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专题复习资料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世界文化专题复习资料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想与文化,而且还反映了西亚与地中海东部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 希伯来的文学思潮以宗教为中心,所编成的《圣经》成为后来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经典形成的土壤。1世纪,基督教兴起后,《旧约》与《新约》合起来,统称为《新旧约全书》. <新约全书>,<旧约全书>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学,构成欧洲书面文学的两大源头。欧洲中世纪的诗歌、戏剧、小说、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早期基督教吸收和继承了犹太教《旧约》中关于天堂、地狱、灵魂不死、神人出生的传说以及犹太教的教会形式与礼拜仪式,同时也吸收了某些东方古老宗教的仪式以及希腊唯心主义哲学中的柔顺、弃世、禁欲等教义。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督教的伦理思想和法律思想,具体表现为”十诫”:除天主外,不可有别的神;爱天主,天主必发慈悲,直至千代;的古称)的牧首为东正教名誉上的教主,圣索非亚教堂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

西部公教(即天主教或加特力教):以罗马梵蒂冈为中心,圣彼得大教堂是天主教的中心教堂。 新教:开始时以德、法、英、美为中心。包括:路德教派(德);加尔文派(法);圣公会派(英、美) 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罗马,东西两教派为了争夺大主教席位是天主教会与东正教会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和管理体制。它萌芽于公元二三世纪,公元4世纪基督教的教阶制参照帝国的官阶制度而逐步完备,到中世纪定型.

它大致由主教、神父、助祭三品位组成。

主教品位又分为教皇、枢机主教、宗主教、都主教 、总主教和一般主教。枢机主教,又称红衣主教,是天主教最高主教,由教皇直接任命。雕塑,大多以《圣经》为重要题材。大诗人但丁的《神曲》就利用了《旧约》的神话传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引用很多《旧约》的典故;17世纪英国诗人弥尔顿根据亚当、夏娃及基督教故事,创作了《失乐园》、《复乐园》;18世纪德国诗人歌德的《浮士德》中的魔鬼形象也来自《旧约》的《约伯记》。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也强调要学习《旧约》的写作技巧。《旧约》中的人物和典故,也曾多次被马克思、恩格斯引用。《旧约》至今仍受到各国人民特别是文学爱好者的欣赏。

第三节 基督教与基督教文化

1、基督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基督教和犹太教有密切的联系。它是由犹太教演变而来的。 犹太教的教义是狭隘的。它认为,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上帝的恩惠只给予自己选中的犹太人。这样就不能满足罗马帝国各种受难的人们的愿望。1世纪,罗马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罗马统治下的东方地区出现了传道者,说上帝之子耶稣在巴勒斯坦传道,教人要忍受痛苦,死后可升天堂。这一教义很快从西亚传到埃及、希腊、罗马以及欧洲和北非地区。新产生的基督教没有民族界限因而能够吸引罗马帝国各种受苦受难者。罗马帝国的受压迫的下层群众,无力在经济、政治、军事上获得解放,只能用宗教激情来表达、宣泄自己的理想与渴望。

9 / 12

不可妄称耶和华名;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证陷害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妻子、仆俾、牛驴,并他一切所有。 《保罗书信》中提出,基督之所以出世,不仅是为了安排以色列民族的命运,而且也是为了安排人类的命运。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上帝对各民族信徒一视同仁。教会领导人的社会成分也发生变化,他们不再反抗压迫,而是向罗马皇帝和教团说教,宣扬基督教的信仰内容和制度习俗的合理和无害,力图消除反教者的误解,以博取宽容和同情。

2、耶稣(Jesus)其人

耶稣,希腊语叫基督,希伯来语叫弥赛亚。基督教宣称耶稣为拯救人类苦难而在童贞女玛利亚身上降生,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宗教。一般认为耶稣约于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4年间生于罗马帝国的属地。《新约全书》以耶稣诞生为公元元年,公元前即耶稣诞生之前。 耶稣30岁时,深感他所进行的传道事业需要人们的帮助,因此他选中12个门徒,最先的4个门徒是彼得、约翰、安得烈、雅各,他们都是渔人,后有保罗、犹大等,他们到处宣传天国的福音。 3、教派、教阶与教仪

