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完善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工作者的职业资格授证制度。但是这一制度才刚刚起步,仍有大量工作需要推进:一是加强职业水平考试的命题工作,补充和完善职业标准、培训教材、命题题库;二是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社会各界对职业水平证书的认识,扩大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影响力;三是要建立社会工作者考务管理系统,对职业水平评价的实施过程实行规范化管理。

其次,结合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水平考试,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登记注册制度,加强监管力度。尽管在《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中提出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实行登记制度,但规定较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为规范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工作,2009年3月2日民政部部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了《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登记办法》。该登记办法共十六条,围绕登记的申请、受理、注销等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内容来看,侧重于社会工作从业资格证书人员的监督检查方面,今后还应进一步研究和落实社会工作执业证的申领、发放、吊销和注册活动。

3.充分发挥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各自作用

在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是教育机构、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携手合作,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从教育、就业、职业发展等各个环节紧密配合,十分规范和协调。我们要瞄准国际标准,不断提高我国职业资格认证的水平,缩小与国际社会的差距,使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步成为在国际上通行互认的证书。

首先,高度重视和支持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及培训。目前,在我国存在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度不高和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教育背景。因此,社会工作教育发展的理性选择应该是既要有正规的专业化教育,同时还要建立针对在岗的大量实际社会工作者进行在职培训制度。

其次,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要正常运转,必须有一整套的政府配套措施作为支撑条件和制度保障。一是完善社工职业岗位设置,明确不同机构社工岗位的工作职责、专业操守、理论知识和具体技术要求,尽快在各类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机构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二是出台薪酬标准指导政策,根据执业社会工作者的从业领域、工作岗位和职业等级,提出科学、合理的薪酬标准指导意见;三是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设计及实行一套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工作激励机制,切实改善社会工作人才的工资收入和福利待遇;四是加快社会工作的法制化进程,尽快出台《社会工作者条例》。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主要有两大社会工作专业组织:一是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二是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这两大组织自成立以来,在引入、推广和规范社会工作专业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建立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过程中,这两大组织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应有的功能。比如,保障社会工作者依法执业,保障社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组织社会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和训练;进行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的教育、检查和监督;调解处理社会工作从业人员执业活动中发生的纠

纷;促进社会工作者之间的经验交流等等。

【参考文献】

[1](美)O·威廉姆·法利等:《社会工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3]杨荣:《你了解社会工作教育及认证制度吗》,载《社区》,2002年第21期。

[4]章长城、李琳:《美国社会工作证照制度的经验与启示》,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第3期。

[5]朱希峰:《加拿大社会福利制度中的社会工作》,载《社会福利》,2005年第4期。

[6]朱希峰:《加拿大的社会工作体制》,载《中国社会报》,2007年第1期。

[7]王秀江:《香港、上海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比较研究》,载《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8]顾东辉:《社会工作专业水平的认证制度》,载《中国社会导刊》,

2006年第2期。2008年第8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