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装配基础知识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5)带的张紧力要适当。张紧力过小,不能传递一定的功率;张紧力太大,带、轴和轴承都将迅速磨损,同时降低了传动效率。

二、传动带紧张力的调整

1. 张紧力的大小 三角带张紧力的大小与带的初拉力和带的根数有关,一根带的初拉力和带的根数有关张紧力的计算方式如下:

式中?=Pl/2SO

?—下垂度;P—作用力;l—测定点的距离(毫米);SO—带的初拉力(公斤力)

2. 张紧力的调整方法 在带传动机构中,都有调整张紧力的拉紧装置,因为带工作一段时间后,会发生永久变形,使拉力减小。拉紧装置的形式很多,其基本原理是改变两轴中心距,来调整拉力大小。

应当注意的是:在安装新带时,由于带工作后张紧力会不断降低,所以最初的张紧力应为正常张紧力的1.5倍,这样才能保证传递要求的功率。

三.带轮的装配

带轮孔和轴的连接一般采用过渡配合,同时用键或螺纹等固定。

安装带轮前,必须按轴和毂孔的键槽来修配键,然后清除安装面上的污物,并涂上润滑油。将带轮装在轴上时,通常采用木锤敲打法,或用螺旋压入工具将带轮压到轴上。对于在轴上空转的带轮,是先将轴套或滚动轴承压在轮毂孔中,然后再装到轴上。

带轮装在轴上后,应进行两项重要的检查:即带轮在轴上安装的正确性和带轮相互位置的正确性。

带轮安装的正确性是用带轮的径向和端面跳动来衡量的。一般用桦划针盘进行检查,要求较高的也可以用百分表检查。

如果发现跳动量超差,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检查:

1. 可能是轴弯曲或带轮装置不正; 2. 键的修配不正确造成偏心; 3. 带轮本身不合格;

带轮相互位置不正确会引起带张紧不均和过快磨损。检查的方法是:中心距较大的用拉绳法,中心距不大的可用长直尺测量。 四.安装传动带

安装传动带时,先将带套在小带轮槽中,然后转动大带轮,用起子将带拨入大带轮槽中。装好的带不应陷没到槽底或凸在轮槽外

传动带不宜在阳光下暴晒,特别要防止矿物质、酸、碱等与带接触,以免变质。

4-2联轴器的装配工艺

联轴器主要用于两轴间相互联结,也可用于轴和其它零件或两个其它零件相互联结。它的任务是传递扭矩,有时也可用作安全装置。

联轴器有联轴节和离合器两类。联轴节只有在机器停车时,用卸的方法才能使两轴脱离传动关系。而离合器则可以在机器运转过程中随时分开或结合。 一、联轴节的装配

1. 凸缘式联轴节的装配 联轴节的装配技术要求在一般情况下是保证两轴的同轴度。它的装配要点及其测量方法如下:

(1)先在两轴上装入平键和相应凸缘盘,并固定齿轮箱。

(2)将百分表固定在凸缘盘上,并使百分表的测头顶在凸缘盘上,找正凸缘盘的同轴度。

(3)移动电动机,使凸缘盘的凸台少许插进凸缘盘的凹孔内。

(4)然后转动泵轴,测量两个凸缘盘端面间的间隙,如果间隙均匀,则移动电动机使两凸缘盘端面靠紧,把电动机固定后,最后用螺栓紧固两凸缘盘。

2. 十字沟槽式联轴节的装配 这种联轴节在工作时,允许两轴线有少量径向偏移和歪斜,其装配要点如下:

分别在两轴上修配键,安装套筒,并把直尺搁在外圆为基准的面上,使外圆都和直尺均匀接触,并在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检查,找正后再安装中间圆盘,并移动轴,使套筒和圆盘间留有少量间隙,要求中间圆盘在套筒和槽内能自由滑动。

1. 离合器的装配

对离合器的装配技术要求是:在接合分开动作要灵敏,能传递足够的扭矩,工作要平稳。

1.牙嵌式离合器装配 牙嵌式离合器装配时先修配固定键和滑键,把两个滑键用埋头螺钉固定在轴上,使离合器能轻快的沿轴移动,然后将离合器压到轴上再把环安装在离合器内,并用螺钉固定。最后将轴装入环的孔内,以对正中心。矩形齿的离合器的齿合间隙要尽量小些,以免旋转时产生冲击。

2. 圆锥形摩擦离合器的装配

(1)用涂色法检查锥体的结合情况,色斑应该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圆锥表面上。如果色斑的分布是靠近锥底或者靠近追顶,都表示锥体的角度不正确,这时须用刮研或磨削的方法来修正。

(2)开合装置必须调整到转动手柄时,使两个锥面能产生足够的摩擦力。摩擦力大小,可调节轴左端的螺母而得到。

复 习 题

1. 对带传动装置的技术要求怎样?如不符合要求,在传动时有何影响?

2. 为什么要调整带传动的张紧力?怎样检查传动带张紧力是否合适?

