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微电子IC思考题、作业、提问总结1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哈工大微电子IC思考题、作业、提问总结1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埋层作用:①埋层的存在加大了寄生PNP晶体管的基区宽度,基区直到埋层的下边界,基区宽度增加意味着复合损失的电子数目增加,减小了寄生PNP晶体管效应。②由于埋层的上半区域中,掺杂浓度的梯度从中央部分到上边缘处逐渐减小,这对于电子的作用效果与电子运动情况相反,阻碍电子运动,因而形成了寄生PNP晶体管基区减速场,减小了寄生PNP晶体管效应。③有掺杂的埋层置于C极与B极下部,减小了集电极串联电阻。

2-1-2.画出单基极条形双硼扩散结构的超增益NPN晶体管的平面图(版图)和剖面图,

并说明版图设计以及应用的注意事项。 答:

注意事项:①采用圆形发射区,周界短,受表面态影响小;②应用时BC结偏置限制在0V左右,以减小基区宽度调制效应的影响。【如果BC结偏置较大,当Vce增加时,集电结反偏增大;xmc增大,有效基区宽度减小,致使基区少子浓度梯度增加,电流增加;基区内复合减少,β*增大,所以随着Vce增大曲线分散(β增大)。原始Wb越小,Δxmc引起的相对变化ΔWb/Wb越大,曲线分散程度越厉害。如下图。】

2-2思考题

2-2-1.设n+埋层对横向PNP管有什么好处?

答:1,使寄生PNP管的基区宽度增大了;2,减小了寄生PNP管的基区电阻,使其

注入效率降低;3,埋层N+-BL上扩散形成了对空穴的减速场。综上所述,埋层工艺使寄生PNP管的βF下降,减小了纵向寄生PNP管的影响。减小了横向PNP管基区电阻减小。

2-2-2.可控增益横向PNP管的原理是什么?

答:可控增益横向PNP管是多集电极结构的应用。它的一部分C极与B极短接,即

有电流ICO从集电区流向基区,电流放大系数β=IC/IB=IC/(IBO+ICO)≈IC/ICO=AC/ACO(即独立的C极和与B极短接的部分C极对应的有效发射区面积之比)。若这种可控增益横向PNP管出现小误差,可以用经验补偿。 2-2-3.横向PNP管的发射区为何选用较小的面积?

答:横向PNP管是横向工作模式,只有从发射区侧面注入的载流子才对横向PNP

管的增益有效,而发射区底面注入的载流子则对寄生的纵向PNP管的β有贡献。为了提高横向注入的比例,要求侧面积增加,底面积减小,也就是使发射区的底面积与侧面积之比减小,从而使有效增益增加。 2-2-4.衬底PNP管为什么不能加n+埋层?

答:因为是衬底作为集电区,所以不存在有源寄生效应。而且衬底PNP是人有意

做出来的,应该从工艺上加强纵向PNP特性,N+埋层对纵向PNP管性能有削弱作用,故不能加N+埋层。但是可以加P+埋层,减小基区宽度,形成对空穴的加速场。

2-2-5.衬底PNP管的应用有什么局限性?

答:衬底PNP管的集电区是整个集成电路的公共衬底,直流接最负电位,交流是

接地的,所以使用范围很有限,只能用做集电极接最负电位的射极跟随器。 2-2-6.为什么衬底PNP管的基区表面要覆盖大面积的n+扩散? 答:增大基区扩散面积是为了减小表面态的影响。

2-2 作业

2-2-1.画出横向PNP晶体管的平面图(版图)和剖面图,并详细说明埋层的作用。 答:

埋层作用:1,使寄生PNP管的基区宽度增大了;2,减小了寄生PNP管的基区

电阻,使其注入效率降低;3,埋层N+-BL上扩散形成了对空穴的减速场。综上所述,埋层工艺使寄生PNP管的βF下降,减小了纵向寄生PNP管的影响。

2-2-2.横向PNP晶体管在4种可能的偏置情况下,哪一种偏置会使寄生晶体管的影响最大(详细说明原因)?

答:寄生PNP管处于正向工作区时,对横向PNP管的电极产生分流影响;处于截止

状态时等效于电容。要想使寄生晶体管的影响最大,只需令两个寄生晶体管都处于正向工作区。因为处于正向工作区的两个寄生PNP管分别对横向PNP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产生分流影响,导致横向PNP管注入效率下降,严重影响了横向PNP管的电流增益。欲使两个寄生晶体管都处于正向工作区,只需令横向PNP管的BC结与BE结都处于正向偏置,即横向PNP管工作在饱和区。综上所述,当横向PNP管工作于饱和区时,寄生PNP晶体管对其影响最大。

2-3思考题

2-3-1. MOS晶体管沟道长度和宽度是如何定义的?

答:长度是指,与有源区重叠的多晶硅条的宽度;宽度是指,与多晶硅条重叠的有源区的宽度。

2-3-2. MOS晶体管尺寸如何确定?

