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商务英语教程第三册课文译文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新世纪商务英语教程第三册课文译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欧洲大陆国家普遍认为,经济学所涵盖的概念比金钱更广泛。在与英美资本家的辩论中,老谋深算的锦衣玉食者往往把“生活质量”的提高作为经济增长变慢的借口。但现在,曾一度被认为追求物质享受的英国保守党的最新领导人戴维卡梅伦提出用“健康”这一概念来替代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此同时,在美国,不平等待遇、超负荷工作和繁荣的其他隐性成本也在中期选举中被广泛讨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已取代对传统身体健康的关注并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对那些富裕但没有满足感的婴儿潮世代尤其如此。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新兴的幸福学。幸福学是心理学和经济学的综合。1972年以来,这一理论的追随者每一两年对数千名美国人进行调查,提问一些简单的、大众化的问题,如:“总的来说你觉得目前过得怎么样–觉得很幸福、比较幸福还是不太幸福?”并由此得到大量的调查数据。一些结果并不令人吃惊:富人比穷人更幸福。但需要解释的矛盾出现了:富裕国家在变得更加富裕的同时,却并没有更加快乐。不论在美国还是日本,幸福指数一直没有变化。

幸福学对此种现象提供了两种解释。它指出,资本主义善于将奢侈品变成必需品–使大众享受到了精英才能享受到的东西。但资本主义的另一个负面是它使人们把曾经遥不可及的东西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了。他们从未想过装饰品如今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人们陷入了一个怪圈:随着生活标准的不断提高,他们也对由此产生的乐趣习以为常。

资本主义使消费品大众化的能力也有其局限性。许多人们最珍视的东西–高端工作、最好的教育或独有的住所–从其必要性看是一种奢侈品。例如,当精英教育被提供给所有人时就不能再称其为精英教育。这些“身份商品”,正如它们的名字一样,是限量供应的:只有在别人不能享受他们时你才可以享受。得到它们需要付出的金钱和努力的多少取决于你的对手付出得多少。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这些结果对他们长久以来坚持的信条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传统的悲观科学认为人们知道自己的兴趣,而且最好是让他们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他们工作多久、购买什么是他们自己的事。通常经济学家应该试图去解释他们的决定,而不是与他们争吵。但新兴的幸福学专家却不太愿意遵从人们的选择。

拿工作来说吧。1930年,约翰·梅纳德·凯因斯曾想象,国家越富裕,人们就会从辛苦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去享受生活中更美好的事物,生活就会越安逸。然而,大多数人仍然追求一种令他们更体面的转变。他们努力工作来获得他们认为能带来快乐的东西,结果却发现自己的劳动果实很快变得索然无味。他们也渴望达到更高的社会地位,但这样做迫使他人不得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奋力赶上,所以每个人都有所失。

但不是说工作少意味着快乐多。在美国,每周工作日减少后,多出来的时间被无休止的看电视所填充。至于幸福感,其他一些研究表明,不再工作的老年人往往比还在工作的同龄人更早死亡。事实上,幸福经济学的另一研究领域是致力于工作所带来的非经济收益:大多数人享受做点工作,有些人甚至是热爱工作。

对于资本主义奢侈的物质享受追求,即使亚当·斯密也颇有微词。“有多少人把钱花在那些无聊的小玩意从而毁掉了自己?”他抱怨说。很难说金字塔型的茶包(花费巨额成本开发四年之久)给人们增加了多少幸福。但是如果资本主义时常说服人们购买他们想象中想要的东西,它也在利用人们未曾意识到拥有的品味和智能。在艺术上,这被称为“创意”,是值得尊敬的。但在商业上应把这称作“猎奇”并时刻遭到摒弃。但是没有追求物质改善的强烈欲望,人们可能还穿着羊毛内衣在博格诺而不是在不丹度假。那样又有什么好处呢?

利基资本主义的快乐

如果经济增长不能给人带来幸福,滞涨也很难奏效。僵化的社会小心翼翼地给予身份商品更多而不是更少的保护。另一方面,繁荣经济创造出被生物学家称为生态位的“错综复杂的组合”,它们之间没有明确的层次。乔治·梅森大学的泰勒·考恩指出,美国有超过3000

个名人堂,它们纪念每一个人,从摇滚明星、运动员到赶狗拉雪橇的人、泡菜包装工人和会计。在这样一个社会,大家都希望成为自己特殊群体的顶尖人物,即使他看不起的那些人自认为出类拔萃,与众不同。

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在发展的同时没有给人带来幸福。如果因此而挑剔它的不足是对它要求过高。资本主义能让你富裕。它也给你选择幸福不幸福的自由。再向它提出任何其他要求则是勉为其难了。

第五单元

从崇高到通俗

课文 1

电影百年1

苏珊·桑泰格

范悦 译

电影百年似乎像一个生命周期:不可避免的诞生、不断累积的辉煌并在过去十年开始屈辱的、不可逆转的衰落。这并不意味着不会再有可以欣赏的新电影。但这样的电影将会不仅仅是例外,任何一种艺术的伟大成就都是如此。它们是不得不对现在统治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的准则和惯例进行英勇反抗的产物。普通的电影,纯粹是为了娱乐(即商业)的目的制作的电影将继续是惊人的无知,绝大部分不能成功地吸引观众。电影曾经被认为是20世纪的艺术,在本世纪结束时,现在看来它似乎是一种颓废的艺术。

也许不是电影,而是对电影的热爱,一种由电影所激发的非常具体的爱消逝了。每一种艺术都培育了其狂热的爱好者。但是,电影激起的爱很特别。它基于这一信念——电影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形式的艺术:典型的现代化、特别易于理解、诗意、神秘而且有道德,所有这些特征并存。电影有信徒(就像宗教)。电影是十字军远征。电影是一种世界观。诗歌或舞蹈爱好者不会认为只有诗歌或戏剧或舞蹈。但是电影的爱好者会认为只有电影。对电影爱好者来说,电影将一切纳入其中。电影是艺术之书,也是生活之书。

