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2010-2030城市总体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宝应2010-2030城市总体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二)变电所 宝应以220千伏安宜变、平安变、黄塍变和沿河变作为主供电源,现状的协鑫发电公司作为辅助电源。 1)、220千伏变电所 保留现状的220千伏安宜变,规划新建3座220千伏变电所,220千伏变电总容量达2460兆伏安,220千伏电网的容载比达1.68。 表3.9 宝应远期220千伏变电所情况一览表 变电所名称 最终主变容量(MVA) 供电区域 安宜变 2*240 城区 平安变 3*180 镇域东南部 黄塍变 3*240 城区、镇域东北部 沿河变 3*240 城区、镇域南部 2)、110、35千伏变电所 110千伏的鲁垛变、吉星变、中港变和天平变根据负荷的发展情况逐步扩容,结合夏集镇建设110千伏夏集变。现状35千伏曹甸变、射阳变、广洋变、小尹变、长沟变进行升压改造,场地条件允许的变电所尽量进行原址升压。35千伏的下舍变、安丰变、黄浦变、郭桥变逐步退出运行。

(三)高压线路 保留上河变-江都变的500千伏线路和上河变-马坝变的220千伏线路。 由淮安、高邮电网增加220千伏高压线路引入宝应,以4座220千伏变电所为中心,引出110千伏线路对周边的变电所供电。 在电网建设过程中,高压线路布线应尽量避免对城镇的影响,避免穿越人口稠密区。35千伏及以上供电线路应按道路走向及规划的高压线

路走廊统一架空敷设,尽量采用窄基杆塔双回或多回同杆架设,高压走廊宽度满足相关规定。

4、信息化工程

(一)用户预测 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达40部/百人,移动电话普及率达90部/百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预测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2.7万户,有线电视用户30万户。

(二)通信设施布局 保留现状电信、移动、联通公司和有线电视的网络交换中心,适时进行设备的升级改造,提高网络服务的水平。城区内规划设置3处通信设施综合用地,新建的综合交换局所结合设施综合用地设置。现状农村地区的通信交换机房原则上予以保留,每个重点发展的镇设置1座综合交换机房局所。 规划远期城区和镇区实现FTTB、FTTO、FTTC以至FTTH方式光缆接入,提高用户网络的接入带宽;农村地区,结合用户的分布增设光交点设备,缩短电缆传输的距离。 城区、镇区范围内基站的覆盖半径控制在0.5公里以内,较偏远的农村地区基站覆盖半径控制在1.5公里以内。各家通信运营商应集中建设通信基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景观地带基站应做美化处理。 5、燃气工程 (一)气源 气源引自“冀宁联络线”。城区现状的LNG站点规划保留,以“LNG”作为城区管道天然气的备用气源。农村地区的居民仍以瓶装液化石油气作为主要气源。 (二)规划目标 宝应县实现燃气气化率100%,城区、镇区实现天然气管网100%覆盖。 管道天然气城区气化率达100%,镇区达70%。未普及管道天然气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点主要以瓶装液化气为主

(三)用气量预测 1)、天然气 城镇居民用户生活用气耗热指标为2200兆焦/人?年(52.35万千卡/人?年),公建用户用气量占居民生活用气量的20%,工业企业用气量占居民生活用气量的100%, 并考虑15%的不可预见量,预测全县天然气年用气量为1.06亿立方米。 2)、瓶装液化气 镇区居民年瓶装液化气消耗量按150公斤/户、农村居民按75公斤/户预测。 公共建筑和商业用户按民用量的10%计算,工业企业用户按民用量的20%计算,并预留10%的不可预见量,预测全县瓶装液化气用气量为1.4万吨。

(四)高压燃气管网 保留现状京沪高速公路以东、331省道以北的宝应天然气分输站,预留建设用地面积0.77公顷,用于接收“冀宁联络线”长输管道的供气。结合分输站分别建设宝应县天然气门站、高中压调压站、CNG汽车加气站。分输站通过高压管道对门站供气,门站进行过滤、调压计量、加臭后分别对高中压调压站、CNG汽车加气站供气。各区段管线设计压力详见下表。 表3.10 县域高压天然气管网设计压力一览表 管道区段 压力级制 设计压力(MPa) 分输站-门站 高压B级 2.5 门站-高中压调压站 次高压A级 1.6 门站-CNG汽车加气站 高压B级 2.5 全县共设置9座高中压调压站,其中城区2座,镇区7座。以宝应县天然气门站为中心,高压燃气管网以树枝状向外延伸至各镇区的高中压调压站,高压燃气管道全部沿市政道路敷设。

6、县域防洪排涝

(一)防洪排涝标准 县城区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防洪水位9.74米。 圩区河道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雨水管网排水标准一般地区取重现期1年,重要地区2~3年。

(二)工程措施

1、加强运西圩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加大圩内排涝能力,加固沿湖堤防,严格控制湖荡围垦与开发,进一步提高宝应湖涝水抽排能力,完善排水出路。

