制 C. 实行均田制 D. 制定俸禄制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北魏官吏原无俸禄,中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吏只要上交一定数量的租税和绢帛等实物,就可以任意搜刮百姓。这造成官吏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社会矛盾尖锐。为解决这一问题,484年,孝文帝下诏实行俸禄制,由中央按官吏级别统一发给俸禄,不得自筹。所以应选D。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

10. 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此制度针对的是当时

A. 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 B. 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 C. 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 D. 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孝文帝改革前,北魏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立三长”即邻长、里长、党长,直属州郡,负责清理户口和田亩,征发徭役和兵役;“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说明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的社会现象。故选C。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的内容 11.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 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 ②与汉族通婚 教育配套资料K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