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作业册(参考答案)2011.7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作业册(参考答案)2011.7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08m/s。计算:能够使CSMA/CD算法成立的最短帧长度为多少?

计算:

1传播时间Δt=L/V=1000/(2×108)=5(μs) ○

2冲突窗口2Δt=10(μs) ○

3最短帧长度Lmin=1×107×10×10-6=100(bit)=12.5(B) ○

答案:最短帧长度100(bit)或12.5(B)

4、以太网交换机有何特点?它与集线器有何区别? 答: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上是一个多端口网桥。工作在数据链路层。以太网交换机的每个端口都直接与一个单个主机或另一个集线器相连,并且一般工作在全双工方式。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端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一样,进行无碰撞地传输数据。通信完成后就断开连接。

区别:以太网交换机工作数据链路层,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集线器只对端口上进来的比特流进行复制转发,不能支持多端口的并发连接。

第4章 网络层

一、单项选择题与填空 1 B 11 C 21 D 填空题:

1、 最小长度是 20 字节,最大长度值达到 60 字节。 2、 发送时间超时报文。

3、10兆标准以太网中帧总长度的最小值是64字节,最大值是1518字节。 4、 最大子网个数为 32 , 地址个数为 6 。

5、 RIP是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而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协议。 6、IPv6地址FF02:3::5:1的“::”之间被压缩了 64 位0。 二、简答与计算

1、简述虚电路服务和数据报服务的区别。

答:数据报:不需要链路的建立;每个分组都有目的站的全地址并且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到达目的站时可能不按发送顺序;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由主机负责完成。

5

2 B 12 B 22 D 3 B 13 D 23 B 4 D 14 B 24 B 5 D 15 D 25 C 6 B 16 C 7 D 17 A 8 C 18 D 9 D 19 B 10 D 20 C 虚电路:需要链路的建立;分组均按事先建立好的链路转发,并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目的站;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由通信子网负责。 2、计算广播地址:

(1)网络156.26.0.0/16的广播地址是多少? (2)网络156.26.0.0/24的广播地址是多少? (3)网络156.26.0.0/28的广播地址是多少?

答案:(1)156.26.255.255 ; (2)156.26.0.255 ; (3)156.26.0.15

3、C类地址196.14.22.0在子网划分时使用了27位的子网掩码,那么可以有多少个子网?它们的网络地址是多少?

答案:可以有8个子网;子网网络地址分别为:

196.14.22.0~196.14.22.31 ; 196.14.22.32~196.14.22.63 196.14.22.64~196.14.22.95 ; 196.14.22.96~196.14.22.127 196.14.22.128~196.14.22.159 ; 196.14.22.160~196.14.22.191 196.14.22.192~196.14.22.223 ; 196.14.22.224~196.14.22.255

4、一个数据报长度为4000字节(包括固定首部长度20字节)。现在经过一个网络传送,但此网络能够传送的最大数据长度为1500字节。试问: (参见教材习题4-22) (1)应当划分为几个短些的数据报片?

(2)各数据报片的数据字段长度、片偏移字段和MF标志应为何数值? 解:(1)3个数据报片; (2)

数据报片 1 2 3

5、分配给某一小型组织机构一个地址块。已知数据块中一个地址是205.16.37.39/28,试求: (1) 该地址块的起始地址(使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2) 该地址块的最后地址(使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3)该地址块的地址个数。(请写出过程) (参见教材习题4-35)

答: 根据一个地址是205.16.37.39/28,可以得出,该地址块的网络前缀位为28,其主机地址位是4,则:

(1)该地址块的起始地址为: 205.16.37.00100000,即205.16.37.32 (2)该地址块的最后地址为: 205.16.37.00101111,即205.16.37.47 (3)该地址块的地址个数:24=16。

6、假定网络中的路由器B的路由表有如下的项目(这三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下一跳

6

数据字段长度 1480 1480 1020 片偏移字段值 0 185 370 MF标志值 1 1 0 路由器”),如表9.1,如果路由器B从路由器C接收到下列的RIP报文的路由信息如表9.2(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

表9.1路由器B的路由表 表9.2 RIP报文的路由信息

N1

4

B

N1

2

N2 2 C N2 3

根据距离向量算法,

N3 1 F N3 3

(1)写出路由器N4 C更新后的路由表;8 G N4 5 解:(1)路由器C路由信息修改后的情况: 表C0:

N1 N2 N3 N4

3 4 4 6

C C C C

(2)写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并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参见教材习题4-42)

(2)根据距离向量算法,现把表C0的每一行和路由器B中的每一行信息进行比较,得出表B0,

表B0:

N1 N2 N3 N4

3 4 1 6

C C F C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相同的下一跳,更新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不同的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

7、根据下图的网络结构与地址构造路由器R1的路由表。

Internet 答案:R1的路由表

7

LAN1 220.3.6.0 222.13.16.41 LAN2 129.8.0.0 222.13.16.40 LAN3 134.18.0.0 R1 134.18.5.1 R3 M1 M0 R2 134.18.5.2

掩码 目的地址 下一跳地址 F R.C U I

255.255.0.0 134.18.0.0 ———— U 0 0 M0 255.255.0.0 129.8.0.0 222.13.16.40 UG 0 0 M1 255.255.255.0 220.3.6.0 222.13.16.40 UG 0 0 M1 0.0.0.0 0.0.0.0 与R2连接的对端路由器的IP地址 UG 0 0 M0

8、到达的ICMP报文的头部的十六进制数为03 03 10 20 00 00 00 00。请回答: 1)报文类型是什么? 2)代码是什么?

3)使用这个报文希望达到什么目的? 4)这个报文是由主机还是由路由器产生的?

答案:将到达的ICMP报文的头部的十六进制数03 03 10 20 00 00 00 00按报文格式划分,可以

得出:

1)类型字段值为03,表示是差错报告中“目的端不可达”报文。 2)代码字段值为03,表示是“目的不可达”中的“端口不可达”。 3)“端口不可达”的含义是:分组要交付的应用程序未运行。

4)差错报告中“目的不可达”报文可以由路由器或主机产生,但是“端口不可达”报文只能

由目的主机产生。

9、某单位分配到一个地址块212.112.20.64/26,根据单位需要网络管理员想建立4个固定长度的子网。试问:

(1)子网的掩码是多少? (2)每一个子网中有多少个地址? (3)每一个子网的地址块是什么? (4)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是什么? 解:(1)2m=4,所以m=2,即子网地址为2,网络前缀为26+2=28。

子网的掩码是:255.255.255.11110000 或 255.255.255.240 (2)每一个子网中的地址为:2=16。

(3)每一个子网的地址块:

第一个子网:212.112.20.64/28 第二个子网:212.112.20.80/28 第三个子网:212.112.20.96/28

第四个子网:212.112.20.112/28

(4)每一个子网可分配给主机使用的最小地址和最大地址:

子网名称

4

最小地址 8

最大地址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