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考试题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形势与政策考试题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1如何看待日本正常国家战略取向? (2)政治大国化的轨迹

自20世纪80年代日本大国主义意识抬头以来,“政治大国”已成为日本的国家战略目标。这预示着日本将继续在国内、地区、全球三个层次上追求政治大国化。日本走政治大国道路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掀起修宪新高潮

《日本国宪法》第九条规定,日本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放弃以武力作为解决国家争端的手段,不保持陆海空及其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该款规定禁止日本拥有军队和享有交战权及其集体自卫权。作为修宪派的主力,自民党一直在追求突破该限制。置反对于不顾,频繁正式参拜靖国神社。

②在地区层面上,构筑普通国家所必需的良好区域环境

积极参与朝鲜问题,发挥在东北亚的政治影响力,同时不失时机的扩大军事实力。以经济为纽带,密切与东盟的关系,强化对东盟的影响。 ③寻求政治大国所应有的国际影响力 借反恐之际,加快构筑与美国的全球伙伴关系,提高日本的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兜售“中国出口通货紧缩论”,以凸显其在国际上的主导先锋作用。积极展开全方位的联合国外交。 2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的影响? (1)美国对日本的重大影响 战后以来,美国因素一直是影响中日关系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中日复交本来就是在中美关系改善的前提下完成的,复交后两国关系也一直受到中美关系状况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近年来,日美同盟关系又通过“安保再定义”而明显加强。冷战后的日本外交已从“以日美关系为基轴”变成了“以日美同盟为基础”。前几年,日本政界还有人说日美关系与日中关系“同等重要”,现在日本外交界和舆论界则更倾向于日美关系“头等重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因素或者中美关系的好坏,无疑将对中日关系产生巨大影响。

(2)美国对日本的战略目标和对东亚的战略目标

原则:抵强扶弱、拉二打一。美国对东亚一直是打击强的,扶持弱的,扶持“老二”,现在“老三、老四”也扶持。20世纪80年代日本是美国的重点打压对象,因为苏联解体前已与美国实现和解,美国感到,苏联的军事危胁下去了,日本的经贸危胁上来了。1992年后矛头转向中国,这是一个原则。

目标:构筑利美平衡,维护主导地位。关注有利于美国的利益,保持美国的主导地位。战后美国是一个在东亚地区内有强大的双边同盟网的超级大国,亚太地区有五个半盟友,从北向南是韩国、日本、泰国、菲律宾、澳大利亚,半个呢,一般认为是台湾。台湾是有份无名的,不是有名无份的,首先他没有一个名义,是暗地里勾勾搭搭的。 美国利用日本牵制其它大国。日本就是一枚棋子,也就是一方面美国利用日本牵制其它大国,比如说中国。另一方面,从长远来看,也有防范日本的一面。

长远防范日。随着日本强大,美国就慢慢开始注意了,实际上美国不会放弃防范任何一个大国。美国不是为中国考虑,它是为自己考虑,不仅防范中国也防范日本。现阶段中国发展很快,所以他的关注点就比较集中在中国地区了。 3中日矛盾的焦点(历史认知,战略利益) 中日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中日两国的历史渊源 作为同一地区两个相邻的国家,中日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当代中日关系也是历史上中日关系发展的直接结果。中日双方自古以来一衣带水,但双方自古以来纷争不断,中日两国两千年的关系史可以看做是中日两国实力此消彼长的历史,而由此决定两国在东亚竞争结果的历史。近一个时期以来,日本政府对华政策日趋强硬,在历史认识、台湾、安全、领土、

1

经援等问题上不断触犯两国共识和中国利益,严重恶化了中日关系。 (2)中日两国的矛盾

历史问题不是中日之间的主要矛盾。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日本为了达到其经济发展的目的依托先进的军事装备在东亚地区大肆的发动侵略,以掠夺资源和土地。在其侵略的近一百年的时间中,日本对亚洲人民尤其是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已成为了中国人民永远难以忘记的疮疤,但日本军国主义的本质使其不愿意承认罪恶。历史问题随之成为了中日关系中敏感的政治问题。

中日两国上层建筑、国家战略之间的差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经济泡沫的破裂引起了日本政坛的不稳定。在上层建筑中,日本对华的态度越来越不理性。企图用这种强硬的态度迎合日本国内部分民众的支持。无论东海油气田的问题,或者是参拜靖国神社,日本的上层建筑一次次的伤害着中日之间的长远利益。纵观日本近些年来对中国的所有行为,无不在施行“步步为营”的策略,看似稳扎稳打,其实是上层建筑战略目标,长远利益等方面的缺失

