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老师作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贾老师作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有一位作家,一生著作颇丰,拥有的读者也相当不少。当有人向其讨教写作之窍门的时候,他直言相告:“我从不沿用别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乍听此话,似乎不得其要领。然而,仔细想来,终能悟出一些道理来。“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正是这位作家获得成功之秘诀。比如, 我们说:“小明哭了。”

若换一种说法,变成:“小明的两只眼睛一闭,挤出了几颗银豆豆。” 倘若再变换一种说法,就成了下面一段话:

“小明站在屋子中间。他望望爷爷,爷爷不理他,瞅瞅奶奶,奶奶不吭声,再看看爸爸、妈妈,他们各忙各的,似乎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此时的小明伤心极了,他眨巴着的眼睛,渐渐的,眼圈红了,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突然,他的一双小手往脸上一按,嘴一张,?哇?地哭出声来。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顺着脸颊往下挂。他一屁股坐在地上,扭动着身子,摆动着双腿,边哭边一个劲的嚷着:?爷爷坏,奶奶坏,爸爸、妈妈都是大坏蛋。?” 这三种说法讲的都是一个意思。如果要问,那一种说法好?你一定会脱口而出:“当然是第三种写法好!”不错,第三种写法把小明哭的原因、哭的模样以及他哭的时候所说的话都写出来了,形象具体,活灵活现,读了之后,真有一种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正由于描写得如此惟妙惟肖,所以人们获得印象也特别深刻。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前两种表述方式啊! 第一种说法简洁、明了、直截了当; 第二种写法比较生动、活泼。

这三种写法,各有千秋长短,各有利弊与得失。不能一概而论,笼而统之去评论哪一种方法最佳,哪一种方法次之,那一种方法不好,一切皆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语言现象。

四个孩子相约十时整在学校门口会面,然后,一起去拜访老师。甲、乙、丙三人均按时抵达,可是左等右等,仍不见丁的踪影。正当他们三个人要离开时,丁气喘吁吁地赶来了。于是,三人纷纷责怪起那一个迟到的丁来了: 甲: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啊?

乙:你如果再晚来一步,就见不到我们了。

丙:你呀,让我们干等了多少时间?你来得未免太早了点吧!

不难看出,尽管三个人说话的内容不尽相同,可是他们焦急的心情是一样的,其表达的意思也都是毫无二致的,即:你来得太晚了!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开国大典》,文中有一段描述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人民政府成立时,场内场外激动人心的场面的话,如果让我表述它的话,我可能会这么写: “毛主席的话音刚落,全场沸腾起来了。大家热泪盈眶,奔走相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啊!”

我不是自吹自擂,这么写,应该说还是蛮不错的。但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我们不妨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样描述的:

“下午三点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天南地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传到大河长江之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两相比较,显然后者比前者表述得更为贴切。它生动、具体、形象,得体。它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词准确,气势磅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用词可以“换一种说法”:

“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 “我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地告诉了妈妈。” 句子可以“换一种形式”:

“以后,我再也不吵着要跟在爸爸、妈妈后面了。” “以后,我再也不做爸爸、妈妈的小尾巴了。” 一段话可以“换一种形式”:

“我十分喜爱集邮。在我的集邮册里珍藏着许多珍贵的纪念邮票。家信的信封上贴着我喜爱的纪念邮票,在征得家长同意之后,我就用剪刀把它剪下,然后小心翼翼地用镊子插入我的纪念邮票册里。有时,我连做梦也梦见我的邮票。”

“我是个集邮迷。听说邮局要发行一套新的纪念邮票,我便取出平时积攒的零花钱去邮票局排队购买。一天中午,我发现一个黑咕隆咚的洞里放着好多邮票,我了不可支,便伸手去掏,掏啊掏……突然,我挨了爸爸一个巴掌。我捂着嘴,呆呆地望着爸爸。只见他怒气冲冲地指着我骂道:?你这小子,不好好午睡,却把手伸到我的嘴里来掏,掏掏掏,掏什么来着??”

