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野外调查方法总论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地理野外调查方法总论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章 地理野外调查方法总论

地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地理学就要走出室内、接触野外、探究地学奥秘。地理野外实习,可使学生在野外找到地理概念的原型,从而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使抽象的地理理论具体化、形象化。

§3.1 地理野外实习调查区选择

地理野外实习要求选择一个典型的地区。 1 地理内容丰富多样

受各种因素影响,亦为了提高时效,地理实习大多为多学科的综合实习。因此,实习区应可能选择地质、地貌、自然地理、生物地理、土壤、人文地理景观多样的区域,以满足多学科需要。学生既能看到丰富的地理现象,又能较容易掌握各种地理现象的典型特征及相互关系。

2实习区范围紧凑

野外实习的时间有限,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跑遍较大区域,并考察实习区的多种地理现象,必须尽可能选择一个面积适中的实习区。只有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为丰富的实习内容。

3 实习内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所选择的地区的地理现象,具有地理事项的代表性。这样,当进行了一个区域的野外实习后,掌握了其地理考察的方法、对地理物体分析研究的过程、地图和遥感资料的应用、其他工具和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后,可推广到其它地区。

4 交通方便 对于野外教学实习,应选择交通形式多样、通讯联系较为方便,而且在实习地区内部各地之间的交通联系也较为方便的地区,步行和乘车有路可循。

5生活方便

教学实习不同于探险性

庐山地区地域范围大小比较适中、地理内容丰富多样(就地貌而言,除了风沙、黄土、现代冰川之外)、交通通讯方便、地理位置适中,是较理想的地区。

§3.2 地理野外实习内容的确定

地理野外实习一般划分为,地质基础实习、普通地理实习、部门地理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大多数情况下,首先据教学内容和要求选定野外实习区,其次,据选定的实习区的地理物体和现象组织野外实习内容。野外实习内容深度和广度与所选定地区直接相关,凡是选定地区具有的地理物体和现象都作为野外实习内容,当然应该区分主要和次要。

1 据实习区地理现象而定

一般认为实习区的地理特征决定了进行实习的内容实质。但是,并不是实习区内全部地理现象全部纳入实习范围,往往选择代表性的现象,如植被的典型代表,庐山有三千多种植物不可能——都是实习对象,又要有一定的广度即代表面要广

2 据教学要求选定

教学内容有一般内容,重点内容差别。一种情况是:实习内容丰富、教学要求单一,就要掌握好主导方向。另一种情况是,实习区内容虽然集中而丰富,但是仍有缺失,或不完全与需求对应, 那么采取一种借喻的方法,主要训练学生野外调查和分析研究的方法,如庐山无丹霞地貌,却有类似的假丹霞地貌,可以作为真丹霞地貌教学。庐山是否曾发育过冰川以及存在冰川地貌在学术界有争议,这正是庐山的科学和教学魅力所在,可以介绍各种学术观点,让学生在自由、开放、求实的学术氛围中探索。

§3.3 调查路线与观测点选择

对任何一个地区的地理调查,都是先设定纵向、横向、纵横交错的多条路线,从各条路线的一个个观测点开始,由观测点连成调查路线,再由观测点和调查路线结成调查网络,最后延展为调查面,从而形成对调查地区地理事实的认识。因此,观测路线是控制调查网络的骨架,是确定观测点的前提。对一个实习地区来说,应该选择几条路线,它们的密度如何,先后顺序怎样,都应慎重考虑,作好安排。从某种意义上说,野外观测路线的确定,带有野外实习计划的性质。

3.3.1实习路线布置

路线的布置一般有两种方法。如果是地理综合实习,路线和观察点的选择要顾及到各地理学科的内容和要求,如果是分地理学科的实习,可依据各学科的内容和要求独立布置路线和观察点。

1、穿越法

穿越法也称为横向布置法。所选择路线要垂直区域构造线方向或地物延伸方向。沿着这样的路线进行野外调查,可以在较短的距离内,用较少的时间,比较完整地观测所出露的岩层,各种典型构造现象,典型岭谷形态,土壤的类型变化,植被类型分布等。观测路线还应尽可能通过制高点或者低点,以便俯瞰了望,掌握全区的大势。

2、追索法

追索法也称为纵向布置法。沿着客观实体的延伸方向,布置观察路线------纵向。这种方法多适用于追索地层走向,层位,山岭谷地纵向变化及起伏,同一种土壤类型、植物的延续与间断特征和规律,确定分布界限和范围。

选择路线时,要根据实习区的具体情况,尽量选择岩层出露好,地貌形态典型,土壤及植被分布具代表性,经过风口,气温差异大,交通条件便利的路线。

一个地区观测路线的密度,取决于该区的地形状况、植被分布、土壤分布、地质构造的复杂程度,野外调查工作所要求的详细程度。

3.3.2 庐山地区野外调查路线

野外教学实习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进行,为了能全面掌握这一区域的地理信息,根据教学实习目的和内容(或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已经初步了解和掌握的该区地质、地形、气候、水文等特征,设定路线,在各条路线上设定众多观察点。从一个观察点出发研究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将各点连结成线就能获得沿某条路线及其沿线一定区域内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点与线,线与线的组合我们就能掌握一个区域的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