部件装配工艺规程(五)

5-1装配单元系统图

一.基本术语

零件是构成机器(或产品)的最小单元。若干个零件结合成机器的一部分,无论其结合形式和方法如何,都统称为部件。

直接进入机器(或产品)装配的部件称为组件;直接进入组件装配的称一级分组件;直接进入一级分组件装配的部件称为二级分组件;依次类推。机器愈复杂,分组件的级数也愈多。

任何级的分组件都是由若低一级的组件和若干零件组成,但最低级的分组件则只是由若干个单独的零件所组成。

可以单独进行装配的部件称为装配单元。任何一个制品,一般都能分成若干个装配单元。

基准零件或基准部件是装配工作的基础,部件装配或总装配是从它这里开始的。它的作用是连接需要装在一起的零件或部件,并决定这些零件或部件之间的正确的相互位置。 二. 装配单元系统图 机器或机器中的部件装配,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要是正确确定某一部件的装配顺序,要先研究部件的结构及其在机器中与其它部件的相互关系以及装配方面的工艺问题,以便将部件划分为若干装配单元。表示装配单元装配先后顺序的图称为装配单元系统图,这种图能简明直观地反映出制品的装配顺序。

装配单元系统图的的编制方法如下:在纸上画一条横线,在横线的左端画上代表基准零件(或部件)的长方格,在横线右端画上代表产品的长方格.除基准零件之外,把所有直接进入制品装配的零件按照装入顺序画在横线的上面.除了基准组件或基准分组件外,把所有构成产品的组件按顺序画在横线下面.

如果产品的装配单元系统图用一根横线安排不下,则可转移至与此线平行的第二条、第三条线上去。

产品较复杂时,绘出的装配单元系统图既复杂又庞大。为了便于应用,这时可编制装配单元系统分图。这种系统分图按产品的装配和组件的装配分别绘制,此时,图中只包括直接装入的零件和部件。

5-2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一、编制装配工艺规程所需的原始资料

产品的装配工艺规程是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用来知道产品的装配工作。因而装配工艺规程的编制也必须依照产品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工厂生产规模来制定。编制装配工艺规程时,需要下列的原始资料。

(1) 产品的总装配图和部件装配图以及主要零件的工作图。 (2) 零件明细表。

(3) 产品验收技术条件。 (4) 产品的生产规模。

产品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装配顺序和方法。分析总装配图、部件装配图及零件工作图,可以深入了解产品的结构特点和工作性能,了解产品中各零件的工作条件以及它们相互间配合要求,分析装配图还可以发现产品结构的装配工艺性是否合理,从而给设计者提出改进意见。

零件明细表中列有零件名称、件数、材料等,可以帮助分析产品结构,同时也是制订工艺文件的重要原始资料。

产品的验收技术条件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验收依据,也是编制转配工艺规程的主要依据。为了达到验收条件规定的技术要求,还必须对较小的装配单元提出一定的技术要求,才能达到整个产品的技术要求。

生产规模基本上决定了装配的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所需的装配工具和合理的装配方法。

二、装配工艺规程的内容

(1)规定所有的零件和部件的装配顺序。

(2)对所有的装配单元和零件规定出既保证装配精度,又是生产率最高和最经济的装配方法。

(3)划分工序,决定工序内容。

(4)决定必需的工人等级和工时定额。

(5)选择完成装配工作所必须的工夹具及装配用的设备。 (6)确定验收方法和装配技术条件。 三、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 掌握了充足的原始资料以后,就可以着手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编制步骤一般是: (1)分析装配图 了解产品的结构特点,确定装配方法

(2)决定装配的组织形式 根据工厂的生产规模和产品的结构特点,即可决定装配的组织形式。 (3)确定装配顺序 装配顺序基本上是由产品的结构和装配组织形式决定的。产品的装配总是从基准开始,从零件到部件,从部件到机器;从内到外,从上到下,以不影响下道工序的进行为原则,有秩序地进行。 (4)划分工序 在划分工序时要考虑下列几点:

① 在流水装配时,整个装配工艺过程划分多少道工序,必须取决于装配节奏的长短。

②组件的重要部分,在装配工序完成后必须加以检查,以保证质量。在重要而又复杂的装配工序中,不易用文字明确表达时,还必须画出部件局部的指导性装配图。 (5)选择工艺设备 根据生产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规模,应尽可能选用相应的最先进的装配工具和设备。 (6)确定检查方法 检查方法应根据产品的结构特点和生产规模来选择,要尽可能选用选进检查方法。 (7)确定工人等级和工时定额 工人等级和工时定额一般都根据工厂的实际经验和统计资料及现场实际情况来确定。 (8)编写工艺文件 装配工艺技术文件主要是装配工艺卡(有时需编制更详细的装配工序卡),它包含着完成装配工艺过程所必须的一切资料。

最后应特别指出,编制的装配工艺规程,在保证装配质量的条件下,必须是生产率最高而又是最经济的。因此它必须根据实际条件,尽力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

复习题

1. 什么叫零件?什么叫部件?什么叫组件?

2. 什么是装配单元系统图?怎样绘制装配单元系统图? 3. 试述部件装配的工艺过程。

4. 部件装配时,零件的补充加工工作包括哪些内容? 5. 编制装配工艺规程的步骤是怎样的?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