资源的矛盾将成为中日之间最大的矛盾。东海油气田问题之所以日渐凸显成为中日关系的最主要话题,这与中日的能源局势密切相关。中国并非资源的富有国,中国的经济需要发展;日本国内的资源严重匮乏,日本的资源同样需要发展。据统计,目前,中日两国分别为全球第二大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的能源形势越来越严峻。无论是日本对中俄两国石油贸易的插手,还是日本对中国固有领土的无礼见解,这些都是日本与中国在进行资源的争夺。这些无不在向我们表明,作为世界第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日本在资源的争夺上尤为激烈,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一是历史问题,日本领导人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以及教科书问题;历史认识问题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愿也不敢正视。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其侵略罪行。他们的这些倒行逆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慨,伤害了中国人民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也严重影响了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 二是台湾问题 从历史上看,日本曾通过武力吞并台湾并进行了长达50年的殖民统治。1972年中日两国签署《中日联合声明》时,日本政府就明确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还承诺与台湾只保持民间往来。然而,多年来中日两国由台湾问题引起的摩擦也时有出现。 三是领土问题

在钓鱼岛的归属这一问题上,中日两国存在分歧 四战略利益

资源上,战略位置上

4如何看待中国地缘政治环境特点

所谓地缘政治是以研究地理空间为背景来审视世界政治格局及国家和国家集团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

(1)从初始意义上的政治地理条件来说,中国面临的客观条件并不乐观。中国有14个陆上邻国,与8个国家隔海相望,并与其中相当一部分国家存在领土纠纷或者历史恩怨。这些众多邻国的国内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既包括俄、印这样的大国,也包括不丹、文莱这样的微型小国;既存在日本这样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称得上一流的“富邻”,也有许多经济基础极为薄弱社会状况很不稳定的弱国,甚至还有像朝鲜、阿富汗、缅甸、巴基斯坦这样受到西方大国关注和干涉的所谓“问题国家”。除了“物质”意义上的千差万别,宗教文化的多样性也加剧了东亚地区地缘政治环境的复杂性。总之,如果与美国“东西有两洋,南北无强邻”的优越地缘政治条件相比较,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使中国维护本土安全的成本较高。

(2)由国家发展带来的。中国目前正处在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中国的崛起历程也处在一个敏

2

感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可以称为“将起未起”,即中国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还没有得到全世界的认可和普遍接受。在“将起未起”阶段,中国将持续感受到权力变化和心理变化带来的反弹压力。尤其是来自周边的压力,更迫切地要求中国审慎和明智地进行处理。

“中国崛起”的长远图景给东亚地缘政治地图带来变化。以前的东亚地缘政治平衡是建立在中国大而弱基础上的。原先有些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是“俯视”的。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导致 周边国家对中国的视角也由“俯视”变为“平视”,未来还有可能变成“仰视”。这将带来一个非常痛苦的心理调整过程。在外部世界关于中国的四种视角中,“中国机遇论”影响不大,“中国崩溃论”已经破产,“中国威胁论”花样翻新,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责任论”可能成为中国外部舆论环境的主要论调。这意味着中国对周边事态很大程度上不能再保持距离,尤其是在各种非传统议题、特别是气候问题上中国面对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处理好周边关系,特别要优先处理好与日、俄、印三大国的关系。 中国的石油战略

第一,适当增加国内石油产量,提高石油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浪费。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

第二,加大海外石油基地的投资和生产,使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第三,制定石油储备战略:手里有油,心中不愁。 第四,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 第五,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保卫海上通道安全,同时打造自己的远洋运输船队 第六,跳出马六甲游戏圈,开辟新的石油进口通道。

第七,调整交通运输发展策略,改善需求结构与进口依赖度 能源争夺热点地区及重要发展趋势

1、波斯湾:核心地带。星条旗阴影下的中东2,拉丁美洲:大后方3,里海与中亚:新基地4,非洲中部:拓荒区5,俄罗斯的诱惑6,南北两极“处女地”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资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资源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资源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资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直

3

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政府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政府将更好地发挥作用。 6、朝鲜拥核原因,如何看六方会谈?

