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第一编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重视宗教教育与英文教学,如景海幼稚师范的课程。其课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语、宗教等课程,是适应外国在华办教育需要的,其中英语占学分最多。第二类是文化课,如国文、体育、生理及卫生、生物学、音乐等。第三类是专业课,如心理学、学校管理法、实习、幼稚教法、启智用具教法等。它们一般规模比较小,毕业生人数不多。清朝末年教会办的幼稚师范影响并不大,主要是因为其宗教色彩浓厚,而西方洋教与中国传统相距太远。 二、吸引留学生赴东、西洋接受幼教专业训练中国人出国去接受学前教育的专业训练的国家,首先是日本

三、任教于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 第5章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学前教育制度的演进 一、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1.制定学制系统1912年9月,教育部公布《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不久教育部又陆续颁发了各种学校令,与“壬子学制”相结合,成“壬子癸丑学制”,这个学制实行到1922年。按此学制规定,学校系统分三段四级,小学一段二级,中学大学各一段一级。初小一级,为义务教育,4年,毕业入高小三年或师范、实业学校。中学4年,毕业入大学预科或高等学校、高等实业学校、高等师范学校。大学本科3年或4年。这个学制的框架结构与癸卯学制相近,基本上也是仿照日本。 2.蒙养园制度的规定按“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今研究生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并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它的建置是其他教育机构的附属部分,附属在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蒙养园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中。这也是学前教育地位提高了的标志。

3.幼稚园制度的确立在资产阶级教育和教育团体的推动下,1922年9月,教育部通过《学制改革系统案》,11月《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壬戌学制”或称“新学制”。这个学制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没有规定教育方针,是根据“七项标准”制定的。这七项标准是:(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留各地方伸缩余地。这个学制与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不同,不再采用日本的模式,

而是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的框架。即小学六年,分初小四年,高小二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1927年在陶行知领导下先后在南京郊区燕子矶、迈高桥等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同时还创办了一些实验幼稚园,如1923年,陈鹤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即私立南京鼓楼幼稚园。 第二节学前教育思潮

一、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引进与传播 (一)清末学前教育的引入

1.引进日本的学前教育中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清末,实为舶来品,主要来自日本。日本1868年眀治维新,1872年第一个新学制诞生,1876年在东京女子师范学校就成立了日本最早的官立幼稚园。到19世纪末,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学前教育模式,其标志是《幼稚园保育及设备规程》的制定。以保教内容而言,已不再以福禄倍尔“恩物”为主,而是以游戏、唱歌、谈话、手技等四项为主了。创办于1901年的《教育世界》,是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 (二)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

⑴中国直接从西方系统地介绍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1912年《教育杂志》第4卷第7号刊登谢天恩撰写的《美国幼稚园略述》,文中介绍了福禄倍尔遵循自然的原则。⑵文章指出,福禄倍尔以前,教授儿童的方法主要是训练,是以外因去熔化内因,是机械的方法。福禄倍尔认为,教育儿童的方法应由内及外,这是一切生物进化的所不能违背的法则。教育儿童就要顺应儿童心理的自然发展,发挥儿童内在因素的作用。⑶1914年,《教育杂志》发表无我的《德国柏林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馆》一文,宣传了真正的福禄倍尔的学前教育思想。⑷五四运动以后,在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中,吸取了福禄倍尔幼儿教育思想,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注重自然、尊重儿童自由等思想,已有不少教育家能够在理论上予以分析评判。(三)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传播

⑴在我国最奥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志厚,于1913年在《教育杂志》发表《蒙台梭利女史之新教育法》,同年又发表《蒙台梭利新教育之设施》,着重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的特色,蒙台梭利学校的教具,以及应用新教法取得的成就等。⑵1914年,但焘翻译出版《蒙台梭利教育法》。书中充分肯定了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根据儿童兴

趣,从儿童出发的教育方法,该书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方法原理,反对封建主义压制儿童地教育,希望蒙台梭利地教育法在中国推行。⑶在介绍和传播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热潮中,于1915年前后,江苏省教育会,开始设立蒙台梭利教育法研究会,研究蒙台梭利教育法。⑷1923年,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蒙养园招新生两班,试验蒙台梭利教育法,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当时广泛传播。⑸中国人自己引进的福禄倍尔教育思想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经研究和实际运用,发现其中有不合实际的和不科学的地方。

