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增的17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简介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江西省新增的17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简介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泰和县螺溪镇爵誉村简介

爵誉村位于泰和县城西北25公里的螺溪镇。古村东起胡宗泉故居,西至肖天裕故居,南起康悦如故居,北临牛吼江。全村南、西高,东、北低,版图近似方形,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民居呈手枪形,面积1.6平方公里。

据县志记载:爵誉村原叫龙源村,因村里人才辈出,贤才鹊起,文风鼎盛,科举蝉联,爵崇誉隆,故宋仁宗赐名“爵誉”,以示褒奖,由此爵誉村名沿用至今。

爵誉古村格局自明清以来基本未变,布局以姓氏宗祠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始建于宋、明、清朝的古祠有70栋,清朝余存的古民居34栋,基本完好;明清建的书屋8处,店铺5家,寺庙、道观5座,坊牌3座。还有保存完好的清乾隆年间为防水患、由肖钱两姓筹资修筑的0.5公里的防洪围堤、两层拱桥、三处渡口。古民居为青砖青瓦,建有山墙,多为二道大门,大门间有小院落,厅堂内是木质框架结构,厅堂里的木板上有雕刻花卉图案和用金粉写的规训格言。古民居的院落和民居之间巷道均铺有鹅卵石及条石。座落在村中的“久大堂”“孝德堂”、“宝浩堂”、“复古堂”、“敦叙堂”是五座具有明清典型特色的古祠。

泰和县马市镇蜀江村简介

蜀江村位于泰和县城西偏南10公里的马市镇蜀口村委会,现有400多户共1800多人。古村东起欧阳效生故居,西至欧阳小山故居,南起书屋(复亨堂)门前墨钵塘、欧阳新建故居,北至欧阳效思故居,版图近似四边形,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

蜀江村是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进士、楚州宝应县知县欧阳献可长子欧阳祖德,从万安常德顺赣江而下,择蜀江口肇基。自此,后裔繁昌,人才辈出,经济繁荣。从明永乐二年(1404年)欧阳永俊第一个登科进士至今,代不乏吏。明清时期登科进士21人,举人28人,贡生、征荐159人,拔贡2人,国学生38人。官居尚书、翰林院大学生、庶吉士、侍讲、左侍郎、左布政、副使、知府等190多人。出萃“兄弟五经科第”、“兄弟朝天八龙”、“兄弟尚书”、“父子进士”、“三世宪台”等。

蜀江古村格局自明清以来未变,布局以宗祠崇德堂为中心向四周延伸。始建于明朝的古祠现保存5座、遗址4座。清朝建的古民居23栋,基本完好。古民居为青砖青瓦,建有马头墙,多为二道大门,大门间有小院落,厅堂内是木质框架结构,木板上有雕刻花卉图案和用金粉写的规训格言。

浮梁县峙滩乡英溪村简介

浮梁县峙滩乡英溪村距县城30公里,现有10个村民小组,234户,总人口908人。英溪村是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是著名才子明代嘉庆年间“探花”金达的故里,文化底蕴深厚,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英溪村始源于唐朝末期,以金姓为主,是唐朝左仆射、后任浮梁县令金安的后裔,由槐里(今浮梁镇)迁养九源(村废),再迁此地。英溪村背靠大英岭和英凤山,村口的“七星桥”古朴端庄,村前溪水清澈见底,川流不息,英溪村由此得名。整个村庄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处处展现出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英溪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名贤辈出,仅宋代就有进士12人,明代金达由嘉靖帝钦点为探花,清雍正荣登进士1人。

英溪村内现存有众多清末时期的徽派古建筑,传统古民居22栋,建筑面积3685平方米。除古民居外,还有“青云得路”牌坊、“国学师”门楼及“御赐俸禄”门楼,这些古建筑以木雕砖刻为主,规模宏伟,装饰精美。“青云得路”牌坊、“国学师”门楼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浮梁县浮梁镇旧城村简介

浮梁县旧城村古县衙座落在风景秀丽的昌江之畔,周围群山环抱,山清水秀,生态环境优美,融历史、宗教、文化、民俗、观赏于一体,记载了浮梁1300多年的要事珍闻。

旧城村内保存有完好的清代五品县衙、宋代佛塔——红塔,堪称世界一绝;有历史文化长廊、千年瓷坛、珠山官窑(明清官窑)、古城门楼、魁星阁陶瓷精品馆、汤公井、浮梁茶馆、千年奇桂、按擦院(九江道署)、哥德堡号雕塑、千禧良缘广场等景观景点。

现存的古县衙,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170年,规模宏伟,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有“中国县署第一衙”、“江南第一衙”之美称,也是全国仅存的四处古县衙之一,1987年被定为江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长达1100余年间,县衙屡毁屡建。浮梁以瓷茶互利、农工商并举的经济格局在各个时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多次被钦点为五品县衙。

红塔又名西塔,佛名“大圣宝塔”,始建于公元961年,距今有千余年的历史。塔高40.47米,六面九层。1959年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反映了北宋初期塔的艺术造型的时代特征,是融合中国古塔特殊风格和江南建筑特色的佛塔,素有浮梁“古代城徽”之誉,是古老浮梁的象征,历史的见证。

世界一绝的历史文化长廊,采用了景德镇的四大名瓷之首——青花瓷,它以216块独特的贴地青花瓷砖,向人们演示了千余年来浮梁旧城的人文历史和相关事迹,充分展示了浮梁文化的发展历程,突出不同时代的文化内涵,表现了浮梁瓷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从古代文化走向现代文明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在享受文化熏陶的同时,也感受到丰富的瓷茶艺术。

旧城村的建筑具有徽派与赣派相结合的特色,最具有特点的是县署里面的楹联,其丰富的内涵,涵盖了封建社会地方官处事方法和原则。旧城村现在保存有传统民居52幢,建筑面积24026平方米。

最新搜索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