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2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教育研究方法试题集及答案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要高。

查阅的认真细致,正是表现在搞清前人分歧矛盾所在,从而发现问题。有的学者精辟分析了在这个过程中大致存在的三种情况:第一种,前人的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论据不充分;结论可能是错误的,但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可能有启发;第二种,前人的争论焦点,可能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也可能只在表面现象上争吵不休,并未触及问题的实质;第三种,前人的理论依据及史料依据,可能是准确无误并十分丰富,也可能是篡改文献,贫乏薄弱得不足为据。我们要通过细致查阅,搞清来龙去脉。

在实践中常常发生因疏忽而形成的论据失误。一是曲解引伸,主观臆断;二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突出其一,忽略其二,断章取义;三是脱离实际,追赶时尚。 (三)以分析概括为基础,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

要通过批判性阅读,对文献作进一步的分析综合,做到在批判中继承,在扬弃中创新,将“死”书读“活”,这就不仅需要有与研究问题有关的知识准备,而且必须靠理论思维,在阅读中进行比较、分析、联想和构思,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观点。

研究者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从全面整体上把握所要研究问题的现状和清理研究思路,应撰写文献综述报告。

文献综述报告是就某一个研究课题范围的有关文献资料内容进行评价分析。文献综述报告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法、正文部分、主要文献目录(包括专著及论文)。

2、解析:此题要求考生能联系生活科研实际,依据自己平时的观察来发掘人们搜集教育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所以考生平时的相关积累往往是影响对这道题的回答质量主要因素。 答:搜集教育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个人交往和计算机互联网。

图书馆是搜集文献的最主要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文献集中形式。中国古代称之为藏书阁或藏经楼,以藏书为主。近现代图书馆大都实行面向社会、以利用为主,提供开放式服务,并发展为多个图书馆的联合协作、文献交流、资源共享的开办趋向。现代图书馆成为收集、整理、保存、传递科学文献知识的服务性和学术性机构,也是教育文献交流系统和教育研究工作者查寻资料的主要场所。

档案馆是收集国家需要长期保管的档案和有关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编目、保管、研究和提供查询、备案的专门机构。

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业,它是科学研究部门、文化教育机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或自然标本等的主要收集场所。

凡一切可能有社会、科学文献资料的团体或机构,诸如文化事业单位,教育学术团体,教育行政领导部门等,不论其有无图书馆,但为开展业务工作,总要收集或生产出一些文献资料(例如,“动态”、“工作通讯”、“内部文稿”之类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小型报刊等),都可以作为教育文献的资源和搜集渠道。

参加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的学术会议,是搜集研究文献资料的一条重要渠道,在学术会议上,不但可以阅读会议论文等资料,而且可以面对面地质疑、提问与讨论,相互交流教育科学研究中的新成果、新进展和新课题。从与有关专家、同行的交谈中,研究者还可以获得许多有价值的动态情报,了解别人正在做什么、将来打算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等。这些信息对研究者的科研工作者具有特殊的意义。与同行专家、学者进行个人交往,是获取研究资料、情报的重要渠道。

计算机互连网的网上资源量可以称之为数不胜数,从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到教育、科技、卫生、体育、天文、新闻、娱乐等等,应有尽有,浩瀚无边,几乎一切人类的信息资可以在这里找得到。

第四章 教育观察研究

一、选择题

1、D解析:全结构式观察是对各种条件进行了严格控制的观察,是观察的理想状态,所以也是教育观察的最完备状态2、A 3、D 4、B 5、B 6、C 7、D 8、D 9、B 10、A 11、A 12、D 13、D 14、D 15、D 16、D 17、C 18、A 19、B 20、A 二、简答题

1、答:教育观察是一种科学观察,是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按照预定的计划,对于观察对象范围、条件和方法作明确选择,有目的地直接观察处于自然条件下的研究对象的言语、行为等外部表现,搜集事实材料并加以分析研究从而获得对问题的较深入认识。进行教育观察通常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目的性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必须知道每次观察的重点和方式,特别是要按照研究目的认真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环境条件和工具。也就是说,要按照研究课题确定的目的作为标准,撇开那些暂时无关的内容和次要的过程,排除干扰的因素,使研究的主要对象及其主要过程得到充分的暴露。 (2)客观性