“换一种说法”,可以让我们另辟蹊径,开拓思路,不落俗套,写得跟别人不尽雷同,有新意,有见地。你若想经常“换一种说法”,就必须多读书,勤思考,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仔细观察生活,对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勤思多想”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家说的“我从不沿用别人惯用的写法,我不过是换一种说法而已”这一句话,也许对你学写作文有所启迪,也许能帮助你提高作文能力。我想。

“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you)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真的乘着云雾上了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地方的加上一两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更为深刻。

当代作家冯骥才写过一篇叫《挑山工》的文章,讴歌挑山工那种“认准目标、脚踏实地、勇往直前”的精神。文章记叙清晰,文笔清新,寓意深刻,特别是结尾尤为精彩。 “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被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多年来不曾换掉,因为我需要它。”

显然,这里的“它”指的是挑山工的那种可贵的精神。这点睛之笔,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与效果。

又如,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让妈妈高兴的三件事: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又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的一段话:

“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起到了使文章升华的主题,是“点晴”之笔。

“点晴”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点“歪”了,会弄巧成拙,不但“龙”飞不起来,还会使这条“龙”更加难看。 说了“点晴”,再讲讲“添足”的事儿。

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手下的人一大杯酒。大家商量,几个人喝这点酒不够,决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其中一个人画好了,他看到别人还在画,就一面拿酒一面再给蛇画上脚。这时,另一个人画好了,把酒抢了过去,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上画脚?”说完,把酒一饮而尽。

后人借这个“画蛇添足”的故事,来告诫人们写文章切勿刻意求工,结果丧失了自然。我们同学在用词、写句、谋篇的时候,往往会犯这样的毛病。 比如,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句子:

“大约四点钟左右,我们回到了学校”。既然讲了“大约”,再用“左右”,大可不必。删去

其中一个,意思反而清楚明白。

用词重复,会影响意思的正确表达。如果语句啰嗦,也会使文章不简练。在写《记一个关心我的人》的作文时,有的同学喜欢绕着圈子说话: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人都在关心着我。有学校里的老师、同学、还有家里的爸爸、妈妈。要问谁最关心我,那不用说了,当然是妈妈喽。那,妈妈是怎样关心我呢?请你耐着性子听我说吧!”

其实,这一节话里边只需留下这么一句话就可以了:

“在家里,数妈妈最关心我。”既简洁又明了,省下了笔墨,尽可以多举一些妈妈关心“我”的事例。

又如。一个同学在写《我》这个作文题的文章时,写了这么一段令人费解话: “在一条望不到尽头的公路上,一个少年正在飞奔,他长得不高不矮,不胖也不瘦,那绿色的运动服穿在他身上,显得格外有精神。噢,也许你会问,他是谁呢?猜一猜吧,对了,一点儿也没错,那就是我――一个五年级的小男孩。”

这一节话纯属多余,弃之毫不可惜。语言要简练明白,意想要表达清楚,多余的话一概删去。

要“画龙点睛”,不要“画蛇添足”。要做到这么一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加深对所叙述的事物的理解。 二、不断积累语言,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不信,你不妨一试。

谈作文

什么叫作文呢?有的小朋友看到作文头就大了,害怕了,觉得没有东西可写。例如老师出了个题《难忘的一件小事》,小事,难忘?小朋友说,我全都忘光了。还没写,就已经记忆光了!还有的小朋友说,小事?小事有什么可写的?感到没东西写。其实作文包含着两个意思:作文是用笔说话,是运用语言的一种练习;作文同时还是我们学会做人的一份记录。所以,学习语言,口头上的学习称之为语言,而书面语言就叫文字、文章。 你会写作文吗?现在要进行征文比赛了,你能写好吗?你能得奖吗?当然能不能得奖不要紧,参与了就是成功。接着,我详细说说关于作文的一些问题。什么叫作文?就是用笔说话,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写。作文就是运用语言的一份练习,又是学会做人的一份记录,记录着你是怎么学做人的。一年级的小朋友写作文,写三句话也可以算是作文。 例如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写了篇文章题目叫《看爸爸刮胡子》:“爸爸的脸上长着密密麻麻的胡子,每天早上他都要对着镜子刮胡子,每当他刮胡子的时候,我就想起老师教过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你看多有趣啊!还有另一个一年级小朋友的作文《地震了》:“半夜里,我睡得迷迷糊糊,突然爸爸把被子一掀把我拉起身来说:?快起来,地震了,地震了。?我迷迷糊糊跟着爸爸下了楼来到大街上,大街上人山人海,大人们在说着什么,小孩满街跑,很热闹,象过年一样,我希望天天过年,也希望天天地震。”天天地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