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整理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中国文化概论简答题整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 简述中国文化史上的山西居“天下形势”。

答:①山西高原的北部与蒙古高原相接,故而是内迁的北方民族进入中原地区的要路。 ②太行山脉中的某些断裂处,又可以直通华北,故而历来有山西居“天下形势”之说。 2 构成区域文化的几个因素。

答:区域文化构成的因素:①自然环境:人向提供物质的自然讨生计,这是自然文化决定地域人群文化的第一层次;越是人类生活的早起,该层次内容所起的作用就越大。 ②是地理条件的特殊或得天独厚。

③是特定区域的人群,有明确的区域意识,并与其他人群形成竞争关系。 ④典型人物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可以带出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 3 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成就?

一:土地的开垦;二是水利的兴修;三是河运的开凿 4 古代利用自然方面的失误?

一:土地的过当开垦,收到一时之效,但造成了土地的沙化

二:林木资源的过量开采,给北方造成了水土的流失等灾难性严重后果

5 简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干。

答了解中国文化的基干必须涉及先秦区域文化的发展。其为源于齐鲁的儒家文化 源于三晋的法家文化源于南楚的道家及楚辞文学。后经融汇成为中国文化的基干。 6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 答:该历史时期的宗教崇拜大体为:①超自然神;②天神地衹;③祖先神:④商朝力量愈大,祖先神灵祭祀愈占主要地位。 7中国新石器文化分布情况?

(1) 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2)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广大地区; (3)其主要文化形态有:

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8 简述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特征。

①原始农业出现 ②陶器的制造 ③磨光石器的广泛使用④村落的出现及氏族的形成。 9简述新石器时代三大文明成就。

答:①农业;②制陶;③石器的磨制与钻孔。 10 简述春秋战国的历史大势?

(1)诸侯国之间的混战和兼并。目的在于争夺周王室失落的王权,从而引发了各国的变法大思考,构成“百家争鸣”的最重要部分。

(2)民力大发展。各国为强权竞争,有意刺激本国经济。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

11 简述“四海一家”的“大一统”意识?

四海一家的大一统意识是西周以来就有的国家观念,重关九译,四裔来朝,是古代王朝引以为荣的大事,正是这样的观念使秦汉帝国不断经略四方,在经略中打破边境沉寂,把广阔地域上各个古老的人群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民族融合,共同前进 12简述市商贸易活动模式?

主要有市:殷商时期,我国就形成了小规模的贸易活动,古人把贸易的场所称为“市” 墟:南方把定期贸易的场所称为“墟”; 集:北方把贸易场所称为“集”;会:把在寺庙

节日期间举行的,规模较大的贸易活动称为庙市,后来称为庙会 13 简述市商贸易的方式?

一:农商兼营 从业者称摊贩,从事贸易的方式,是把货物摆在路边,路口,等 二:行商经营:即由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的商业经营方式 三:坐商经营:是由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的经营方式 14我国历史传说中解释的工匠有哪三个特点?

答:①具有手工艺性;②缺乏大机器生产的合作性;③唯一性。 15 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有哪些?

(1)祖师崇拜。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崇拜的祖师。

(2)师徒传承。手工行业的技术传承是在师傅和徒弟之间进行的,徒弟入行、拜师、出师都有一套行规,不可逾越。

(3)行业禁忌。传统手工业有许多行业忌讳,反映了过去手工业生存艰难的另一面。 16 简述以工补农、以商求富观念的文化价值。

答:①它促成了程式的出现;②它发展了市民文化;③它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视野,引进了城市的信息;同时也把地方或民族文化带到全国各地和世界其它地方。 17简述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环境标志:自然环境的不同,服饰有差异 性别标志:服饰体现了性别的差异

体型标志:人的高矮胖瘦不同,对服饰的要求也不同

年龄标志:不同年龄阶段的人们,服饰的样式,颜色等有所不同 19 简述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信仰标志;阶层标志;礼仪标志;政治标志;职业标志;审美标志等 20 交通行旅行的文化有哪些部分构成?

