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专)-作业题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统计学原理(专)-作业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9.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一般以(报告期数量)指数为同度量因素。

39.编制综合指数的基本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40.拉氏数量指数公式是(

?p0Q1) ,帕氏数量指数公式是(

?p1Q1)。

30.因素分析就是借助于(指数体系)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变动中(因素)变动发生作用的影响程度。

31.平均数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

32.劳动生产率的可变构成指数为119.6%,结构影响指数为110.2%,则劳动生产率的固定构成指数为(108.5%)。

33.综合指数是由两个综合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它是(先综合,后对比)的方式,通过(加权)来测定多种现象的综合变动状况。

34.在我国的统计中,编制综合指数的一般原则是:用(拉氏指数)编制数量指标指数,用(帕氏指数)编制质量指标

35.平均指标指数体系由(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结构影响指数)三类指数构成。

36.在编综合指数时,同度量因素的选择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时间选择上的一般原则是:数量指标指数化时,以(基期质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质量指标指数化时,以(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37.销售量综合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销售量),同度量因素是(价格);价格综合指数中,指数化指标是(价格),同度量因素是(销售量)。

38.可变构成指数等于固定构成指数乘以(结构影响指数)。

?p0Q0?p1Q0

三、判断题:

1.统计史上,将国势学派和图像学派统称为社会经济统计学派。(×)

2.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

3.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指标。(√)

4.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各个方面。(×)

5.指标和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

6.品质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示也可以用数字表示。(×)

7.因为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它们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

8.统计研究客观现象,着眼于其个体的数量特征,而不是研究整体的数量特征。(×)

9.具有相同性质的个体单位就可以构成总体。(√)

10.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11.三个商场的销售额不同,因此存在三个变量。(×)

12.当我们把企业当作统计总体来进行研究的时候,企业数就是总体标志总量。(√)

统计学原理

9

13.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 1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质量指标。(×)

15.单位产品成本、商品库存量、废品量,都属于质量指标。(×)

16.由于现代统计学用到了大量的数学知识,所以统计学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17.按统计研究现象的性质不同,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18.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19.统计指标有的用文字表示,叫质量指标;有的用数量表示,叫数量指标。(√)

20.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

21.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

22.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根据当前的工作重点来确定的。(×) 23.如果调查的间隔时间相等,这种调查就是经常性调查。(×)

24.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的根本区别是选择调查单位的方法不同。(√)

25.调查单位就是填报单位。(×)

26.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非全面调查,其调查结果都可以用于推算总体指标(×)

27.进行统计调查,确定调查对象是制定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 28.统计调查中的调查时间有双重含义:资料的所属时间和调查工作的期限。(√)

29.原始资料完整性审查的内容只包括所有被调查单位的资料是否完整。(×)

30.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只要有准确的统计资料,统计分析就一定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1.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对于无限总体只能采用统计推断方法。(√)

32.非全面调查的误差一定大于全面调查的误差。(×)

33.统计调查人员以有关调查表或有关材料为依据,逐项向被调查者询问有关情况,并将答案记录下来的统计资料调查方法是直接观察法。(×)

34.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35.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36.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37.在人口普查中,某人女性是品质标志,35岁是数量标志。(×)

38.统计设计的中心内容是统计指标及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

39.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统计调查对象可以同时又是调查单位(×)

40.调查方案的核心内容是确定调查表。(√)

41.对统计资料进行分组的目的就是为了区分各组单位之间质的不同。(×)

统计学原理

10

42.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43.组中值是根据各组上限和下限计算的平均值,所以它代表了每一组的平均分配次数。(×)

44.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行分配。(√)

45.次数分配数列中的次数,也称为频数。频数的大小反映了它所对应的标志值在总体中所起的作用程度。(√)

46.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47.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48.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49.任何一个分布都必须满足:各组的频率大于零,各组的频数总和等于1 或100%。(×)

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称为次数分布。(√)

51.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异。(×)

52.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5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也越大;而各组 的频率越大,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小。(×)

54.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55.按分组标志分组形成的次数分配数列叫变量数列。(√)

56.用离散变量分组编制的组距数列的上下限应该重合。(×)

57.统计分组是将性质相同的总体归并在一起。(×)

58.某市的人口数、学校数、工厂数是连续变量。(×) 59.统计数据整理其核心是复核和制作统计图表。(×)

60.利用组中值计算的平均数其结果是一个精确的数值。(×)

61.只有性质相同的现象才能计算其实物总量指标。(√)

62.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现象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63.相对指标都是以系数、倍数、成数、百分数或千分数等无名数表示的。(×)

64.相对指标的特点是将两个具体数值加以概括和抽象化,使人们对事物或现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便于对比分析。(√)

65.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

66.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大于100%就是超额完成计划。(×)

67.比较相对数一般采用百分数或成数表示,其对比结果都是无名数表示。(×)

68.相对指标都是用有名数形式表现的。(×)

统计学原理

11

69.结构相对数只能在分组基础上计算,且分子、分母不能互换。(√)

70.强度相对指标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

71.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指标的可比性。(√)

72.由于客观现象有许多特点,每个指标只能反映现象一个侧面的情况,因此,要全面认识某种现象,就需要计算多种指标。因此在统计研究中,将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叫统计指标体系。(√)

73.不论是有限总体还是无限总体,都可以精确计算总量指标。(×)

74.总量指标也可以表现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条件下社会经济现象总量之间的差数。(√)

75.结构相对指标既可以表明总体单位总数的结构,也可以表明总体标志总量的结构。(√)

76.强度相对指标也可以是同一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数之比。(×)

77.数量指标可以用数值表示,质量指标不能用数值表示。(×)

某企业计划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10%,实际比上年提高15.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105%(。√)

79.结构相对指标一般采用百分数或成数表示,其分子和分母只能是时期指标,不能是时点指标。(×)

80.比率是反映某一部分占全体的比重结构相对数。(×) 81.各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最小值。(×)

82.如权数都相等,则加权算术平均数等同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8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84.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的标志值。计算众数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总体单位数较多,并有明显的集中趋势。(√)

85.在组距数列中计算算术平均数指标具有一定的假定性。(√)

86.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各组标志值相等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一种特例。(×)

87.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体现在各组次数的多少上,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无关。(×)

88.如果只有总体标志总量和各组变量值,缺少总体单位数的资料,需利用调和平均数的公式

计算平均数。(√)

89.当两个数列的平均水平不相等时,应利用标准差系数判断其平均数的代表性。(√)

90.只有数值平均数才能反映数据分布的特征。(×)

91.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不在于权数本身数值大小,而取决于全数比重大小。(√)

92.算术平均数适用于对任何现象计算平均数。(×)

93.标志变异系数大说明平均指标代表性大。(×)

94.调和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的变形。(×) 95.中位数、众数均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统计学原理

1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