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实验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冀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实验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一单元《巧妙的用力》1——5课

怎样才能省力——联系日常生活,对简单机械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综合实验现象和生活经验,对简单机械的使用可以提高效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撬棍的学问——认识杠杆,研究杠杆的作用。

3、轮子的妙用——探究轮轴、滑轮、齿轮的作用。 4、斜坡的科学——研究斜面的作用。

5、自行车——认识机器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四部分组成,并能初步分析各种机器的组成部分。 第1课《怎样才能省力》 常规掌握:

1.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或省距离)。 2.常见的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滑轮)(轮轴)。 3.生活中使用的(钳子)(辘轳)(改锥)(菜刀)(羊角锤)等都属于简单机械。 注:能将工具和所用到的简单机械对应。 拓展知识:

啄木鸟的喙相当于镊子和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杠杆和斜面。 虎的齿和爪相当于凿,属于简单机械中的斜面。 第2课《撬棍的学问》 常规掌握:

棍子作为一种简单机械,能绕一个支点旋转就成为(杠杆)。

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工作的,我们常用的天平可以分成(托盘)天平和(挂盘)天平两种。

根据生活实例(P7)分析杠杆的三种类型:费力杠杆、省力杠杆、等臂杠杠。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费力杠杆(省距离);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省力杠杆(费距离);

支点到阻力点的距离=支点到动力点的距离,是等臂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注:阻力点可以叫做“重点”,动力点可以叫做“力点”。 实验操作:

杠杆平衡实验(P6)。

杠杆尺平衡规律: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 2.天平的使用方法(P8). 第3课《轮子的妙用》 常规掌握:

像方向盘一样由一个(圆轮)和(轴)组成的机械,叫做轮轴。把圆轮的外缘部分做成小齿状,这个圆轮就成了(齿轮)。一个边缘有槽的轮,叫做(滑轮)。 滑轮的作用: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两种。

定滑轮的优点是可以改变用力方向,缺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力; 动滑轮的优点是省力,缺点是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用力方向。 注:教师画出滑轮的简图更便于讲解和学生的理解。 轮轴的作用:传递力、改变力的方向、改变力的大小。 注:能比较轮轴的大小与省力多少的关系。

齿轮的作用:齿轮属于(传动)机械,齿轮传动的主要作用是将动力机的(动力)传递给工作机,在传递的过程中传动机械可以改变运动的速度或改变运动的方向。 实验操作:

研究滑轮的作用(P11)。

2.测力计的使用。

第4课《斜坡的科学》

斜坡是一种简单机械,我们叫它(斜面)。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斜面越长越省力。 实验操作:

1.研究斜面的作用(P15)。 2.测力计的使用。 拓展知识:

螺丝钉与斜面的关系:螺纹细的螺丝钉比螺纹粗的螺丝钉拧起来更省力,因为

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小,越省力。螺纹细,表明斜面长,所以,螺纹细的螺丝钉更省力。 第5课《自行车》

大部分机器都是由(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组成的。 自行车是一种以(人力)为动力的代步机器。(省力)(能加快速度)(控制灵活)是对自行车设计的基本要求。

注:能分析某种机器(如自行车、钟表、洗衣机等)以上四部分的结构。

第二单元《生命的延续》6——9课 6、小鸟和小猫——通过对大量具体动物生殖方式、生殖行为的观察、比较和分类等探究活动,进一步明确生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7、落地生根——整理有关植物各种生殖方式的资料,发现其不同生殖方式的异同点,感悟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8、相似与差异——通过事实数据认识生物的很多特征是遗传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 9、克隆羊—多莉——通过资料等多种方式去关注生物技术发展的新成果,认识克隆技术和基因工程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第6课《小鸟和小猫》

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叫(生殖)。

生殖有两种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有些生物可以由(成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而有些生物需要靠(“父亲”)和(“母亲”)的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 雌雄动物经过(交配),(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后,发育成新一代。 出芽生殖(无性生殖):

(水螅)自身可以产生小宝宝,它是一种简单动物,当周围环境适宜时,它能长出与母体相似的(小芽),小芽长大后与(母体)脱离,形成一个新的、能独立生活的(小水螅)。 鲤鱼、青蛙(水中)产卵,卵外无硬壳保护;海龟在(沙滩)上(挖坑)产卵,麻雀在(陆地)上(筑巢)产卵,卵有硬壳保护;(鸟和猫)等在产生下一代时都需要“父母”共同参与,产生受精卵,形成新个体。鸟类动物是卵生,猫属于哺乳类动物,是胎生。 为了吸引雌蛙,雄蛙竭尽全力地(“歌唱”);萤火虫利用发出的(萤光)找到彼此;雌蛾分泌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雄蛾通过触角能在数千米外的地方接收到;雄海马把卵产在雄海马体内,由(雄)海马怀孕生产;(杜鹃)把卵生在其他鸟的巢中,靠其他鸟来孵化喂养。 1988年3月10日,中国独生了首例试管婴儿,试管婴儿技术在研究人类(生殖)(生理)(遗传)(优生)等方面意义重大,在解决(不孕症)(实施计划生育)等方面,也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第7课《落地生根》

多数绿色开花植物可以通过(种子)进行繁殖。 有性生殖:

植物经过(开花、传粉和受精)等过程,形成(果实和种子)。又称种子生殖,如桃。 (种子)实际已经是下一代了。 动物的生殖方式与植物的繁殖方式

相同点:大多数要通过授粉或受精,才可以繁殖;

不同点:植物有营养生殖、种子生殖、孢子生殖;动物有出芽生殖、卵生、胎生、卵胎生。 无性生殖:人们利用植物的根、茎或叶等某一部分营养器官直接产生新植株的性质,帮助它们繁殖,又称营养生殖。如:草莓是分根生殖。

人工对植物进行营养生殖的三种方式:扦插、压条、嫁接。

扦插:把枝条(指的是茎)剪成小段,插入土中,生根发芽后形成新植株,这种方法叫(扦插)。代表植物有:葡萄、夹竹桃、柳树、杨树等。

压条:将枝条的一部分用(土)埋起来,促使其(生根抽枝),然后与母体分开,成为新植株,这种方法叫(压条)。代表植物有:石榴、桂花等。

嫁接:把一株植物的枝条(或芽)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上,长成新的植株,这种方法叫(嫁接)。代表植物有:苹果、梨、桃、杏等。 有一种特殊的植物营养繁殖方式叫(组织培养)。 第8课《相似和差异》

我们把人、其他动物或植物所拥有的与各自(父母)一代相似的现象,称为(遗传);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存在(差异)的现象,叫做(变异)。

生物在形态和生理上的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基因是由父母遗传给我们的,基因能决定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如何生长)。

通过繁殖,基因由生物的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

科学家能够运用X射线、紫外线照射,药物处理,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火箭搭载等手段使植物的种子等发生变异。 遗传现象:“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自己和父母的体形、举止、音容笑貌有一些相似之处。 变异现象:世界上没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它们的颜色、形态不完全一样;玉米颗粒的颜色不都一样;公鸡的鸡冠长得不完全一样;同一品种的金鱼也有不同的特征。

第9课《克隆羊——多莉》 1.1997年2月,(英)国胚胎学家伊斯.威尔莫特和他的同事们向世人宣布,世界上第一只通过(无性生殖)获得的(克隆羊)诞生了,叫做(多莉)。 克隆通过(无性生殖)的方法而产生的一系列后代。

克隆动物是在没有(精子)的参与下,由(单一)的(卵细胞)经过人工处理改造并发育到一定时期后,被移植到(代理)妈妈的子宫内,正常发育后产下的动物。除了克隆羊外,克隆牛、克隆鼠、克隆猪也相继培养成功。 (基因过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我国在转基因(鱼)的研究和开发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课本P42科学在线)。 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教参P65) 第三单元《生物的进化》10——12课

10、生命从哪里来——通过收集、阅读、整理、分析资料等方法探究生命起源的问题,体会科技在探究人类未解之谜的过程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11、寻找进化的证据——通过观察、模拟制作、解释和推测等开放性较强的活动,关注生物进化的问题。

12、生物进化的秘密——通过具体事实,体会到生物与环境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简单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 第10课《生命从哪里来》

地球上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生命的存在。 月球是地球的近邻,人类登上(月球)后,(没有)发现生命。

美国(海盗)号飞船的着陆器登上(火星)后,也(没有)发现任何形态的生命。 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发射的(“旅行者”号星际飞船)上,携带了一张名为《地球之声》的镀金唱片。

关于生命起源各阶段的不同认识(p44)。 第11课《寻找进化的证据》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遗迹)。

(两亿)多年前,地球上生活着大量各种各样的恐龙,这是恐龙家族最为(昌盛)的时期。 大约在(6500万)年前,爬行动物恐龙突然从地球上消失了。 (恐龙化石)是研究恐龙的主要证据。科学家根据化石推断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环境)、(气候变化)等。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恐龙化石丰富的国家之一,世界上发现的恐龙约有(350)个属,其中中国就有(80)个左右,约占总数的(23)%。 我国四川省自贡市的(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称为“(恐龙公墓)”。

化石的用途: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揭开生命起源之谜,是生命进行曲的实录和大陆漂移说的旁观者;见证古地理、古气候的变化;找矿、找水的好助手。 实验操作:模拟化石是怎样形成的? 第12课《生物进化的秘密》

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

英国的曼彻斯特,有一种被称作华尺蠖的昆虫,有(黑色)和(灰色)两种类型。 自然选择: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金鱼)是(观赏)鱼类中的佼佼者。 金鱼起源于我国普通的(野生鲫鱼)。 人们普遍栽培的(植物),饲养的(动物)大多数都经过了(人工选择)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知识点及实验 第十三课 一、知识点:

1、解释“老年山脉”和“幼年山脉”的含义。

2、通过模拟实验的结果推测出使岩石破碎的各种因素。(“老年山脉”形成的原因)。 3、用自己的话说出风化作用。

4、通过模拟实验了解风吹是蘑菇石形成的主要原因。 二、实验:

1、模拟冷热变化对岩石的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玻璃、酒精灯、试管夹、护目镜、一盆冷水。

实验步骤:1、取一块玻璃,仔细观察玻璃的表面,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 2、用试管夹夹住玻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3、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玻璃迅速放在冷水中。 4、重复以上过程3次,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注意事项:将玻璃完整、快速的放入冷水中,小心不要被破碎的玻璃伤着。 实验结果:玻璃出现裂缝,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玻璃破裂开。 实验结论:冷热变化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实验现象记录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