(1)基督教派:东部正教、西部公教、新教

东部正教(即东正教或希腊正教):曾以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

(实际上是政治权力之争)而造成矛盾重重。1054年,君士坦丁堡主教(迈色路拉里乌)和罗马教皇(利奥九世)因争夺教会权力,双方相互革除教籍,从此,东西教会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称正教(即东正教),同自称公教(即天主教)的西部教会相对峙. 正教不承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中世纪时,正教是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国教。1453年,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俄国。沙俄把它定为“国教”,号称莫斯科为第三罗马。18世纪后,东欧有些国家正教也宣告在行政上对君士坦丁堡独立.

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俄罗斯正教正式派传教士团来到中国,并开始在中国北部一些地方建立东正教会。

以西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为罗马公教(有时也称为“旧教”,以区别于基督教新教),于1582年(明朝万历年间)由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传入中国,中国信徒把上帝称为天主,故称天主教。

天主教除崇拜上帝和耶稣基督外,还尊玛利亚为“圣母”。强调教徒必须服从教会权威,声称教皇有受自天主的神秘权力,可以代表天主对人定罪或赦罪,并规定一整套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中世纪时,天主教在西欧各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 (2)教阶制

都主教是负责京都或大都市的主教。总主教俗称大主教,是负责一个省的主教。一般主教,通常是负责一个教区的高级僧侣。 神父,又称神甫或司铎。 助祭主要指一般的修士、修女、牧师等,是修身为教会服务的传教人员。

而东正教设有牧首、大司祭、辅祭等。

基督教会是三大宗教中的最大国际团体,有较严密的组织。在教阶中,教皇自称是天主教的最高首领,是“基督在世的代表”。教皇由枢机主教中产生,终身任职。罗马教廷设在罗马西北的梵蒂冈政权形式采用封建君主制,它统治着世界各地的天主教会。 (3)教仪

东正教与天主教都主张教徒参加宗教仪式,做所谓“七件圣事”:洗礼、圣体血(或圣餐)、坚振礼、告解、授圣职礼、婚配礼和终傅。 ①洗礼:在婴儿后脑壳上滴几点冷水,或受洗者全身浸入水中片刻。水被认为能洗去婴儿身上的大罪并由圣子代为承受。所谓大罪是在父母想生孩子前犯下的。只有举行洗礼仪式才能使婴儿或入教者的原罪和本罪得到赦免,否则,上帝不准他入乐土。

②圣体血(或圣餐):基督受难前夕与门徒晚餐时,手持面饼和葡萄酒祝祷后分给门徒们吃,并称“这是我的身体和血。”后成为新教(德、法、英、美等国教派)的一

种宗教仪式。

③坚振礼:由主教按手并敷油于教徒头上,以坚定信仰,或坚固已分享的生命。

④告解:包含忏悔、告罪、补赎三部分。教徒向神父告明对上帝犯的罪过,并表示忏悔,神父对教徒所告明的罪过则应绝对保密。 ⑤授圣职礼:使人分享基督的司写天地末日的景象,预言罗马终归倾覆,末日审判和新天地终将自天而降。《新约全书》用希腊文写成,写作时间大约为1世纪的中叶至末叶。 (2)教义

基督教各派共同信奉的教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三位一体说:上帝是由圣父、可作假见证;不可贪恋他人的财物。

第四节 伊斯兰教与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教由穆罕默德创建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地。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东南欧,以亚洲最为盛行。

1、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安宁等社会改革和主张,激起了阿拉伯人民对伊斯兰教的向往。后来他号召所有穆斯林,不分种族部落,团结一致贯彻“穆斯林都是弟兄”、“你们要一同抓紧安拉的准绳,不要分裂”等原则,建立起以穆罕默德为领导核心的穆斯林公社。

