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5.doc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5.doc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考研类试卷]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205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2 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下列表述中最符合马克思这句话原意的是

(A)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已经懂得实践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大意义

(B)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已经懂得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C)对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全部问题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能动地改造世界

(D)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家不能说明和解释他们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的“合理性”

3 费尔巴哈说:“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下列说法符合唯物史观的是

(A)人类历史就是宗教变迁的历史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B)宗教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规定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的基本性质,而宗教的变迁不能规定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的基本性质

(D)宗教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

4 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说:“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这句话表明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前提

(B)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C)量变必然导致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5 毛泽东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德国的杜林则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这两种观点分歧的实质是

(A)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对立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对立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

6 有一种观点认为,“客观世界是不可捉摸的‘自在之物’,人们只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的本质’。”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实践的成功,充分证明人有能力认识客观世界,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尚未认识之物将不断转化为已被认识之物。”对于这两种观点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A)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后者是不可知论的观点

(B)前者是可知论的观点,后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前者是不可知论的观点,后者是可知论的观点

(D)前者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7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在情怀至上的人眼里,“世界”一定是远方,远方让人充满向往,“看世界”便是去远方。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得以去远方。其实,从完善认知的角度来说,“世界”未必就只有远方,“世界”也在身边。远方固然神秘,但身边一样充满了未知——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往往还没有完全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这个城市。看世界,也别忘了身边的世界;行万里路,不妨从脚下迈开第一步。这说明

(A)意识的内容是由对语词的不同定义决定的

(B)未知世界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空间是无限的

(D)人类没有能力认识整个世界

8 对于“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物质世界不过是发生、消灭、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运动的过程

(B)过程的发展是永恒的,而事物的个别存在是暂时的

(C)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D)辩证法推翻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一切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辩证法唯一不能承认的是事物的一往无前的运动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9 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

10 当“新视野”号穿越漫无边际的孤寂与黑暗,把冥王星的清晰照片传回地球,似乎所有清澈的眼睛,都把目光投向深不可测的鸿蒙太空。沸腾在人们心里的,不仅是对天文的好奇,更有一种难言的感动。最遥远的行星,在人们心里引起最切近的感动。有网友所言,这是无可救药的泪点,若宇宙浪漫,便感动何妨?关于“感动”判断正确的是

(A)人脑是“感动”的源泉

(B)“感动”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感动”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D)“感动”是对浪漫宇宙的直观反映

11 现代智能通讯工具方便天各一方的人们相互交流,可随之而来的是人们见面时的无语和隔膜,于是有人感叹,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玩平板电脑,我玩智能手机。这告诉我们

(A)对事物的价值要做具体分析

(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

(C)新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见麦多课文库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