(四)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播

⑴实用主义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在中国兴起和广泛传播,是1919年杜威来华以后形成的。⑵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从做中学”等。其中“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稚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⑶杜威强调应把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组织到教学过程中去,真正训练出儿童的思考力和创造力。儿童中心论反对教育以成人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旧的旧传统,主张从儿童自发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这种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就是设计教学法。 ㈤儿童公育思潮

⑴19世纪末,康有为在写《大同书》时,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设计了儿童公养。公育的理想王国。“五四”前后,蔡元培等在批判旧家庭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儿童公育的主张,形成一股思潮。 ⑵蔡元培试图从教育本身的特点论述儿童公育的必要;恽代英从唯物史观上进一步阐述了儿童公育在教育上的价值。他们从不同角度说明儿童公育的必要。第一,教育的特殊智能看,儿童需要公育。第二,为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行儿童公育。第三,从家庭教育的弊端看儿童公育的必要性。儿童公育具体实施的办法,康有为、蔡元培等都曾有过设想,儿童公育虽然难以实现,但这种思潮却有重要意义。⑶儿童公育作为一种新思想,也引起了当时一些人的非议,提出改造封建大家庭与非儿童公育的主张

第二节幼稚园制度的实施

一、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行1929年9月《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拟定完成,并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

为暂行标准试验推行。于193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公布,称《幼稚园课程标准》,1936年又曾修正。这个“标准”,是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分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关于幼稚教育总目标,“标准”指出: (一)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 (二)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

(三)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

(四)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的改进。《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二、各类幼稚园的建立与发展

南京鼓楼幼稚园,是一所实验性质的幼稚园,陈鹤琴创办于1923年春。该园以研究幼儿心理与教育为中心。该园也与东南大学教育科的幼儿教育试验园地,从此也开创了大学进行幼儿教育的试验研究活动。该园的试验活动是多方面的,包括课程实验、行为习惯的培养、技能学习、幼稚生生火历的安排,幼稚园设备等。南京燕子矶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创办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时间是1927年11月11日。该园办学宗旨为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该园结合农村实际,确定保教内容,选取教学材料,草定幼儿生活纲要,分全年的、一月的、每周的,当天的四种。燕子矶幼稚园在幼稚师范教育上也曾做过一些实验,那就是用艺友制的办法训练艺友成为幼稚园教师。 三、幼稚园师资的培训1928年全国教育会议后,幼稚师范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培养的幼稚教育师资不断增加。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是香山慈幼院的一部分,创建于1930年,张雪门为校长。该校以培养幼稚师资为己任,最终目的是为实现全民的幼稚教育。教学酌采道尔顿制,但又较之灵活,尤其是重视学生教室外的活动,学校重视实行教学做的方法,还在校内设第一中心幼稚园。学制三年,但可分年结业。一年制为速成科,科任教幼稚园教师获助教。二年制为幼师科,科任教幼稚园主任。三年制毕业后,可兼任小学低年级及婴儿园教师。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师范学校。1943年改为国立幼稚园师范大学,并添设幼稚师范专科。该校的办学宗旨有三:一是培养幼稚园的师资与造就幼稚教育的人才;二是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教法方面的研究;三

是进行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从课程内容看,可分为精神训练、基本训练和专业训练三项。在训导工作方面,是要培养学生不厌不倦的态度和敬业、乐群、专业、创造的精神,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人,做现代中国人”。第6章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苏区的托儿所制度

一、 内务部颁发的《托儿所组织条例》 ⑴苏区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于1934年2月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它是红色政权颁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条例》的颁布开创了苏区的托儿所制度。⑵《条例》对托儿所的管理做出了较全面的规定,虽有不尽晚上的地方,但这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制度建设的开端,为学前教育随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⑶托儿所机构的建立最早成立的托儿所是江西瑞金的上屋子托儿所和下屋子托儿所。在设立的托儿所中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长期托儿所,大多是收养红军家属子弟。另一类是季节性托儿所,一般是在农忙季节开办,为广大妇女参加生产创造条件。 第二节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保育院制度 一、 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分会的成立1938年3月10日在武汉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该组织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国共两党合作的产物。 二、陕甘宁边区政府度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将实行儿童保育列为中心工作。同时又颁发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

三、多种形式保育机构的建立与发展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老解放区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兴盛期和过渡期。自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在各地区的分会成立以后,随即建立了一批著名的保育机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学前教育机构有多种类型:①寄宿制的保育院、托儿作,如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②单位间托儿所,如陕甘宁边区机关托儿所。③母亲变工托儿所、哺乳室,如边区银行托儿所。④化整为零的托幼组织,在一些局势不稳定、敌情变化较大的敌后解放区较多。⑤小学附设幼稚班(园)。