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领10多祭职务。

⑥婚配:使夫妇与天主缔约,负起造生及传递人类生命的责任。 ⑦终傅:教徒临终时,神职人员用香液的橄榄油,敷擦病人的耳、眼、鼻、手、足等,并念一般祈祷经文,以赦免病人的一切罪恶和临终前的痛苦,以安心去见上帝。 唱赞歌:实际上是对基督教徒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十字架:原是古罗马的残酷刑具。基督教认为,耶稣为替世人赎罪,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故基督教应用十字架作为信仰的标志

教徒在祈祷或唱赞歌等仪式结束时,齐声说“阿门”,意为“真诚”或“诚心所愿”,即表示希望一切祈祷能够得到上帝的保佑,以求实现自己的愿望。教徒应参加一系列宗教拜仪式,教徒才能受到基督的宠爱和保佑。实际上这是为加强对教徒的思想与组织的管理,以巩固教会在组织上的地位。 4、基督教文化 (1)《圣经》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被奉为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它包括《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两部分。《新约全书》共27卷,包括: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书信体教义著作和启示书。

《福音书》4卷,即《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和《约翰福音》,分别由耶稣12信徒中的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个人写成,总称“四福音书”,其内容主要是记载耶稣生平与教训。 《启示书》1卷,用形象化语言描

10 / 12

圣子、圣灵组成的三位一体。 (2)上帝圣父,是“天地的全能的创造者”;

(3)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称为圣子,也是上帝的“道”; (4)“道”通过玛利亚圣母感受圣灵,降世人间,传播福音,并通过自我牺牲,拯救世人。 “三位一体”是基督教的根本教义。它认为圣父、圣子、圣灵是三位一体的神。三位一体的上帝为创造和管理天地万物的主。 原罪与救赎说:《圣经》宣传,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不听上帝的吩咐,偷吃了伊甸园知恶树上的智慧果,犯下了罪行。因此,基督教认为罪性是人的本性。人类的始祖犯下了罪,这种罪代代相传。人一出生就是罪人。就必须忍受一切苦难,只有信仰耶稣,才能使灵魂得救。 天堂、地狱说:基督教认为,只有一切服从上帝的安排,死后灵魂才能升入天堂 ,否则就要被抛入地狱。信在今朝,见在来世,这是基督教信仰的实质。

逆来顺受说:《圣经》教人要“爱人爱己”,“要爱你们的仇敌”,“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做仆人的要用诚实的心听从你们自身的主人,好像听从基督一般”。

基督教的教规及理论来源: 古犹太教的十诫,但对十诫给予不同的解释,即所谓“八不二要”: 除上帝外不可信别的神;不可造拜偶像;不可妄称上帝的名字;要守安息日为圣日;要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

(1)伊斯兰教的产生是阿拉伯社会统一的要求.。阿拉伯半岛面积是欧洲的1/4,但多数地区是沙漠,骆驼成了主要交通工具。只有东南一线的也门、汉志地区(沙特阿拉伯西北部)是绿洲,有农业、商业,被称为阿拉伯福地。阿拉伯民族由贝杜因人与古莱西人构成。他们各据一方,经常发生战争,致使生产停滞,社会动荡,生灵涂炭。

公元6~7世纪,拜占庭(东罗马)和波斯两大帝国为了争夺也门到叙利亚的商道入侵阿拉伯。为了抵御外族侵略,阿拉伯商人及其他各阶层的人民迫切要求统一。阿拉伯半岛原始宗教盛行,人民崇拜各种自然物体,相信神灵,同时,各部落都有自己的部落神,多神教局面的存在,既不利于消除氏族间的仇杀,也不利于实现政治统一和社会的安宁。

作为商业贵族的穆罕罕默德顺应这一历史进程和客观要求,努力谋求实现政治统一。谋求政治上的统 一,首先需要宗教信仰的统一。于是,他以“安拉惟一”为号召,结合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教义创造了伊斯兰教。

(2)伊斯兰教的产生促进了阿拉伯社会的统一

伊斯兰是阿拉伯文ISLAN的音译,意为顺从,他开始传教时只在至亲好友中进行,612年开始向麦加居民公开传教,他宣称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他自己则是安拉的最后一位使者,传布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提出禁止高利贷,买卖公平,制止血亲复仇,实现和平与

