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真题分题型汇总(含部分参考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2011年人力资源统计学历年真题分题型汇总(含部分参考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力资源统计学》2010年12月总复习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2010年1月

35、某企业资料如下表 年份 基期 报告期 增长率 产值(万元) 5180 6980 全部职工人数(人) 4000 4800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问题:(1)计算劳动生产率及增长率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2)计算并分析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总产量及对劳动量的影响。 36、某企业职工工资情况如下表所示: 指标 工资总额 职工平均人数 平均工资 单位 万元 人 元 报告期 1880 6200 3032 基期 1000 5000 2000 指数% 增(+)减(-)额 问题:(1)计算各项指标的指数及增减额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后两列; (2)计算分析职工平均工资变动及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对工资总额变动的影响。 2、2009年7月

35、某运输企业2008年9月份(30天)有制度公休日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1000人,其它情况如下:

全日缺勤600工日,非全日缺勤1200工时;全日停工200工日,其中被利用120工日,非全日停工600工时;全日非生产200工日,非全日生产400工时;公休日加班400工日,加点600小时。 求:(1)该企业的①日历工日数、②公假工日数、③制度工日制、④出勤工日数、⑤全日停工损失工日数、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⑦全部实际工日数; (2)计算该企业的工日时间利用情况基本分析指标。 解:(1)工日计算如下: ① 日历工日数=1000×30=30000工日 (1分) ② 公假工日数=8×1000=8000工日 (1分) ③ 制度工日数=日历工日数-公假工日数=30000-8000=22000工日 (1分) ④ 出勤工日数=制度工日-缺勤工日=22000-600=21400工日 (1分) ⑤ 全日停工损失工日数=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200-120=80工日 (1分) ⑥ 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出勤工日-非生产工-停工工日+停工被利用工日

21400-200-200+120=21120工日 (1分) ⑦ 全部实际工日数=制度内实际工日+加班工日=21120+400=21520工日 (1分) (2)企业的工日时间利用情况基本分析指标

出勤率?分)

出勤时间利用率=

出勤工日21400?100%??100%?97.27% (1

制度工日22000制度内实际工作日21120?100%??100%?98.69% (1分)

制度工日22000《人力资源统计学》2010年12月总复习

制度工作时间利用率=36、某企业资料如下表: 年份 人工成本总额(万元) 平均人工成本(元/人) 从业人员平均数(人) 制度内实际工作日21120?100%??100%?96% (1分)

制度工作日22000报告期 300 4545 660 指数% 增减额 基期 200 5000 400 问题:(1)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后两列;

(2)计算并分析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及平均职工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的影响。 解:设L为平均人工成本,T为平均职工人数; (1) 计算并计算结果填入表中得(2分) 年份 人工成本总额(万元) 平均人工成本(元/人) 从业人员平均数(人) 基期 200 5000 400 报告期 300 4545 660 指数% 150 90.9 165 增减额 +100 -455 +260 (2) 计算分析如下: ① 总人工成本变动情况如下 :

LT?相对数:

?LT11?00300?150% 200绝对数:L1T1?L0T0?300?200?100(万元) 对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

L1T1100??50% (2分) L0T0200② 由于职工平均人工成本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 相对数:

L1T1300??90.91% L0T1330绝对数:L1T1?L0T1?300?330??30 (万元) 对基期人工成本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2分)

L1T1?30???15% L0T0200③ 由于职工平均人数变动对人工成本总额变动的影响:

《人力资源统计学》2010年12月总复习

相对数:

L0T1330??165% L0T0200绝对数:L0T1?L0T0?330?200?130 (万元) 对基期人工成本工资总额影响的相对程度:

L0T1130??65% (2分) L0T0200④ 分析:

人工成本总额指数提高了50%,绝对数增加了100万元;其中由于职工平均人工成本指数下降了9.09%,使人工成本总额绝对数减少了30万元;由于职工数变动指数提高了65%,使人工成本总额报告期比基期绝对数增加了130万元。(1分) 综合计算结果归纳关系: 150%=90.91%×165%

1009(万元)=-30(万元)+130(万元) 50%=-15%+65% (1分) 3、2009年1月

35、某企业基期与报告期的总产值、生产工人人数与全部职工人数如下表: 指标 基期 报告期 总产值(万元) 200 1000 全部职工 2000 8000 生产工人 1600 5800 问题:

分别计算基期、报告期的生产工人比重及其指数、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指数;

分析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及生产工人占全员比重变动对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 36、某企业工资等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指标 工资总额(千元) 平均人数(人) 平均工资(元) 增加值(千元) 计划 900 1000 900 1100 实际 1400 1250 1120 1500 增加额 完成计划(%) 问题: 计算各项指标的增加额及完成计划率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的空白处; 运用相对检查分析法对该企业的经营效益与工资总额进行计算分析。 2、2007年7月因素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某企业的统计资料如下: 产值(万元) 车间 甲 基期(Q0) 800 报告期(Q1) 1080 1430 平均职工人数(人) 基期(T0) 1000 800 报告期(T1) 1200 1300 乙 720 根据上述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2010年12月总复习

(1)计算各个车间的劳动生产率指数及整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指数(精确到百分比小 数点后1位)。

(2)对整个企业的平均劳动生产率指数从固定结构和结构影响两个角度进行因素分 析(普通数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百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31.某企业工资情况如下: 基期(xo) 工人 管理人员 其他人员 全部职工 2000 3000 1500 平均工资(元) 报告期(x1) 2500 4000 2000 2800 600 600 4000 职工平均人数(人) 基期(To) 报告期(T。) 3500 800 700 5000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整个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工资及其指数,并对全部职工平均工资 指数进行因素分析(普通数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百分数精确到小数点后2位)

三、综合计算分析题(本题20分)(题目没有特殊要求,计算一律精确到2位小数) 37、【2010年1月】某企业2008年3月份(31天)有制度公休日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900人,其它情况如下: 生产工时如下表所示: 指标 名称 指标值 停工时间 工日 400 工时 700 合格品指标名称 工资总额 职工平均人数 平均工资 被利用 工日 320 缺勤时间 工日 800 工时 2000 非生产时间 工日 工时 300 680 加班时间 工日 500 工时 800 生产量与工时定额如下表所示: 非工人过失 造成的废品Q1880 6200 3032 '1 基本工时 定额Tn 1000 5000 2000 追加工时定额Tn 'Q1 万元 人 元 问题:

(1) 计算该企业的制度工作时、出勤工作工时、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时、全部实际工作时; (2) 计算该企业工人与企业各种劳动定额完成情况;

(3) 分析条件不正常和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对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的影响。(要求写出计算

公式,计算步骤)

37、【2009年1月】某企业2007年12月份(31天)有分假8天,采取一班制劳动,每班8小时,生产工人月平均人数为800人,其它情况如下: 项目 合计 缺勤工日 900 停工工日 400 非生产工日 320 加班工日 660 停工被利用工日 280 问题:

(4) 计算该企业的①日历工日数;②公假工日数;③制度工日数;④出勤工日数;⑤制

度内实际工作工日数;⑥全部实际工日数。

(5) 分析计算该企业的时间(工日)利用情况的基本分析指标; (6) 分析计算该企业的加班(工日)强度。(要求写出计算公式、计算步骤)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