答:器件尺寸主要是沟道长度L和沟道宽度W,其次是源漏区尺寸。

①通常根据电路特性需求确定MOS器件的沟道宽长比(W/L)。

②通常先确定沟道长度L,一是考虑源漏穿通电压的限制,二是考虑沟道长度调制效应的影响。

③确定沟道长度L后,根据W/L要求确定沟道宽度W。

④源极S和漏极D的有源区的图形、尺寸根据MOS管的沟道宽度W以及相关几何设计规则和布局布线需求确定。尽量减小源极S和漏极D的面积,有利于减小漏电、减小寄生电容,有利于提高速度和集成度。

⑤对于沟道长度L较大的MOS管,如果没有特殊需求通常根据有源区最小宽度规则先确定沟道宽度W,再根据W/L要求确定沟道长度L。

2-3-3. 寄生MOS晶体管如何形成的?它的危害是什么?如何消除?

答:形成:在MOS 集成电路中,当一条金属线或多晶硅线在场区上跨越两个相邻

同类型有源区时,就形成了场区寄生MOS 管(又称场开启MOS 管)。 危害:由于两个扩散区和金属线(或多晶硅线)上的电压是相互独立变化的,

当金属线(或多晶硅线)的电压使得其下部衬底反型形成沟道时,就会导致两个扩散区之间有电流流过,而使电路变坏或失效。

措施:①加厚场区氧化层厚度,并严格控制随后加工中的腐蚀量,但不能过

厚,以免影响后续的刻蚀质量和布线质量;②场区注入与衬底同型的杂质,提高衬底表面浓度,但不能过高,以免寄生电容过大和击穿电压过低;③控制有源区间距。

2-3-4. 闩锁效应是如何产生的?有何危害?如何抑制其发生?

答:产生条件:①外界触发使一个寄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并产生足够大的电

流使另一个寄生晶体管的发射结也正偏导通;②两个寄生晶体管的β乘积βNPN*βPNP>1,使触发后产生的电流得以倍增;③电源能提供足够大的电流,以维持闩锁,烧毁芯片。

危害:不仅会造成电路功能混乱,而且往往会引起电路损坏。 措施:在版图设计上,抗闩锁的措施主要有两种:

①加大MOS 管源、漏区与阱边界的距离,以降低寄生晶体管的β 值,使βNPN*βPNP<1;

②充分合理布置P 衬底与最低电位、N 阱与最高电位的接触,减小衬底和阱的等效电阻RS 和RW,在触发产生电流后不易形成使发射结正偏导通的电压。

在工艺上,抗闩锁的措施主要是:

在保证器件参数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衬底和阱的浓度,通常采用场区表面注入等措施。另外,还可采用P+/P 外延基片(在低阻衬底上生长薄的高阻外延层,在高阻外延层上制作电路。甚至在阱底采用与阱同类型的高掺杂埋层)或倒阱结构(高浓度区在阱底)等。 在应用上,抗闩锁的措施主要是:

一方面在芯片的电源与地之间应增设去耦电容,另一方面信号的电位不要超过电源电位。

2-3作业:

1.阐述CMOS集成电路闩锁效应的产生原因和抗闩锁措施。

答:产生条件:①外界触发使一个寄生晶体管的发射结正偏,并产生足够大的电

流使另一个寄生晶体管的发射结也正偏导通;②两个寄生晶体管的β乘积βNPN*βPNP>1,使触发后产生的电流得以倍增;③电源能提供足够大的电流,以维持闩锁,烧毁芯片。

措施:在版图设计上,抗闩锁的措施主要有两种:

①加大MOS 管源、漏区与阱边界的距离,以降低寄生晶体管的β 值,使βNPN*βPNP<1;

②充分合理布置P 衬底与最低电位、N 阱与最高电位的接触,减小衬 底和阱的等效电阻RS 和RW,在触发产生电流后不易形成使发射结正 偏导通的电压。

在工艺上,抗闩锁的措施主要是:

在保证器件参数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衬底和阱的浓度,通常采用场区表面注入等措施。另外,还可采用P+/P 外延基片(在低阻衬底上生长薄的高阻外延层,在高阻外延层上制作电路。甚至在阱底采用与阱同类型的高掺杂埋层)或倒阱结构(高浓度区在阱底)等。 在应用上,抗闩锁的措施主要是:

一方面在芯片的电源与地之间应增设去耦电容,另一方面信号的电位不要超 过电源电位。

2.说明消除寄生MOS管影响的措施。

答:提高场开启电压VTF:①加厚场区氧化层厚度,并严格控制随后加工中的腐蚀

量,但不能过厚,以免影响后续的刻蚀质量和布线质量;②场区注入与衬底同型的杂质,提高衬底表面浓度,但不能过高,以免寄生电容过大和击穿电压过低。

2.4思考题

1.集成电路中的一般二极管构成方式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BC短接:ts小,rd小,无寄生PNP,最常用。

CE短接:ts最大,作为电荷储存管。 BE短接:击穿电压高。

C极接地:Cp小,Vf大,电平位移用。 E极接地:ts长,击穿电压高。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