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知识点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教育学原理知识点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教室改为各种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提供参考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自学使用。第三,设置成绩记录表,由教师和学生分别记录学习进度。

道尔顿制的优点在于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缺点是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且对教学设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3.特朗普制

特朗普制是由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 世纪50 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小班和个人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大班上课是把两个以上的平行班合在一起上课,讲课时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由出类拔萃的教师担任;小班研究,即将大班的学生分为约20 人左右的小组,由教师或优秀生领导,研究和讨论大班授课材料;个别教学则是由学生独立作业,其中部分作业是教师指定的,部分作业 是学生自主选择的。

特朗普制既有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也有个别教学的长处,但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4.设计教学法

由杜威的学生克伯屈创立,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他主张学生自发地决定学习内容和目的,废除班级授课制,摒弃教科书,打破学科界限,教师的任务是利用环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选择所需要的教材。其优点是有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缺点是学不到系统文化知识。 5.文纳特卡制

由美国教育家华虚朋创立。受实用主义的影响,他将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按学科来使学生自学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另一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社会意识。 优点:既注重学科知识,又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兼顾教师、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缺点:影像学科的深入学习,实施起来很困难。 6.提高教学资源使用效率的葛雷制

美国教育家沃特于1907 年被印第安纳州葛雷市教育委员会聘为公立学校的督学后推行的一种教学制度。沃特以具有社会性质的作业为学校的课程。他把学校分为四个部分:体育运动场、教室、工厂和商店、礼堂。课程也分为四个方面:学术工作、科学、工艺和家政、团体活动以及体育和游戏。为减少学校经费开支,充分利用现有的设施以提高办学效率,沃特在教学中采用二重编法,将全校学生一分为二,一部分学生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学生在体育场、图书馆、工厂、商店及其他活动场所,上下午对调。葛雷制一方面解决了该地区的学校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保持了儿童的天然兴趣和热情。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包含讲述、

讲解、讲读、讲演四种形式。

2.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查知识的教学方法。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从而获取知识的方法。 4.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作业,观察事物或过程的发生和变化,探求事务的规律,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5.实习作业法,又称实习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方法。如数学的实地测量、地理的地形测绘生物的植物栽培等。

6.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7.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 8.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对实际事物进行实地观察、研究,从而在实际中获得新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教学方法。

9.自学辅导法,也称读书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或课外读物,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

教学基本环节

1.备课。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的基本要求是: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即教案)。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上好一堂课要注意以下具体要求:明确教学目的(目标明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内容正确);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和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方法得当);按照课时计划的设计展开教学(组织有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验积极)。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作业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要求:(1)课外作业的形式多样化;(2)对课外作业做出明确合理要求;(3)及时批改作业。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的内容有: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或缺课的学生补习;指导学习方法;对尖子学生进行提高性指导;为有学科兴趣的学生提供课外研究的帮助;开展课外辅助教学活动,如参观、看教学影片或录像;指导学生的实践性和社会服务性活动等。课外辅导的方式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

5.学业考评。学业考评是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是检查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达成程度的必要手段。学业考评的主要方式是考查和考试。

德育过程

1.德育过程的概念

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导下,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逐步提高自我修养能力,形成社会主义品德的过程。

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德育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使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的转化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2.德育过程的要素

德育过程的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影响。 3.德育过程的规律

(1)德育过程是教师教导下学生的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德育方法

1.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说服教育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说服包括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方式。 2.情感陶冶法

情感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方式。 3.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锻炼包括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方式。 4.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经过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行为调节,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重要方法。自我教育包括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等方式。 5.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 6.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德育的一种辅助方法,是指通过对学生业已形成的思想品德或目前已有的品德发展状况的评价,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按确定的方向发展的方法。品德评价法包括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操行评定等方式。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1932 年,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对儿童的道德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用认知发展的观点解释道德发展,提出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前道德阶段(0—4 岁)。儿童还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将自己与外界混为一谈,以为自己就等同于外界,没有和外界共处的规则意识。

(2)他律阶段(4—8 岁)。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依据外在的规则做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受自身之外的道德规则所支配,具有被动性和客体性。

(3)自律阶段(8—12 岁)。这一阶段的道德判断已经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不再简单地服从外部的道德规则,而是用公正、平等、责任去进行判断,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成人的权威或霸权。皮亚杰认为,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只有达到了自律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柯尔伯格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开创了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问题,并在20 世纪60 年代提出了著名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前习俗道德水平: ①惩罚与服从②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换

(2)习俗道德水平: ③相互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④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 (3)后习俗道德水平: ⑤至上的权力、社会契约或功利⑥普遍性伦理原则

上述三水平六个阶段按照不变的顺序由低到高逐步展开;更高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能兼容更低层次和阶段的道德推理方式,反之则不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