万穆斯林到麦加进行了一次改革的朝觐,史称:“辞别朝觐”。同年6月,穆罕默德病逝。至此,伊斯兰教已初步形成。

随着阿拉伯半岛境内多神教的统一,阿拉伯半岛也统一了。8世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正式建立。 2.伊斯兰教文化

(1)《古兰经》: “古兰”一词是阿拉伯文Quran的音译,意为宣读、诵读。该经不仅是一部阐述伊斯兰教教义的宗教经典,亦是一部政治文献。

伊斯兰教国家的法学、伦理学、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个人的衣食住行的规范在这里都有规定。一些伊斯兰国家将它作为国家立法的首要依据或以有关内容作为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指导原则。《古兰经》汇集了古代阿拉伯的神话、传说、律例故事与历史,反映了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半岛的社会现实和伊斯兰教传播过程中的斗争概况。它是第一部散文形式的阿拉伯文献,是阿拉伯文学与语言的典范,《古兰经》已被翻译成世界多种文字,其中包括汉语和维吾尔语的译本。 中国《古兰经》的译者马坚教授评介说:“凭着这部《古兰经》,穆罕默德在23年之中把一盘散沙似的阿拉伯人鼓铸成一个坚强的民族。凭着这部《古兰经》,阿拉伯民族在百年之中解放了亚非欧三洲上被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所奴役的几百万人民。后来,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文艺复兴。

阿拉伯人为了使新入教的各民族和自己的子孙能正确地了解《古兰经》经义,而草创阿拉伯的文字学、文法学、修辞学、圣训学、教律学、法理学、教义学,并且记载穆罕默德的遗教,以及阿拉伯的民间歌谣、传说和故事。因此,阿拉伯语的学科和伊斯兰教的学科,都是以《古兰经》为中心的。故《古兰经》在阿拉伯文学史上,在伊斯兰文化史上,都占一个极其重要的地位。” 聚礼,成年男女到清真寺,那里无贵贱之分,全是兄弟姐妹。每年开斋节(伊斯兰教历10月1日)和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要举行会礼。

斋功:斋戒是赎罪形式的一种,每年伊斯兰教历9月斋戒1个月;每天从黎明到日落,斋戒期间白天不吃饭,不喝水,不行房事,晚上集体吃斋,斋期满,即行“开斋节”,非常隆重。

语为人治病。由于“以善道教化天下”,故徒众数十万,多属下层群众。

道教又可以分为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教派。全真道为出家道士,蓄发、须,头顶挽髻,素食,重修行。正一道为在家道士,主要从事斋醮活动。斋醮也叫道场,有唱诵、舞蹈、乐器伴奏等仪式。两派都以太上老君、玉皇大帝为最高天神。 2、道教产生的思想渊源

佛教传入后,道教与佛教也互有渗透。道教模仿佛教仪式、戒律,建立起祈祷、礼拜、诵经、斋戒等一套完整的规仪戒律。 3、道教的经典与教义 (1)经典

老子《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文》),还有《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道藏》是道教经典的汇集,总计5485卷。宋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225说:“道家之术,杂而《圣训》主要内容是穆罕默德及其默认弟子的言行和传教过程的综合记录,是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和社会、宗教制度的阐述.。它作为《古兰经》的补充和解释,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教经典。 (2)伊斯兰教的教义 五条信仰和五功。

五条信仰:即信仰安拉、信仰天使、信仰经典、信仰穆罕默德先知、信仰后世。这五条信仰是穆罕默德在传教中参照犹太教与基督教的教义创造的。

信仰安拉特别强调安拉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恩养者,是全能全知、大仁大慈、赏善罚恶、无所不在的宇宙惟一的主宰,而穆罕默德是安拉之道的使者或先知,是沟通神与人的中介。