朝鲜拥核原因:换取国际经济援助、对美外交突破以打破孤立、东北亚战略格局严重失衡、朝韩间差距不断扩大、美国对朝鲜采取敌视政策。 (1)“打核牌”,作为进行交换的筹码。外交解决半岛问题是唯一方式。在谈判的过程中,各方都要争取自己的最大利益,特别是朝鲜,要在安全保障、能源补偿和投资等方面获得满意的条件,便通过不停地向国际社会施压,表示其拥有威胁到半岛安全甚至可以打到日本的核弹,这是谈判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只是为了增加自己的谈判筹码。 (2)“拥核战略”保障国家生存与安全。国家安保上朝鲜由“打核牌”向“拥核战略”转变,以此保障国家生存安全。东北亚战略格局严重失衡,朝韩间差距不断扩大,美国对朝鲜采取敌视政策。在意识形态上,美国是敌视社会主义的,而这对于一个纯粹的和强硬的社会主义政权更是不能接受的。在历史上,美国是参与了朝鲜战争的,它的现实利益和意识形态上的突出决定了它不能和朝鲜和平共处。在地缘政治上,美国人是最善于挑起矛盾然后从中渔利的。

(3)国内:民族自豪接班人顺利接管国家政权。1994年7月金日成逝世后,金正日顺利地接管党政军领导大权,成为最高领导人。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逝世后,金正恩接管党政军领导大权。 如何看六方会谈:

①六方会谈是指由朝鲜、韩国、中国、美国、俄罗斯和日本六国共同参与的旨在解决朝鲜核问题的一系列谈判。2003年8月,中国在北京举行有中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参加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确立了通过谈判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的原则。截至2008年6月,六方会谈已进行到第6轮。

②六方会谈的目的是解决朝鲜核危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个会谈中表现一个主动的态度,一是因为有核武器的朝鲜半岛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安有坏的影响。朝鲜核危机没有解决的话,美国可能会对朝鲜用军事行为。二是因为北京希望表现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亚洲有一个稳定的影响。 6.伊朗的核态度、发展核原因及伊核实质。

伊朗的核态度:面对制裁伊朗的态度强硬:拒绝接受安理会决议; 继续推进核计划; 频繁军事演习??为和平利用核能积极辩护;严禁国际社会对其核工程进行核查。 伊朗坚持发展核技术及其态度强硬的原因:

1、受历史悠久的大国情结作用,举国上下普遍支持发展核技术。2、应对地区安全威胁,防范美国和以色列的需要。3、根据现有国际防扩散机制,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4、扼守世界油库的大门,拥有抗衡的本钱。5、从现实的角度看,当前形势是伊朗玩核牌的有利时机。6、英法德等欧盟国家、俄罗斯和中国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的考虑,并不完全支持美国的强硬立场,也使伊朗有机可乘。 发展核原因:

①美国作为伊朗的主要安全威胁,伊朗需发展核武器应对;②伊朗发展核武器是对付死敌以色列的杀手锏; ③印度和巴基斯坦成功的先例,促使伊朗发展核武器; ④萨达姆倒台与利比亚模式成为前车之鉴,伊朗需发展核武器;⑤伊朗玩牌有利时机:和平利用核能,有法理优势。 伊核问题的实质:

伊朗核问题从表面上看是国际防核扩散争端问题,伊朗坚持核开发,有秘密发展核武器的重大嫌疑,从而造成核武器扩散,威胁到了国际和平与安全,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一定要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事实上并非如此。伊朗核问题实质上是伊朗国家利益与美国在中东乃至全球的战略利益的严重冲突。

美国之所以在伊核问题上步步紧逼是因为:第一,借机削弱伊朗,构建立“中东新秩序”。

4

第二,通过伊朗核问题打压伊朗现政权,以压促变,竭力把伊朗这个中东仇美反美的国家纳入自己的政治价值体系。第三,从能源战略考虑,控制伊朗的石油。 7台湾民意演变诉求缘由?

近年来,关于台湾民意日渐绿化的原因,大陆学者将之归结为两点: 1、 大陆过去强硬的对台路线导致了台湾人对大陆的日益排斥; 2、 李登辉、陈水扁和民进党人的“去中国化”活动。

由于台湾民意日渐绿化和上述两者在时间上同时发生,人们容易将这两者看成是台湾民意绿化的原因。但笔者认为,这没有抓到问题的根本。

台湾民意日渐绿化的根本原因,一是由于台湾族群版图的变化,当年占统治地位的、有“中国意识”和“大陆情结”的老一代国民党人退出历史舞台和逐渐凋零;二是台湾政治体制的转型。

内部因素:1.殖民伤痕:历史根源,清政府割台湾给日本,使台湾人民产生独立情绪;2.两蒋统治,滋长民众反对共产党统治的情绪,妖魔化中国共产党的统治(异化)。3.李登辉,陈水扁时期,恶质化。4.马英九时期,统销独长 国际因素:1.国际不承认中华民国。2.反向强化对台湾的认同。 大陆因素:1.社会制度的不同,台湾那对大陆排斥

5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