正如许多人已经注意到,一百年前电影制作从诞生起就合宜地启动了两种模式。在电影诞生那一年,即1895年,制作了两种电影,提出了电影可能有的两种模式:电影作为真实、对未改编成舞台剧的生活的转录,或者作为一种发明、一种技巧、一种幻觉和幻想。但这两种模式从未真正对立过。在那些观看卢米埃兄弟制作的电影《一列火车在Ciotat车站进站》的第一批观众看来,电影对平凡景象的传输是一个梦幻般的经历。电影的诞生令人惊异,人们惊异于现实能被如此神奇地直接转录。所有的电影都是为了延续和重塑那种神奇的感觉。

一切都从一百年前火车驶入车站的那一刻开始。人们把自己融入电影,当火车似乎朝他们开来时,大众兴奋地大声喊着,事实上迅速低头躲避。直到电视的出现使电影院空无一人,正是从每周去看电影,你学会了(或试图学习) 怎么走路、抽烟和亲吻,怎么去战斗和承受苦难。无论你从电影中带回家的是什么,都只是将自我消融在不是你自己生活的更广阔体验的一部分,这也是电影经验所体现的更具包容性的一种欲望。你想被电影绑架。最强烈的体验就是沉溺于银屏,听任它带你到天涯海角。

被电影绑架的第一个先决条件是被实际存在的影像所征服。“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在电视上看一部伟大的电影并不算真的看过那部电影。这不仅是规模的差异:在电影院看比你人要大的影像,与在家里看电视盒子里的小图像,个中差异显而易见。虽然电影已经不再具有标准尺寸,家庭影院的屏幕可以和客厅或卧室的墙壁一样大,但你仍然是在客厅或卧室,独自一人或与熟人在一起。而被电影绑架,你就必须在一个电影院里,坐在黑暗中,周围是匿名的陌生人。

此外,为了引人注目,无原则的影像处理(越来越快的剪切)制作出来的电影不需要任 1

本文节选自《美国散文精选1997》,伊安·弗雷泽和罗伯特·埃特温编著,胡顿·美弗林公司,1997年。

何人的全力关注。现在,影像以任何尺寸出现在各种外部表面上:剧院的屏幕上、家庭屏幕上、迪斯科舞厅墙壁上以及高层公共建筑的外墙上。正是移动影像的无所不在逐渐损害了人们曾拥有的对电影作为一门严肃艺术和一种大众娱乐的评判标准。

在电影诞生的最初几年,在本质上,电影作为艺术和作为娱乐之间没有区别。与大部分后期电影相比,所有默片时代的电影—经典电影、情节剧和戏剧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随着有声电影的到来,影像塑造失去了大部分的辉煌和诗意,同时商业标准收紧。在大约25年的时间里(大概从1930年到1955年),这种电影制作方式——好莱坞模式控制了电影制作。随后,在五十年代中期,先锋理念再次占据主导。这一时期制作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最严肃的电影。这些电影雄心勃勃、充满激情,它们参加电影节,并从那里进入世界各地的电影剧院。事实上,这个黄金时代持续了长达二十年。

正是在电影百年历史的这一特定时期,去电影院看电影、思考电影、谈论电影成为高校学生和其他年轻人的一种热情。你坠入了爱河,不仅爱演员,而且爱电影本身。Cinephilia(对电影的热爱)这一词最初在1950年代的法国出现,其论坛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因为对电影的热爱蔓延到整个欧洲和美洲,它的圣殿是许多专映实验性电影的影院和专门研究老电影的电影俱乐部,以及随之兴起的导演回顾展。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期是去电影院看电影的狂热时代,全职影迷总是希望找到一个尽可能靠近大银幕的座位,最理想的座位位于影院第三排的中心。

大约有十五年的时间,每个月都有新的电影杰作,人们容许自己想象这样的情况会永远继续下去。现在看来那个年代似乎很遥远了。可以肯定的是,在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和一种艺术之间,电影作为例行程序和实验之间总是有冲突。现在,这一平衡已经决定性地向电影作为一个产业倾斜。1960和1970年代出现的经典电影(制作模式)已经被彻底否定。80年代灾难性的生产成本上升确保了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施加更具强制性的电影制作和发行行业标准。生产成本飙升意味着如果想要盈利,电影必须在发行的第一个月内立刻挣到大钱,这一趋势使得大片而不是低成本影片受到青睐。影院上映电影的时间变得越来越短,许多电影被直接制作成录像。随着电影成为一种易上瘾的家庭娱乐,影院相继关门,许多城镇甚至不再有一家电影院。

可以预见的是,对电影的热爱已经减退。人们仍然喜欢去电影院,有些人仍然关心和期待从一部电影中获得一些特别和必要的东西。精彩的电影仍在制作中。但是人们很难发现,至少在年轻人中间,电影爱好者特有的对电影的热爱。那不仅仅是对电影的爱,而是对电影有一定品味(这种品味根植于一种尽可能多地发现和再发现电影辉煌过去的巨大渴望之中)。

如果对电影的热爱消失了,那么电影也死了。不管有多少电影,即使是非常好的电影还在不断制作中。如果电影可以复兴的话,那它只会通过诞生一种新的对电影的热爱而获得新生。

课文 2

埃尔维斯——30年前和今天2

马克·康立夫

范悦 译

埃尔维斯·普雷斯利1977年8月16日去世。今年是他去世三十周年纪念。埃尔维斯被 2

本文节选自http://www.elvis.com.au/presley/elvis30_years_on.shtml。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