五功是穆斯林的五项宗教功课。 念功:又称证言,是穆斯林对自己信仰的表白,“我作证:除安拉外,再没有神;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中国穆斯林称这一证言为清真言。任何人只要接受这一证言,并当众来背诵,就可以成为正式的穆斯林。这两句话,是一个穆斯林生下来听到的第一句话,又是他临终时听到的最后一句话。 拜功:每个穆斯林无论在什么地方,每天都要朝麦加克尔白神庙方向礼拜五次,晨(破晓)、晌(中午)、哺(下午)、昏(日落)、宵(晚间)各一次。仪式很简单,立正、鞠躬、跪拜,口中以阿拉伯语默诵念功中那两句清真言。每星期五举行一次

11 / 12

课功:也叫天课,指穆斯林向伊斯兰教会纳税,原为一种慈善行为,号召有钱人自由施舍,后发展成为按不动产的比例征收的宗教税。 朝功:又称朝勤。每个穆斯林在身体健康、经济条件许可时,一生至少朝拜麦加圣地一次,膜拜克尔白黑陨石。吻“黑石”是阿拉伯游牧民族最重要的宗教仪式。 圣战功:专指保卫伊斯兰教或反对异教迫害的战争,是穆斯林为伊斯兰教,为“真主”而进行的最神圣的战争,也是该教的军事制度。

第五节 道教与道教文化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经籍、道义,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医学、天文、地理、民俗、民族关系和农民运动等方面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

1、道教的初创

道教产生于东汉,兴起于隋唐,到明代中叶有进一步发展,明中叶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初始时期可分为两派:五斗米道和太平道。 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是张陵于东汉顺帝(126~144年在位)时在四川鹤鸣山创立的,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太平道——是张角于东汉灵帝(167~189年在位)时所创,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张角自称大贤良师,教病人叩头恩过,用符水咒

(1)古代巫术鬼魂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视日月星辰、江河山岳、祖先为神灵,对它们进行崇拜和祭祀,逐渐形成了天神、地神和人鬼的神灵系统观念。

殷人认为巫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巫师可以交通神鬼,能降妖、解梦、预言、祈雨、医病、占星。春秋战国时代,楚人也重巫,《楚辞》中多有巫觋(xi阳平)降神的描写。祈祷、降神、禁咒之巫风,是道教的一源头。

(2)神仙传说和方术活动:神仙传说多出自楚文化与燕齐文化。在《庄子》和《楚辞》中有关于神仙的言论及生动浪漫的神游故事的记述。燕齐地处海滨,有海市蜃楼的幻想、航海控险的神秘,还有三神山(蓬莱、方丈、昆仑)的传说,燕齐一带的神仙之士传说成仙的方术,神仙方士后衍化为道士,也成为道教丹鼎派形成的直接来源。 (3)荆楚文化中的道家哲学:《老子》、《庄子》、《列子》、《文子》等书中所体现的思想,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汉代经学思想: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大讲阴阳五行的 谶(chen 去声预言)纬之学和君民协调。五斗米道张鲁作《老子想尔注》,也提倡忠孝仁义。晋代葛洪说,求仙“要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北魏嵩山道士寇谦之的天师道以礼乐为首.

南朝宋末道士顾欢著《夷夏论》排斥佛教,以华夏正统继承者自居。

多端。”《道德经》为道士必须习诵的功课。 (2)教义

追求人人安居乐业,没有病灾旱灾,没有瘟疫,没有战争的太平世界;追求的是一个得道成仙,过上仙人的生活的仙境世界,如36洞天、72福地即道教的理想境地。东汉末以来的太平道信徒们,便为此而奋斗终身。

道教追求乐生、重生和长生不死。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老子想尔注》就把《老子五千文》中的“天大、地大、王亦大”改为“天大、地大、生大”,认为生比五重要。《道藏》的首经《元始无量度人经》也强调“仙道贵生”,其养生之术如服食、行气、守一、外丹、内丹、辟谷等,名目繁多。

强调我命在我,不属于“天”:自己的寿命长短不是靠天决定,而是靠个人修炼。万物有灵论:多神教,最高的神仙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以下有36天帝,还 有大明,夜明天神,北斗之神,五星五行之神,风雨雷电之神,四海诸神,城隍土地之神等。 4、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1)道教与政治思想:道教依附于政治,道教首领对封建君主也有巨大影响。南朝道士陶弘景虽隐居茅山,但有关军国大事梁武帝往往向他咨询,陶因之被称为“山中宰相”。

