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落实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特制订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为国家培养造就一大批研究型、创新型、复合型,具有国际视野的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

深化“产学研、国际化、做中学”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内外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一流企业紧密合作,共同组建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师资队伍,共同研究制定培养目标、培养标准、教学计划,共同建设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组织考核与评价。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到海外企业实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合作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

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

“卓越计划”实施的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实施的专业包括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专业。

力争到2015年,使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专业领域涵盖我校所有优势工科专业类,形成具有东南大学特色,能够满足未来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要求的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二、培养标准

1 / 7

1、学校标准

根据“卓越工程师计划”国家培养标准,结合东南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以及国内外学科和社会发展的特点,制定东南大学“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标准,主要内容如下:

(1)具有丰富的人文知识与素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熟悉并遵守相应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具有信息获取、知识更新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系统性思维的能力;具有研究开发和综合设计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

(3)具有优良的领导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沟通、团队合作和环境适应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4)具有从事工程设计和技术研究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与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原理、工程技术和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了解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先进生产方式以及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

2、专业标准

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院(系),根据学校标准、行业标准,以及专业国际认证要求,制定专业标准,要求细化到具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矩阵(参照附件模版编制)。

3、研究生培养标准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与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标准另行制订。 三、培养模式

“卓越工程师计划”学生培养采取本科、硕士、博士三阶段贯通式培养方案,实施分阶段,多出口分流的动态培养机制。其中,本科生、研究生各阶段学生在合作企业实习与实践的累计时间不少于1年;实行双导师制;部分课程或课程的部分内容、实践环节和系列专题,可由企业教师授课,也可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讲授,授课地点可在学校或企业;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研究生毕

2 / 7

业论文要求是企业的实际项目,即真题真做。部分课程或实践环节要求采用双语或英文教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联合培养。四、培养方案

1、校企联合培养机制

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的院(系),可选择一个或多个合作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合作企业应与学校签署协议,共建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基地,联合申报省级、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合作企业条件

合作企业应在行业内有影响、发展潜力大、与学校有紧密合作关系或合作需求;有专门的教育培训部门、设施、师资、资金;有国际交流与合作关系的国内外一流企业。

3、培养标准实现矩阵

根据专业培养标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要求明确学生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具体内容,并将其落实到各课程、实践环节与专题中,要求给出清晰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实现矩阵。

4、教学方式与考核

鼓励采用研究式、交流探讨式、自主式、PBL式(以问题为导向的模式)、CDIO式(构思、设计、实现、运作的模式)、实践式(置身实际工程环境的教学模式)和团队式,以及国际式(置身国际化环境的教学模式)等其他注重实际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可根据课程和实践环节特点,采用笔试、口试、报告、讲演、论文、作品、设计等多种方式,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的评价。

5、企业培养方案

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按附件模板编制),要求包括①培养目标,②培养标准,③课程与实践环节教学大纲、要求、内容、教材与资料,④知识、能力与素质实现矩阵,⑤学习与实践计划安排,⑥培养学生计划人数、师资配

3 / 7

备、教学与实践条件及其设施,⑦质量标准与考核,⑧管理与安全措施。企业阶段学习一般要求累计达到8-10学分(或128学时-160学时)。

五、实施领域与进度安排 1、专业领域

我校首批“卓越工程师计划”将在土建交通类、电子信息类、机械能环类等专业领域中,选择在产学研方面已经取得较好基础的国家特色专业和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的专业实施。到2015年,使“卓越工程师计划”涵盖所有优势工科专业类。

2、生源与规模

“卓越工程师计划”采取分阶段培养、分阶段学籍管理,学生必须在当前阶段学习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高一阶段的学习。卓越班本科生可以多渠道分流培养:(1)免试或考试进入工程硕士或学术硕士学习;(2)保留学籍1-2年到企业工作,再回学校完成硕士学习;(3)出国留学或就业等。

本科阶段生源:从2010级开始,一年级学生实行专业类培养,专业分流后在实施专业组建计划“卓越班”。“卓越班”学生数由实施

专业的条件和学生的需求决定,当学生的需求大于学生计划数时,通过学生一年级的学分绩点等排名择优遴选。

“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院(系)在组建卓越班时,应统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国际化培养推进工作,实现优秀人才卓越化、国际化、研究型集成培养的要求。2011年进入“卓越班工程师计划”的本科生人数不低于200人,到2015年,不低于600人。

研究生阶段生源:通过免试推荐研究生或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拔。 培养规模待顶定。 3、进度安排

4 / 7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