交通设施的习俗传承;运输工具的习俗传承;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 21简述家族共同体主要的文化功能。

①血缘凝聚力。家族内部的每一个家庭按照父系的血缘认祖归宗、单系传递。外姓移入者为了求得同情和依 靠多与原社会内部的大姓认干亲寻求社会关系网络的保护。 ②地缘凝聚力。家族共同体的情感归属离不开 特定地域共同的土地资源是他们分享生命快乐的依据是养育所有家庭的同一条血脉 22 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

(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

(2)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3)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 23简述造纸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答:①造纸术的发明者相传为东汉时期的蔡伦;②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③公元6世纪起,造纸术开始向东南亚国家流传,公元8世纪传入中东阿拉伯国家,公元12世纪传入欧洲。

24简述指南针发明、运用及传播的历史

战国时期发现磁石指示南北现象,制成最初的指南针——司南 北宋末年(公元12世纪初),指南针被用于航海贸易

南宋时,阿拉伯人从中国商人那里学会了指南针,后来阿拉伯人又将指南针技术传入欧洲 25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

早在唐代初年,我国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技术;宋仁宗时期(公元11世纪中叶),毕异发明了活字印刷技术;公元8世纪时雕版印刷术传人日本;14—15世纪,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术并行欧洲

26简述火药的发明、运用及传播历史。

火药的发明在唐朝,唐朝末年已能生产火炮和火箭,北宋时期已能制造用于军事的霹雳炮,南宋发明了管型火器,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人和阿拉伯人先后学会使用火药火器,13世纪以后,火药传入欧洲

27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

答:①皇帝总揽天下大权;②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③严密的人身控制。 28 .简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地位:1)在科举制度下,古代中国建立起稳定的文官体制,这种文官考试制度在人类制度史上有着重要的开创意义。

(2)它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现代西方实行的文官制度,就是以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为蓝本。

影响:科举制将儒家思想全面推进到社会各层面,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核心

科举制强化了读书尚文的文化传统,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的优秀文化人才 负面:科举考试耗费了士人几乎全部精力,读书做官称为知识阶层的最终目标,造成传统文化畸形发展

科举制是对极端专制王权的维护 29 简述宗法制的特点

一方面用自然血缘关系来确定人们的社会关系;二是又用自然血缘关系将人们紧紧连在一起,

从而限制人们社会关系的发展

30 .简述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文化特色

答:①以儒家伦理学说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②家族本位的伦理法占有重要地位;③皇权至上,法自君出;④强调等级特权,主张同罪异罚。 31 简述传统礼俗规约的特点?

传统礼俗的等差性;传统礼俗的调和性;传统礼俗的规范性; 32 从家法族规内容看,其礼俗规范功能的表现有哪些? 一 以孝悌之道为礼俗之本,强化家族内部伦理关系 二 以诚信忠厚为修身之本,塑造传统社会的理想人格 三 以劝诫惩罚的礼俗规条,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补充国法 33简述中国古代类比思维的特征。

一 中国古代是将天地、人、万物的外部特征与外部属性进行类比

二 中国古代类比思维中,有一种叫做“观物比德”,是人与物的类比,是说用物的外部特征与内在属性来类比人的品德,志行 34 简述中国古代整体思维的特征

重整体;重体悟;以经验为基础;直观思维 35 简述“天人关系”的几种观念

天人合一起源西周,这是天人关系的一种全面观点,是宋张载提出 天人交胜是唐代刘禹锡提出

天人之分是战国荀子《天论》中提出 37 简述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对古代文化中的科技文化影响较大,以古代医学、化学、药物学位例

其次是道教广泛、深刻的影响着中国古代民俗及古代文学艺术 38 简述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教传入后,许多道教经典是在佛经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 佛教对儒家的影响突出表现于对新儒学——宋明理学的渗透

佛教禅宗 的“直指本心”论,启发理学家以人格的自我完善为齐家治国的出发点

佛教禅定的修炼模式,也为理学家所吸取,而提倡主静,主敬,使小我与大我天地宇宙相通 39简述宋明理学的宗教功能。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