2、运东地区进一步加固河道堤防,疏通水系,充分利用南水北调宝应站上抽下排能力,完善防洪排涝体系。

3、增强蓄泄洪能力。拓浚主要行洪河道,流域性河道根据流域治理需要拓浚,增强宝射河、宝曹河、二里排河等河道的蓄泄洪能力。

4、优化圩区。建设区域联防,通过联网扩大保护范围,同时固筑圩堤,整治闸坝,消除不合理的人为影响因素,使水流符合水体流向。

5、加强调度。统一调度县域权限范围内的河流入口节制闸等设施。

6、低洼地区向外河排水,实行管网相对集中,减少排水出口,并在出口设闸控制,同时增设通向排涝站或内河的管道,做到外河低水位时自排,外河高水位时关闸机排。

7、切实保护好河道,不得随意填埋河道、沟塘,逐年对河道、沟塘清淤、疏浚,增加河道、沟塘净容量,提高雨水滞蓄量。

八、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规划目标 贯彻循环经济理念,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建设结构合理、效益显著、环境优美的县域生态系统,坚持环境质量第一,以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实施清洁生产,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完善县域基础设施,保护县域生态平衡,提高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构建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环境质量目标 1)、大气环境质量目标 县城区与乡镇环境空气质量近期稳定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二级标准、远期优于二级;农村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一级。 2)、水环境质量目标 根据江苏省扬州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以及宝应县地区发展要求,制定地表水水环境功能区划如下: 3)声环境质量目标 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区为噪声环境1类区,商业、集市贸易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为噪声环境2类区,工业、仓储区为噪声环境3类区,交通干线两侧为噪声环境4类区,其中4a类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4b类为铁路干线两侧区域。

3、生态建设规划

(一)生态功能分区 1)、西湖东荡生态功能核心保护区 主要范围:西部主要为京杭运河以西地区;东部主要为射阳湖、广洋湖、绿草荡、和平荡以及周边湖荡湿地与河网密集区。 控制原则:①禁止进行有损于生态环境的开发建设活动,对区内已有工业进行逐步搬迁。 ②逐步取缔围垦与围网养殖,推广生态养殖,加强生态修复。 ③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2)、生态功能重点维护与修复区 (1)主要范围 安大公路以东河网密集连绵区,南部潼河南水北调工程控制区。 (2)控制原则 ①禁止大规模土地开发建设 ②禁止污染型企业开发,并严格按生态环境容量进行发展规划 ③因地制宜发展和推广生态农业,加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④有目的的进行生态修复与生态重塑,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中部生态功能协调区 (1)主要范围 宝应中部平坦开阔地带。 (2)控制原则 ①控制污染物排放,保障环境质量 ②加强城镇生态建设,强调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空间的融合与协调,突出水乡特色。 ③合理构建城镇生态景观结构,增强城镇与自然的联系,并于自然和谐共存。

(二)生态景观结构 1)、生态斑块构建 可通过退田还湖,逐步取缔围垦、围网等措施

来恢复斑块原有的自然特性与栖息生境,加强湖岸带的生态修复以及湖滨湿地、滩地的保护与恢复,推进生态农业,协调生态系统保护与区域发展。 2)、生态廊道构建 河流廊道与道路廊道是构成宝应生态廊道的主要组成部分,重点以京杭运河、宝射河、大官河、大溪河、向阳河、芦范河、大潼河、大三王河、运西河以及京沪高速公路为基础,构建廊道网络,通过这些廊道链接东西部湖荡斑块以及县城区生态流的引入,完善县域景观结构。 3)、生态基质 农田、绿地、水面是景观基质的主要部分,从县城区来看,绿地、公园、水面都是生态环境主要基质构成内容。

(三)生态景观格局 依托宝应县地理环境与景观特色,构建“五湖、三荡、一片、多廊”的生态景观格局。通过景观格局的构建,让不同生态景观要素之间充分联系,相互协调,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体系。 “五湖”主要指境内现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射阳湖与广洋湖五大湖泊形成的水域格局;“三荡”主要指绿草荡、和平荡和獐狮荡;“一片”指宝应中部地区大片农业绿地构成的生态景观;“多廊”指河流廊道与道路廊道形成的网络结构。

九、城区用地规划

1、发展方向 向东跨越,向西整合,向南突破,向北兼顾。

2、布局结构 规划城市结构形态成为团块状布局结构,城市主要沿交通沿线向东、向南、向北延伸成片发展。城市的主要河流与交通干道将城市分隔成五个片区,形成“南居北工”的总体布局结构。

3、功能分区 老城区:北到北河路,西到宝曹河、画州路,南到宝射河,东到京杭大运河所组成的区域,是宝应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规划逐步搬迁现有工厂,采取“用地置换”、“退二进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速老城改造,使之成为全县的商业核心。 城南新区:位于宝射河以南,京沪高速公路以西区域,是宝应县城市发展的新城区,结合城南片区优越的生态条件打造尺度宜人、环境幽雅的高档生活片区。 城北区:位于北河路以北,复兴路以西的区域,以工业用地为主,规划以宝胜集团为首形成以电工类工业为主导产业;结合现状的粮食供应及储备仓库,建设城北物流园区,同时,配套居住用地,为城北工业园配套。 城东区:位于复兴路与宝曹河以东,宝射河以北区域,以宝应经济开发区为主体,发展以高新产业为主的工业,同时利用宝应县行政中心开发配套县级公共服务设施。 望直区:宝应大道以北,依托耿耿工业园拓展,适度与经济开发区空间整合,预留生态隔离、防止连片发展;结合高速公路道口新建宝应物流园区,依托望直港镇区居住用地进行生活配套。

十、总体城市设计

1、规划原则 1)、对城市现有物质环境要素进行全面整合,创造高质量的实体环境。 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