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4篇单独篇目理解默写(情景默写)整理版及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高中14篇单独篇目理解默写(情景默写)整理版及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

21.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假设的语气发表议论,说明六国国君不够爱民是被秦灭国的根本原因。

2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用假设的语气发表议论,说明秦始皇建立的强大的秦帝国没法延续下去的根本原因的不够爱民。

2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昔日六国身份显贵的妃嫔和公主们,在国亡被俘后屈辱的境况和卑微的身份。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赤壁赋》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了客吹洞箫的效果,其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中,苏轼饮酒甚酣,扣弦而歌,其中借用“美人”来抒发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举起酒杯,引吭高歌,吟唱《诗经》中咏月的诗句的骈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刻画出曹操在攻破荆州后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英雄形象。

6.苏轼的《赤壁赋》中,连用四个比喻写出箫声的哀怨与悲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轼的《赤壁赋》中,描绘秋江的爽朗和平静,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仙人同游,与明月长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的《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江水的无穷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苏轼的《赤壁赋》中,用比喻、夸张和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江面的广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苏轼的《赤壁赋》中,写作者与友人在扁舟中举杯共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于世间“有主”的万物的个人态度。

- 9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逍遥游》

1.庄子的《逍遥游》中,强调对于自己所认定的就要坚持,不理会世人的称誉或非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的《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举朝菌、蟪蛄、冥灵和大椿为例子,其实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观点。

4.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大鹏在奋飞时,翅膀有如天边的云彩。

5.庄子的《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要到千里之外去,长时间的粮草准备是相当有必要的。

7.庄子的《逍遥游》中,连用两个问句对天空颜色的成因进行了探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先用积水不够深则无法承载大船为例作比较,其实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了风对大鹏起飞的重要性。

9.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为了论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先后用了芥草和水杯做了实验,强调了舟的浮动对水深度的依赖性。

10.庄子的《逍遥游》中,引用了《齐谐》一书的句子描述了大鹏从海面一飞冲天的震撼画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庄子的《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大鹏要想顺利“南飞”,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先上升到足够的高度并且前方没有什么阻挡了,可见大鹏是“有所待”并不“逍遥”的。

12.庄子的《逍遥游》中,作者认为真正达到了“无所待”的逍遥境界,除了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外,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类。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劝学》

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荀子的《劝学》中,表明作者对“思”与“学”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印证君子只要广泛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没有过错的道理。

4.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

- 10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

说明要想远达千里之外的地方,就必须一步一步地积累。

5.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结论,说的是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来好好学习。

6.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从其亲身体验中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空想不如学习。

7.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举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这两个事例来打比方,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做人的道理。

8.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论证了做事情要有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神。

9.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10.荀子在《劝学》写到,“骐骥”是一种很善跑的骏马,但它一次跨越也不够人的十步远,与之相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正反对比说明坚持的重要性。

11.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从反面揭示了江海之大是由涓涓细流汇聚而成的道理,通过此例论证积累的重要性。

12.古人在举例论证的时候往往比较喜欢把“山”与“水”并列使用,荀子的《劝学》一文也不例外,作者为了论证积累对学习的重要性,在举完“山”的例子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作了补充。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师说》

1.韩愈的《师说》中,与“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解决疑惑”观点相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在《师说》中表达自己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3.在韩愈的心目中,老师的职能应该是如《师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的《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韩愈的《师说》中,作者阐述了择师的标准,除了对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外,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

- 11 -

高中14篇必考课文理解默写(情景默写)

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韩愈的《师说》中,先后通过一个被动句和一个状语后置句写出李氏子蟠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造成如今“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除了“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还能虚心拜师求学”外,还包括如今的一般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韩愈的《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韩愈的《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韩愈的《师说》中,作者说明了自己择师的标准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这一类人,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参考答案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诗经·氓》

1、吁嗟鸠兮,无食桑葚 2、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3、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4、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6、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7、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8、怒也不爽,士贰其行 9、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10、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11、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1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3、女之耽兮,不可脱也 14、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登高》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锦瑟》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高中必背课文14篇之《蜀道难》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3、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4、青泥

- 12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