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中考世界近现代史复习提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来——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了。 问: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和美、德、日摆脱危机的措施、结果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绥靖政策: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满,但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它们想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因此,它们对法西斯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就叫做绥靖政策。绥靖政策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野心膨胀,也极大削弱反法西斯的力量。

2 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

3、慕尼黑阴谋把绥政策推向顶峰,成为二战的催化剂。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 1 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波兰发动突然进攻。英法对德国宣战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A 、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B、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联军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C、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标志着二战进一步扩大。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1942年1月1日,由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时签署。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4、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联的雅尔塔 与会国: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

内容:A、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B、决定成立联合国。 C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三个月后,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5、A 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 B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

向德国发动猛烈攻击。

C 、柏林战役:1945年4月,苏联军队对柏林发动了总攻。5月2日,柏林守军投

降。

6 二战的最后胜利:A、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B、二战的结束: 1945年8月,美军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也对日

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列举二战著名的闪击 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2、1941年6月22日,德国突袭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二战扩大; 3、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空前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战后的美国经济发展 时间 表现(特点) 原因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经济持续发展,五六十阔的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西部和南部繁年代 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改善人民生活,荣 发展环境。 70年代产生危机,经济地位下经济发展弊端显露; 七八十降,80年代调受到危机严重的打击,通货膨胀, 年代 整,经济发展受债务沉重。 阻 改革社会经济; 进入新经济时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90年代 代。(特征:信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息化和全球化) 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改造。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 、欧洲的联合

1、西欧: 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原因:①美国援助(马歇尔计划);②重视教育,劳动力素质高;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④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2、“欧共体”和“欧盟”

(1)“欧共体”(欧洲共同体)

原因:经济发展,西欧国家联系密切,开始一体化进程

时间:法国、联邦德国等国家 1967年成立 影响: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2)欧盟:(欧洲联盟) 时间:1993年 成员:到2004年25个成员国

总部:布鲁塞尔

简介:统一护照;统一货币(欧元);盟旗;盟歌;

政治上――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方面步调一致;经济上――欧盟成员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

13课 中东问题

1、中东战争的爆发:一战后,英国获得了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英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大批流亡的犹太人迁往巴勒斯坦。二战后,在美英等国的支持下,联合国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的决议。之后,随着犹太人国家以色列的建立,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多次战争,历史上称为中东战争,中东问题由此产生。

2、中东局势长期动荡的原因:中东局势的长期动荡,是由于这一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中东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另一方面,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列强的介入,使这一地区的矛盾更加复杂。(中东问题的关键是巴以问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一、冷战政策 1、含义:指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的特殊政策。

2、 表现

A、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

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 冷战开始

B、经济:马歇尔计划

C、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3、 结果: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二、 美苏争霸 1、三个阶段

①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古巴导弹危机) ②七十年代:高潮、苏攻美守(苏占阿富汗) ③ 八十年代:有限的缓和

2、 结果: 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一超多强”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目前是“一超多强”(一超指美国,多强指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实力。 二、科索沃战争:

1.冷战结束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霸权主义直接威胁世界和平。科索沃战争就是其中一例。 2.科索沃战争

(1)概况:1999年3月-6月 (2)认识:科索沃战争是20世纪末世界格局转型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性标志。

①实质: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主流。 一、经济全球化的表现:①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增长;②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扮演重要角色);③1995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①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 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1、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科技革命的到来。 2、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3、特点:①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技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③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4、影响: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②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5、启示:第三次科技革命表明,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我国一定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比较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原因、性质、意义的异同点。 1、原因(同):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的结果 (异):独立战争是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南北战争是黑人

奴隶制度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性质(同):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异):美国独立战争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南北战争是反对奴

隶制的资产阶级革命。 3、意义(同):都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 (异):独立战争扫清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外部阻碍,南北战争扫清了黑人奴隶制度

的内部阻碍。

二、对比中国的“百日维新”和日本的“明治维新”。 1、历史背景(同):都是在国内封建统治腐败,封建制度没落,但资本主义有所发展,

国外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背景下。

(异):中国面临腐朽的清王朝统治,资产阶级力量不强,日本面临腐败的

封建幕府统治,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

2、性质(同):都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内容(同):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改革。百日维新有军事方面改革,但措施

少,空洞。

4、结果(异):中国失败,没有摆脱严重的民族危机,日本获得成功,摆脱沦为半殖民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