道教的长生不死之术,为封建君主提供了精神支柱,从秦始皇、唐

玄宗、宋徽宗到明嘉靖皇帝,都想长生不死,派人四处求仙求药;道教的太平思想,多次被农民起义利用作为反抗封建朝廷的武器;道教的多神崇拜,使广大汉族农村神庙林立,除天地君亲师外,诸如门神、玉皇、玄女、财神、灶神、雷公神、后备急方》是中国第一部急诊手册;陶弘景著的《本草经注》、孙思邈著的《备急千金要方》等。中国传统气功学多来自道教的内丹学,以吐故纳新,养气守静为主旨。功学是积精气之学,具有一定的科学与实用价值。

世。道教追求今世的满足与完善;道教把长生不死,得道成仙视为最高目标。基督教重来世,以来世彼岸的天堂为永生的最高目标

关帝、土地、城隍、文昌、药王神等,对民间的信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的民间神话和传说在中国几千年盛行不衰。 (2)道教与文学艺术

道教对民间文学影响很大,以宣传道教教义、神仙出世思想为题材内容的各种文学作品最丰富,如八仙庆寿,八仙过海等许多动人的故事,广为流传。李白号称谪仙人(谪降人世的神仙).有诗云:“余尝学道穷冥筌,梦中往往游仙山。”元剧《张天师夜祭辰钩月》、短篇小说《唐明皇好道集奇人》和章回小说《七真传》、明清四大奇书等亦都反映了道教思想。《聊斋志异》借鬼神狐怪讽刺现实,也多取材于道教仙语。

(3)道教与民俗文化

道教在城市普通百姓与广大农村中得到广泛流传。在农村,天灾疫疾、斋醮祭祀、求福免祸、丧葬等多请灭法道士诵经修祠,超度亡灵;春节以道观为基地举办庙会。清代北京,正月以白云观为中心举行燕九节。

旧时扬州地区,二月过土地生日,三月过东岳生日,四月过神仙生日,五月过关帝生日,六月过药王生日,八月过灶君生日。行业神崇拜,多为道教尊神,如有铁匠崇老君、染匠崇梅葛仙翁,刺绣崇妃绿仙女,墨匠崇吕祖,剃头匠崇罗祖大仙,文具商崇文昌帝君等。

(4)《道藏》不仅是道教典籍的汇集,还容纳了其他各类学术著作成果。道士为追求长生成仙,继承和吸取中国传统医学的成果,极重视养生健康与发展医药。许多道士就是著名的医药学家,如葛洪著的《肘

12 / 12

道教讲求炼丹,其中的外丹黄白术就是古代的化学实验。《道藏》的许多外丹书为中国古代化学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参同契》是公认的世界炼丹史上最古的著作.《真言妙道要略》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火药实验。

第六节 中西方宗教之比较 道教与基督教在地位、组织、理论上的比较:

地位:在西方,教会有大批地产,与王朝长期对抗和勾结,即所谓:“政教之争“、”政教合一“,甚至神权超过王权;在中国,神权与王权是统一的,一般说来,王权大于神权。

组织:基督教有严密的组织,有庞大的神职人员,罗马教廷成为国际性的天主教中心;中国的道教,组织松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 理论:基督教有系统的理论,对宗教的基本命题,如人与神,灵魂与肉体,苦与乐,生与死,天堂与地狱等都有系统的论述;中国道教虽有经典教义和宗教理论,但缺乏体系。中国人的宗教观念较为淡薄,不像有的西方人一生都受到宗教思想的支配。

信仰:中国道教重视人本,西方宗教具有神本主义特征。中国道教认为“一切万物,人为最贵”,“万物以人为贵,人以生为宝”。人通过修炼道术,就能得道成仙,道教的神仙是人可以修炼而成的,是追求健康的人生。以修身积德为长生成仙的必要条件。基督教的上帝被奉为宇宙惟一的真神,是万物的创造者、支配者,一切都从上帝出发,也以上帝为最终目的。

中国宗教重现世,西方宗教重来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