四、保育院的教育与教学(一)学前教育的目的始终以保育儿童身体。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发展儿童智力为目的。

(二)婴幼儿的保育保育儿童健康是保育院的首要

工作,主要是:1.尽一切努力保证孩子的营养2.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和管理制度3.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4.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三)婴幼儿的教育婴幼儿教育的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1.品德教育:保教工作者总结出了以下品德教育原则:热爱儿童;随机教育;站在儿童的立场教育儿童。2.智育: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不仅重视知识教育,也强调智力开发。 第三节老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

⑴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这一服务方向主要是通过解放妇女、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来实现的。

⑵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学的原则人民对学前教育的支持主要包括房屋、玩具设备、事务、医疗、人力、师资、掩护等多种不同的方式。⑶实施“保教结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⑷建立一支“一切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 第7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一节蔡元培的儿童教育思想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蔡元培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

二、“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论⑴1912年,蔡元培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文章。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力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实力主义教育即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美感教育即美育。世界观教育。⑵以上五育,蔡元培认为尽管它们各自的作用不同,然而均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须的,是统一整体所缺一不可的。⑶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思想,是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心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它体现了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改革封建教育的需要,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而对人才提出的要求,顺应了当时社会变革的潮流,为中国资产阶级创新教育体制提供了思想武器,也是改革学前教育的指导方针。

三、“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⑴1918年,蔡元培发表《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他认为新旧教育的不同在于:昔之教育,使儿童受教育于成人;今之教育,乃使成人受教于儿童。⑵他对违反自然,束约个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教育深恶痛绝。他主张新教育应反其道行之。蔡元培这种崇尚

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的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 四、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1919年,蔡元培在《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这篇演讲中,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针对上述情况他提出了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理想的。,他主张:不论那个人家,要是妇女有了身孕,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不用他的母亲照管。

五、倡导学前儿童的美育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育的首偿者。

第二节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生平和主要教育活动

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20世纪30、40年代我国幼教界的“南陈北张中的北张,

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张雪门根据教育目标的不同,把中国幼稚教育分为4类:①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的幼稚教育。②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指出教会办的幼稚园,都是以宗教为本位 ③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认识到儿童本位思想完全不适应我国当时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认为教育如果不考虑社会需要,那就没有多大效果。④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强调目前的儿童,便是下一代的民族,凡现时代中华民族应负的使命,儿童虽小,也决不例外。 三、论幼稚教育的行为课程⑴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什么是课程?张雪门认为:“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配置,用各种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动作。”什么是行为课程?他说:“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⑵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①“幼稚生对于自然和人事界没有明显的界限,他看宇宙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②“当幼稚生的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要考虑社会的需要,但更应强调满足儿童个体的需要。③“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的经验。”他非常注重幼稚园课程的整体性、个体性和直接性。

⑶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法他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所以行为课程

的教学法应当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根据设计精选有助于儿童发展的自然而良好的行为,并进行知道;在进行中必须把握住远大而客观的标准,并注意劳动中亦须劳心的原则。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基本思想是“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其目标兼顾个体和社会的需要,其内容来自周围生活环境,其方法采用单元设计教学法,其实施则以行动为中心。

四、论幼稚师范教育(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他认为幼师生的实习场所应有4种单位:1.中心幼稚园。2.平民幼稚园。3.婴儿保育院。4.小学。 (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在三年中,他规定第一学年每周实习为9学时,分三次进行。第二学年的实习时间则主要由学生自己支配。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实习,另一半时间到小学去实习。(三)关于实习的组织张雪门把上述这种实习计划,称为“有系统组织的实习”,他认为这种实习必须符合几个条件:第一必须有步骤,第二必须有范围,第三必须有相当时间,第四必须有适合的导师与方法。

第三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⒈生活教育理论

⑴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的。在批判传统教育基础上,陶行知曾接受了杜威的教育主张。⑵他在实践中认识到传统教育是新教育的绊脚石,就是被称为进步教育的实用主义教育也无法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探寻新路。他逐步酝酿一个新的教育理论体系,这便是在办晓庄学校时期所形成和确立起来的生活教育理论。

⒉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包括以下含义: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是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是使生活发出真力量的“真教育”。2.社会即学校。他认为应把受教育者放到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叫他们自由翱翔。这是陶行知苦心探索大众教育的“穷办法”。3.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就是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所有的问题都是从生活中发出来的。从生活中发出来的困难和疑问,才是实际的问题;用这种实际的问题来求解决才是实际的学问。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