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 : 星期三 文章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

目录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二)提前实现农民收入翻番

(三)全面建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示范区

(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实施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工程

(六)加快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七)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八)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责任落实

(二)加强投入支持

(三)加强监测评估

附件:1.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监测评价指标

2.环境影响评价

前言

本规划是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所属重点专项规划之一,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战略部署的行动计划。

本规划解决的特定问题是:围绕落实新阶段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统筹协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各项规划,形成配套协调的规划集成和政策集成,达到缩小城乡差距、推进社会公平的目标。

本规划覆盖的重点范围是:本市辖区内具有至少下列特征之一的地区,即有集体所有制土地、有农业生产经营、有农村建制、有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有户籍农业人口。目前现状为:北京郊区(不含朝阳、海淀、丰台)土地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的93%。集体所有制土地1929.3万亩,占全市面积的78%。2015年建制乡镇182个、行政村393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593.8万人,本市户籍农业人口233.8万人。

本规划编制的主导思想是:与上位规划相呼应,与平行规划相衔接,重点解决本市率先基本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后,如何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进一步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的问题。通过健全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着力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薄弱环节,大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缩小城乡差距,努力让农民享受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全面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意见;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数据参考北京市统计部门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统计数据。

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6年-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经过五年发展,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及社会管理等各项城乡一体化发展任务得到全面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基本完成,率先基本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1.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农业调结构转方式全面推进,调减高耗水农作物33万亩,高效节水技术覆盖率大幅提升,农业用新水减少0.6亿方。农业的多功能性更加突出。设施农业面积达到35万亩。“菜篮子”有效供给能力稳定在鲜活农产品总需求的三分之一以上,产品合格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会展农业强势突起,举办了世界草莓大会、食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