主要表现在在观察中要坚持实事求是,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第一,先入为主的偏见,表现为只收集某些似乎能证明自己研究假设的观察材料,或用自己的假设去修正观察结果,甚至用某种理论框架牵强附会地解释观察结果,从而歪曲了事物的本来面目;第二,无意过失。往往表现为研究者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修正、填补观察中的空白,从而做出错误的分析;第三,假象与错觉。 (3)自觉性

指观察时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观察的自觉性,不仅表现在收集事实材料的可靠性上,而且也表现在对观察结果的科学解释,表现为从事实材料中概括提炼形成的观察结论的可靠性。作为研究性的有目的的观察,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

2、答:在观察的准备阶段和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理论的准备。理论决定观察内容。在教育领域,观察者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水平非常重要。例如,一个观察者,如果持有的是传统的旧观念,他会观察教师的语言、仪表、板书,看他讲授是否科学、有条理等,如果以持有“促进学生学习是教学的中心”的观点,他的观察重心是学生,会注意学生的表情、行为、神态,关注学生的独特理解、语言和师生之间的互动等。同时理论不仅决定观察什么,也会影响观察之后的分析内容和评价方法。 三、分析论述题

1、解析:此题的难点在于教师对教育观察的应用,答不全或不知应如何做到既答案的组织缺少逻辑性、条理性是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

答:教育观察研究属于科学观察。其基本特点主要表现在:

(1) 教育观察具有明确的观察目的;教育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搜集资料的活动,观察是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进行的。

(2) 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教育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研究人员不干预研究对象的活动,不改变对象的自然条件和发展过程。换言之,教育观察是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不加任何干预和控制的状态下进行的;

(3) 有翔实的观察记录;在教育观察的过程中,研究人员要通过描述记录法、取样记录法、行为核对表等对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进行详细地记录,以备研究、分析。

(4)是在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其结果的解释是以有关理论为依据的;(5) 教育观察具有直接性,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观察法对于教师来说其主要功用是了解学生,具体的应用场合有;(1)对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观察;(2)对学生课外活动的观察,包括课间的活动、午间的活动、课外活动时间里的活动等;(3)对学生家庭的观察。具体的应用对象有:(1)全班学生;(2)小团体或者小组;(3)

个别学生,特别是需要重点了解的学生。具体的应用内容有;(1)学习与思维活动;(2)人际交往活动与互动行为;(3)思想品德方面的表现等。 2、答: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主要表现在: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即在观察中要了解什么情况,搜集哪些材料,并确定观察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和方法,回答为什么观察和如何观察等问题。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对观察客体单位要进行明确分类,对所观察的事物确定最主要的方向。观察提纲要有一定灵活性和可变通性,防止有效材料被遗漏。 (3)实施观察,搜集、记录资料。

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的观察,并对有关资料进行搜集、记录。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对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即描述性分析,用归纳法,由特殊推出一般性的结论;定量分析即对研究中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意义的分析以得出结论。 在观察过程中要对以下主要问题进行反思:

(1)观察者的推论。应该将事实与推论区别开来,观察者在进行推论的时候,应该给出相应的证据,仔细检查自己的前设,说明自己是如何得出这个推论的。(2)观察者的心情。观察者在观察时的心情会对观察的内容和效果产生影响,消极情绪会给事实带上阴影,观察者可以把这些情绪记录在个人的方法笔记中。(3)叙述方式。如果叙述不当,会给读者一种错觉,好像这也是观察者看到的“事实”。

第五章 教育调查研究

一、选择题

1、D 2、D解析:试题是问卷的主体,在编制问卷时不但要注重试题的质量,而且还要注意试题的数量,题目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而是要适量。3、C 4、D 5、A解析:结构性访谈是对各种条件要进行控制,规范的访谈,访谈过程标准化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6、B 7、B 8、C 9、A 10、D 11、D 12、B 13、D 14、B 15、C 16、C 17、B 18、A 19、D 20、C 21、D 22、B 23、C 二、简答题

1、答:调查前的准备工作,是整个调查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调查人员无论是个人或集体,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