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习题集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生化习题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1-30 A、C、A、D、A、A、D、B、B、B 31-34 D、D、A、D 二、填空题

1、脱氧胸苷三磷酸(或三磷酸脱氧胸苷) 尿苷二磷酸(或二磷酸尿苷) 2、DNA(或脱氧核糖核酸) RNA(或核糖核酸) 3、7-甲基鸟苷三磷酸 -CCA-OH

4、三叶草 氨基酸臂 反密码环 倒L 5、3’,5’-磷酸二酯键 共轭双键 260 6、mRNA tRNA rRNA

7、右手双螺旋 氢键 碱基堆积力 8、核苷酸 碱基 戊糖 磷酸 9、脱氧核糖 碱基 三、名词解释

1、增色效应:在DNA解链过程中,由于有更多的共轭双键得以暴露,含有DNA的溶液在260nm处的吸光度随之增加,称为增色效应。

2、Tm值:是指DNA双链解开50%时的环境温度。

3、DNA变性:是指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双螺旋DNA 分子被解开成单链的过程。 四、简答题

1、DNA二级结构模型名称是什么?结构要点有哪些?

DNA二级结构模型名称是右手双螺旋,结构要点包括以下几点:

(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一条为5’→3’,另一条为3’→5’)的脱氧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围绕同一个假想的中心轴形成右手双螺旋结构。

(2)由脱氧核糖和磷酸间隔相连而成的亲水骨架在螺旋分子的外侧,而疏水的碱基对位于螺旋分子内部,碱基平面与中心轴垂直。两条链同一水平面上的一对碱基借助于氢键相连,并且总是A与T、G与C配对相连。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两配对碱基称为互补碱基,这一规律称为“碱基配对规律”。 (3)DNA双螺旋的表面形成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大、小沟携带了其他分子可识别的信息,蛋白质分子就是通过这两个沟与碱基相识别的。

(4)双螺旋的直径为2nm;两相邻碱基对形成的夹角为36°,因此,螺旋旋转一周有10个碱基对;相邻碱基平面间隔0.34nm,螺距为3.4nm。

(5)双螺旋结构比较稳定。横向维系力是配对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纵向维系力是碱基堆积力。

2、真核生物成熟mRNA的加工过程包括哪些? (1)5’-末端加一7-甲基鸟苷三磷酸的帽子结构。 (2)3’-末端加一多聚腺苷酸的尾巴结构。 (3)剪切掉内含子,连接外显子。

第三章 酶

一、选择题

1-10 C、D、D、A、D、B、D、D、E、D 11-20 B、D、D、C、B、D、A、C、A、A

21-32 A、B、D、E、C、B、C、B、B、A、E、B 二、填空题

1、结合基团 催化基团

2、辅酶 辅基 3、活细胞 蛋白质 4、单纯酶 结合酶 5、二氢叶酸合成 6、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7、不可逆性抑制作用 可逆性抑制作用 8、酶蛋白 辅助因子 9、解磷定

10、酶蛋白 辅助因子 没有 两者结合在一起 11、V=Vmax[S]/Km+[S] Km

12、高度的特异性 高度的不稳定性 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13、可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特性不同的一组 两 五

14、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15、增大 不变 16、变构调节 17、竞争性抑制 18、活性中心 三、名词解释

1、酶原与酶原的激活: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只是酶的无活性前体,此前体物质称为酶原。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向有活性酶转化的过程称为酶原激活。

2、酶的活性中心:指由一级结构上相距可能较远、在空间结构上彼此靠近的必需基团组成的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具有特定空间结构的区域,。

3、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4、辅酶和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以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的辅助因子称为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方法除去的辅助因子称为辅基。

5、变构调节:一些代谢物可与某些酶的活性中心外的某部位非共价可逆结合,引起酶的构象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活性,此种调节方式称变构调节。 四、简答题

1、酶促反应的特点是什么? (1)高度的催化效率 (2)高度的特异性 (3)高度的不稳定性 (4)酶活性的可调节性

2、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抑制剂、激活剂。 3、简述磺胺药抑菌作用原理。 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结构相似,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性结合细菌二氢叶酸合成酶的活性中心,抑制细菌二氢叶酸以至于抑制四氢叶酸合成,干扰一碳单位代谢,进而干扰核酸合成,使细菌生长受到抑制。

4、请写出米氏方程,说明Km的意义。

V=Vmax[S]Km+[S]

Km的意义:

(1)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Km只与酶的结构、酶催化的底物和反应环境(如pH、温度等)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

(2)Km可用来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Km值愈小,表示达到最大反应速度时所需的底物浓度愈低,酶与底物的亲和力愈大。反之,Km值愈大,酶与底物的亲和力则愈小。 (3) Km值可用来判断酶的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如果一种酶同时有几种底物时,对每一种底物都有特定的Km,其中Km最小的底物则是该酶的天然底物或最适底物。

5、有机磷农药杀害虫机理?

