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11章 反比例函数 同步测试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第11章 反比例函数 同步测试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5. 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1=x+m(m为常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k为常数,k≠0)的图象相交点A(1,3).

(1) 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及其图象的另一交点 B的坐标; (2) 观察图象,写出使函数值 y1≥y2的自变量 x的取值范围. 16. 如图,已知直线y=

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与双曲线y=交于点C,

CD⊥x轴,垂足为D,S△ACD=9.求:

(1) 双曲线的解析式;

(2) 在双曲线上有一点 E,使得△EOC为以点 O为顶角的顶点的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点

E 的坐标.

第5页/共14页

17. 已知:等腰三角形OAB在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点A的坐标为(),点

B的坐标为(﹣6,0).

(1) 若三角形 OAB关于 y轴的轴对称图形是三角形 OA′B′,请直接写出 A、B的对称点 A′、 B′的坐标;

(2) 若将三角形OAB沿x轴向右平移a个单位,此时点A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

象上,求 a的值;

(3) 若三角形O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α度(0<α<90).

①当α=30°时点B恰好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求k的值;

②问点 A、B 能否同时落在①中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若能,求出α的值;若不能,请说

明理由.

18. 如图,已知直线y=(1) 求 k的值;

(2) 利用图形直接写出不等式x与双曲线y=(k>0)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4,

x>的解;

(k>0)于P,Q两点(P点在第一象限),若由点

(3) 过原点O的另一条直线l交双曲线y=A,B,P,Q为顶点组成的四边形面积为 24,求点 P的坐标.

第6页/共14页

19.(1)探究新知:如图1,已知△ABC与△ABD的面积相等,试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

说明理由. (2)结论应用:

①如图2,点M、N在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上,过点M作ME⊥y轴,过点N作 NF⊥x 轴,垂足分别为 E,F,试证明:MN∥EF;

②若①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 M,N 的位置如图 3 所示,请判断 MN 与 EF 是否平行.

第7页/共14页

1.B. 5.B. 8.1. 11.﹣

2.C. 6.C.

9.6.

反比例函数的综合运用 3.B. 4.A. 7.D.

10.y=. 13.6.

12.10.

14【解答】解:(1)设线段AB所在的直线的解析式为y1=k1x+20,把 B(10,40)代入得,k1=2, ∴y1=2x+20.

设C、D所在双曲线的解析式为y2=把 C(25,40)代入得,k2=1000, ∴y2=

当 x1=5 时,y1=2×5+20=30, 当x2=30时,y2=1000÷30=∴y1<y2

∴第 30 分钟注意力更集中. (2)令 y1=36, ∴36=2x+20, ∴x1=8 令 y2=36, ∴36=1000÷x, ∴x2=1000÷36≈27.8 ∵27.8﹣8=19.8>19,

∴经过适当安排,老师能在学生注意力达到所需的状态下讲解完这道题目. 15【解答】解:(1)由题意,得3=1+m,解得:m=2.

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y1=x+2. 由题意,得3=, 解得:k=3.

第8页/共14页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