根据庐山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教学内容,设定路线及观察点。 以牯岭和九江市为中心,路线总安排:

(1)牯岭气象台、揽秀亭 1天

(2)牯岭—望江亭—大马颈(喇嘛塔)—王家坡谷—莲花谷 1天 (3)牯岭—西谷—锦秀谷—龙首崖—石门涧瀑布—西谷口 1天

(4)牯岭—东谷—黄龙寺—乌龙潭--石门涧(电站大坝)—西谷中段1天 (5)牯岭—老虎峡—含鄱岭--梭子岗--五老峰 1天

(6)牯岭—汉口峡—七里冲谷—青莲寺谷—三叠泉瀑布—海会寺 1天 (7)牯岭——云中宾馆—香山路—芦林湖—大校厂谷口—大月山 1天 (8)牯岭—仰天坪—汉阳峰—康王谷 1天

(9)牯岭—好汉坡—莲花洞—蛇头岭—狮子洞(涌泉洞) 1天

(10)牯岭—含鄱口—栖(七)贤谷(观音桥谷)--观音桥—星子县城(鄱阳湖) (11)九江(牯岭)——赛阳—石门涧谷口—东林寺—蛇头岭—莲花洞—新桥 1天 (12)九江(牯岭)—白鹿洞—秀峰——观音桥 1天 (13)九江(牯岭)—石钟山—龙宫洞(彭泽县境内) (14)九江(牯岭)海会—蛤蟆石--高垅—鞋山 1天 (15)九江—八卦洲—新桥—金鸡坡

(16)九江----修水(鄱阳湖候鸟保护区) 以上路线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和调整。(图1.1.2)

3.3.2观测点的选择

观测路线确定之后,就要沿着所选定的路线进行地理现象的观测。沿观测路线选择合适的观测点是野外调查时随时都要留心的问题。

1、选点的原则

观测点的布设以有效地观测和测度各种地质现象、地貌现象、土壤和植物等现象为原则。一般选择的地点为地势较高或较低,具有典型特征,利于观察处。观测点进行详细的观测和描述是地理野外调查的主要环节。观测点的疏密程度应根据工作要求和规范等决定。 2、观测点的标定

野外调查中,为了确定和勾绘各种地质界线、地貌界线、土壤和植被分布的范围线、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风向风速测度点、气温和气压测度点、样品(植物、土壤、岩石、水)采集点、风向风速观测点等,需要将观察点的位置标定在地形图上。只有这样,我们所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才是有用的。

观测点的位置确定后,要对观测点按顺序编号。观测点的系统编号,可以使原始观测资料条理化,便于整理和查阅。

3.3.3 野外记录

野外纪录是地理调查规范最基本的要求。野外调查主要是通过观测点上的工作来完成的,野外记录是宝贵的原始资料,是研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基础和依据,也是野外工作的重要成果。

(一)野外记录的要求

1、内容要客观地反映实际,也可以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但应与实际观测到的地理现象分开;

2、力求全面、详细、重点突出;

3、整齐、清晰、文字通达;

4、图文并载;

每天工作之后,可能对当天观察到的内容形成某些认识,要及时记录下来,并加以总结。野外纪录与实验室纪录有同等重要的德性质,不紧要认真纪录,而且不允许在室内整理时为迎合自己的观点而修改纪录的数据。

有人往往自信能把所看到的地理现象在头脑中记忆得十分清楚与牢固,因而野外纪录非常简单,甚至不记。室内总结时,便会发现忘记了许多内容,勉强记忆的内容似乎也不能肯定。这种经验教训是屡见不鲜的

(二)记录的格式与方法:

①在野外记录本上部记录日期和天气; ②工作地区名称

③路线:由XX经XX、XX…………到XX处;

④观测点的顺序号:以路线为单元,可以001开始,依次002,003,并标注与号相应的地名。

⑤观测点的位置:指位于某地物(明显标志)的方向和距离,以及所处的地质构造和地貌部位(如山顶、山麓、河谷、阳坡、以阴坡等)、高程(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观测的位置要在地形图上标出,并顺序编号。

⑥观测目标;说明本观测点的观测对象。

⑦观测的内容:这是观测记录的实质部分,要详细记录观测点上所见到的内容,并记录相邻观测点之间沿途观测到的全部地理现象,使点与点之间连接起来。

⑧绘制图件;填地貌图、地质图、地质地貌剖面图、画土壤剖面图、画地质地貌素描图、画植物单个体的素描图、摄影、摄像。一般在记录本的左面或左页作图,右面或右页作文字记录。图要表明方向方位、比例尺度、地理位置。

⑨记录本不得缺页,页码要连续;原始记录不覆盖,对已纪录却又认为不妥的,作上拟定的记号,应该重记。

本章思考题:

1.对未知区域进行地理考察,考察路线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如何布置路线?

2.虽然处于现代高科技和数字时代,为什么仍然强调野外考察记录的详细性和内容的全面性,其他方法能否替代,为什么?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