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爱莲说》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D.何陋之有?翻译:有什么简陋的呢?

2.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陋室言志,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地点明了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意在表明只要环境幽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了。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本文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生动地描述了陋室内外的情景。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5

二、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1.下列各项中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我只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B.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C.陶后鲜有闻。

译文:在陶渊明之后听到就感觉很新鲜了。 D.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2.下面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B.作者用“菊”和“牡丹”来做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

D.“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出周敦颐和陶渊明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颐不同于陶渊明“避世”的生活态度,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晋陶渊明独爱菊 无独有偶 ..B.香远益清 精益求精 ..C.陶后鲜有闻 屡见不鲜 ..

6

D.宜乎众矣 因地制宜 ..

4.对本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在第一段中,作者用了一连串的铺叙,对莲花挺拔秀丽的芳姿,特别是可敬而不可辱的磊落风范,做了淋漓尽致的渲染。

B.在第二段中,作者由评花进而对人做出评价,发出感慨;当今之世趋炎附势的小人比比皆是,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少啊!

C.作者以牡丹为正衬,以菊为反衬,使莲花挺拔超群的高洁形象矗立在读者心中,歌颂了自己坚贞不渝的理想和洁身自爱的君子情操。

D.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势态的憎恶。

5.古人诗词中常常用花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下面几首诗词中写到莲花的一项是( )

A.《夜雨寄北》(李商隐)

B.《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D.《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7

参考答案

一、

1.A 应为: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2.D 意在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3.B 正确的节奏划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A 应是: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出中心“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没有表现作者的志向。 二、

1.C 应翻译成“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2.C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人们轻慢玩弄。

3.B “益”都是“更加”的意思。A.只/一个。C.少/新鲜。D.应当/合适。 4.C 以牡丹为反衬,以菊为正衬。

5.B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到了莲花,其他三项都没有写到莲花。

8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