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汇编(完美排版,含答案)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2015高考语文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汇编(完美排版,含答案)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再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贩子了。?我相信他的话。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

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

[注]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印刷兴业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19.简析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20.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2分)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都看不到。(2分)

21.请根据本文概括四堡雕版及其文化衰落的原因。(4分)

22.文中五个问句,意蕴丰富,设置巧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

19.(1)承接上文“如花似锦的猜想”,引起下文对四堡雕版的介绍。(2)写建安雕版文

化的历史传承和富有民间气质的审美品格,表达作者对它的喜爱和敬意,为介绍四堡雕版提供历史和文化背景

20.(1)对比、比喻。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

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

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21.(1)西方石印与铅印技术的冲击。(2)现代商业文明的冲击。(3)民间对先人文化

遗产的漠视。(4)政府和专家重视不够。

22.(1)第一个问句,表明作者对四堡雕版儒雅景象的期待和进行实地考察的愿望;中间

三个问句,表现作者在面对四堡雕版现实窘境时的痛心、无奈与不甘;最后一个问句,表现作者对四堡雕版前途的担忧,强烈呼吁对这种文化遗产进行拯救。

(2)五个问句,相互关联,层层递进,表现了作者对四堡雕版文化历史兴衰和未来命运的

反复思考与追问,形成文章内在有机的文脉,串起全文。

2015年高考语文上海卷

(二)阅读下文,完成7—11题。(19分)

雪天 张抗抗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恼着。烦恼的起因似乎是一些闲言碎语。当事情渐渐平息下来时,我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③不久,我出差去某地,恰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词严地指责、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雪来得很猛,雪烟横飞,急速而强劲。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我按着地址打听路线,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臵身何处,我有些发懵,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动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密集的雪沫子刮得我睁不开眼。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只是混混沌沌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沉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⑥那条胡同怎么还没有出现呢?街上几乎已没有行人,就连可以问路的人也没有。我在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自己一定是迷路了。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心中被积淤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

⑦就在这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泻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正在和面做饭,于是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又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纸条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打量着我。她用一只手在那面团上拍了拍,问:?你不是这地方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再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地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

⑧她也愣了一下,后来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一条头巾说:?得,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9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只听见在脚下咔咔响,前方忽闪忽闪地雪片里一个模

糊的背影,若隐若现地导引着我。

10?这大雪天儿出门,○肯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咕。我含糊地应了一声,?猜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得急得!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我心里咯噔了下,亲戚?朋友?病人?……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怎能对她

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11就在那一刻,○我忽然不知道自己来这个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

人究竟是谁,那个人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随风而去,只不过应和着恶劣天气中雷电偶尔的喧嚣。她也许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12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上,大娘一把将我拽往,?这该死的雪,真讨厌……?○

我忍不住嘟哝。?不碍事,不碍事。?她说,一边仍在搓着手指上的面粉,?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晶莹的水珠。?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就哽咽了。

13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

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14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

15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

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怒气的心思……

16那个风雪之夜,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对第(4)(5)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 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 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 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

8.赏析第(8)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4分)

9.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14)段画线句。(4分)

10.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因。(4分)

11.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限45字以内)。(4分) 【答案】 7.C

8.答案示例:用干脆有力的“扯、抓、跨”等动词,生动地写出老妇人动作麻利和毫不犹豫,

也充分表现出她的热心善良。

9.答案示例:通过比拟和通感的手法,变听觉为视觉,化无形为有形,用步履的缓慢摇摆

表现出声音在“我”心头久久萦绕,对“我”触动很大,也与句中“苍老”一词相一致。 10.答案示例:第一转变是由满怀烦恼到怀疑、动摇,转变的原因是老妇人善意的揣测触

动了“我”。第二次转变是由怀疑到彻底释怀,原因是老妇人的话让“我”领悟到用善良宽容去化解心中的怨恨。

11.答案示例:轻轻将那张已经揉皱并被雪水浸湿的纸巾撕碎,然后回转身,慢慢朝火车站

方向走去。

2015年高考语文四川卷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太湖碎锦 范烟桥

①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②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③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釐,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釐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