农药1059、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化合物能特异地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的羟基结合,使酶失活。造成乙酰胆碱在体内积蓄,出现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而出现一系列中毒症状。

6、什么叫酶原与酶原激活,酶原激活的机制,及生理意义。

有些酶在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无催化活性,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转变为有活性的酶。这种无活性的酶的前身物称酶原(zymogen)。酶原转变成有活性的酶的过程称为酶原的激活。

酶原激活的实质就是酶的活性中心形成或暴露的过程。

酶原的激活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避免细胞产生的蛋白酶对自身进行消化,使酶在特定部位和环境中发挥催化作用。如消化腺的蛋白水解酶以酶原的形式分泌。临床上急性胰腺炎就是因为某些原因引起胰蛋白酶原等在胰腺组织被激活所致。此外,酶原可视为酶的贮存形式。如参与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的酶类以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从而保证血流畅通。一旦需要便迅速转化为有活性的酶,发挥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

7、什么是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同工酶是由哪两种亚基组成?在心肌,肝和骨骼肌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哪种含量比较丰富?测定血清中同工酶活性变化有什么临床意义?

同工酶是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一级结构不同的一组酶同工酶(isoenzyme)是指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乳酸脱氢酶是由骨骼肌型(M型)和心肌型(H型)2种亚基构成。其亚基按不同比例组成了五种同工酶,即LDH1、LDH2、LDH3、LDH4和LDH5.

在心肌细胞中LDH1含量最高,而在肝和骨骼肌细胞中LDH5含量丰富。

同工酶测定已成为临床诊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某组织病变时,存在这些组织中的某种特殊的同工酶就会释放出来,使同工酶谱发生改变,测定血清中相应同工酶谱能较准确地反映病变的部位和损伤程度,有助于疾病诊断。如正常血清LDH2活性高于LDH1,心肌梗死时细胞内LDH1大量释放到血液,使血清中LDH1活性高于LDH2,而肝病时LDH5活性升高。

第四章 糖代谢

一、选择题

1-10 E、C、A、A、E、E、E、A、B、B

11-20 B、C、C、A、C、E、ABDE、E、B、B 21-30 B、C、E、E、E、C、B、B、D、B 31-40 B、D、A、A、B、C、C、B、A、C 41-43 A、D、ABD 二、填空题

1、己糖激 6-磷酸果糖激 丙酮酸激 6-磷酸果糖激 2、胞液(或胞浆) 线粒体 3、葡萄糖-6-磷酸 4、糖酵解 UDPG 5、三羧酸循环 6、合成糖原储存

7、柠檬酸合酶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8、胰岛素

9、无氧氧化 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糖异生 10、异柠檬酸脱氢酶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 11、6-磷酸葡萄糖 5-磷酸核糖 NADPH+H+ 12、丙酮酸 丙酮酸 乳酸 13、糖异生

14、3.89-6.11mmol/L 16、2 4 1 三、名词解释

1、糖异生:指从非糖化合物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2、糖酵解:在缺氧情况下,葡萄糖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 3、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4、糖的有氧氧化:指在机体氧供充足时,葡萄糖彻底氧化成H2O和CO2,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机体主要供能方式。

5、巴斯德效应:指有氧氧化抑制糖酵解的现象。

6、Cori循环:肌肉收缩通过糖无氧氧化生成乳酸,乳酸透过细胞膜弥散进入血液后,再入肝异生为葡萄糖,葡萄糖释入血液后又可被肌肉摄取,由此构成了一个循环,称为乳酸循环,又称Cori循环。

7、糖原分解: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8、三羧酸循环(TCA循环):指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缩合生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反复的进行脱氢脱羧,又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循环反应的过程。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糖、脂和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的共同通路?

糖、脂和蛋白质可氧化分解为共同的中间产物乙酰CoA,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

2、写出糖酵解及三羧酸循环中发生底物水平磷酸化的酶促反应。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