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师中国古代汉语文学(五)

发布时间 : 星期六 文章首师中国古代汉语文学(五)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一、奇特的个性

二、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

在宋代词史上他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这类词作的情感形态不同于秦观等感伤性的柔情软调,而是激情的爆发,怒火的燃烧,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崇高感。词中含有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虑,开创了南宋词人面向社会现实、表现民族忧患的先河。继苏轼之后进一步改变了词的软媚情调,拓展了词的壮美意境,具有李白诗歌的风神。

北宋词人大多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唯有贺铸是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 三、深婉密丽的语言: 贺铸词长于造语,多从唐人诗句中吸取精华。曾说“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当大奔命不暇”。由此形成了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

四、风格与独特的地位: 他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豪侠气概,开启了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的语言风格,而影响到南宋吴文英等到人。

第四节 周邦彦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词坛的最优秀的词家,“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一、周词的题材:

1、漂零不偶、羁旅行役之感是其词作的重要主题。

2、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宋初柳永等人主要是描摹物态,苏轼开始将状物与抒情合而为一,周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沦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为南宋咏物词的重寄托开启了门径。

二、周词的艺术:讲求规律法度,追求艺术规范性。主要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和音律等方面。

1、章法严密而结构繁复:他变直叙为曲叙,顺序、倒叙和插叙结合,时空结构上体现为跳跃性的回环往复式结构。

2、自铸伟辞,善于化前人诗句入词。往往是一首词中数句化用,不仅从字面上化用前人诗句变成新的语言,更从意境上点化前人诗句而创造出新的意境,从而把它发展为一种完备的语言技巧。

3、调美、律严、字工,是周词在音律方面的特点。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

4、周词与杜诗一样,擅长用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这是周的独创。这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能更恰当地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情感,另一方面也是为加强声情顿挫的美感,而且适应歌唱者的自然声腔和乐曲旋律的需要。

第五章 南宋前期词(南渡词人)

第一节 李清照

一、李清照的诗文创作和词论

1.诗文:诗《夏日绝句》,文《金录后序》。

2.词论:《李易安词论》,简称《词论》。宋人最早的一篇论词的专门文章,影响很大。 (1)李清照确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词论,在理论上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所谓别是一家,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的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象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六律,以便协律、可歌。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

(2)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抒写少女闲愁。表达相思之苦。后期抒写自己寡居生活的孤苦和对国事的忧虑。她用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来展现独特的情感世界,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描写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

二、李词的艺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 抒情含蓄。善于融情入景。兼擅铺叙白描。

语言特色:第一,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一经她提炼熔铸就别开生面,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工于造语,锤炼字句,造语精警;如绿肥红瘦、柳眼梅腮。第二,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语言精确地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善用口语;善用叠字。语言的清新素雅,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

第二节 南宋前期的爱国词人

南北宋之交的山河破碎的现实。

时代感和现实感受的加强;英雄的苦闷;流落异乡的忧伤与怀旧情结 一、张元干

内容上多为爱国题材内容,时代现实感增强;手法上多外物,也就直抒胸臆,多抒悲愤之感;词风慷慨悲壮。

二、李纲的咏史词与南宋四大名臣词:李纲、赵鼎、李光、胡铨 三、岳飞《满江红》

第六章 辛弃疾和辛派词人

第一节 辛弃疾的创作道路

1、23岁以前(1162年以前):抗金战斗期。出生于沦陷区的山东济南,投奔耿京,活捉叛徒张安国奔宋。

2、24岁-42岁(1163-1181):辗转任职期。主张抗战的主战派,政治处境十分孤立。 3、43岁-68岁(1182-1207):罢官闲居期。遭诬陷而被夺职罢官。闲居江西农村。含恨辞世。

一、 英雄的才情将略与“归正人”的苦闷怨愤:南宋时将从金邦脱身回归南宋的士民称

为归正人,又称归朝人。

二、 “刚拙自信”的气质个性和“三仕三已”的人生经历:傲岸不屈、刚正独立 三、 抒写人生行藏的创作主张和追求雄豪壮大的审美理想

他宣称“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空前绝后地把自我一生的人生经历、生命体验和精神个性完整地表现在词作中。与虎啸风生、豪气纵横的英雄气质相适应,辛弃疾崇尚、追求雄豪壮大之美。

第二节 辛词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词作:

1、 抒发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预言金朝“六十年必亡”

2、 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说剑论诗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狂歌击碎村醪盏,欲舞还怜襟袖短” 3、 批判了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 二、描写农村生活

农村词生动轻快,清新怡人。时将悲情化入到农村词中。表现出辛弃疾平等博大的胸怀和多元的艺术视野。在唐宋词史上,只有他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

第三节 辛词的艺术成就

一、 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 1、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

唐五代以来,词中先后出现了三种主要类型的抒情主人公,即唐五代时的红粉佳人、北宋时的失意文士和南渡初年的苦闷志士。辛弃疾拓展出一类虎啸风生、气势豪迈的英雄形象。“半夜一声长啸,悲天地,为予窄”。

他的心态,不同于晏、欧的从容平和,苏轼的超然旷达,秦、周的悲戚哀怨,南渡志士的失望消沉,而常常是豪情激扬。 2、苦闷忧患与对社会的理性批判:

辛弃疾对词的心灵世界也有深广的拓展。南渡词人的情感世界已由个性的人生苦闷延伸向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则表现出更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缊英雄泪”。

他往往用英雄特有的理性精神来反思、探寻民族悲剧的根源,有着强烈的批判性和战斗性。“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3、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表现出辛弃疾平等博大的胸怀和多元的艺术视野。在唐宋词史上,只有他展现过如此丰富多彩的乡村图景和平凡质朴的乡村人物。

二、 转换了意象,创造出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

唐五代的意象主要来源于闺房绣户和青楼酒馆,柳、苏开始创造出与文士日常生活、官场生活相关的意象和自然山水意象,南渡词出现与民族苦难、社会现实相关的意象,辛弃疾词创造出战争和军事活动的意象,使词的意象群出现了一次大的转换。密集的军事意象群,

连结成雄豪壮大的审美境界,也反映出两宋词史的又一重大变化,即男子汉气概的激扬,词中女性柔婉最终让位于血性男子的力度美和崇高美。抒情意象的军事化,是其词所独具的艺术特色。

三、 更新了表现手法,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

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辛弃疾进而以以文为词,将古文辞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等到手法移植于词。以文为词,既是方法的革新,也是语言的变革。前人主要从前人诗赋中吸取语汇,而辛弃疾独创性地用经史子集等到散文中的语汇入词。熔铸经史子集的语言入词;散文化的作词方法;口语入词。不仅赋予古代语言以新的生命活力,而且空前地扩大和丰富了词的语汇。

四、多种艺术风格:豪放风格为主,清新自然风格;婉约风格。

表现为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缠绵,柔情中有刚劲,是辛弃疾词的独特之处。风格的多样化,还表现在嬉笑怒骂皆成佳篇。 五、比兴象征等手法来寄托自己的爱国深情。大量运用典故。

第四节 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刻意模仿效法辛弃疾的词风,以词抒发抗金救国的爱国主义情怀,风格是恣肆粗旷。他们崇尚抒情言志的痛快淋漓,而不斤斤计较字工句稳,政治批判的锋芒尖锐,但不免粗豪叫嚣之失。

一、 辛派对先驱张孝祥

他是南渡词人群与中兴词人群之间的过渡人物,是从苏轼到辛弃疾的桥梁。他以苏轼为典范,一方面学苏的“豪”,以“诗人之句法”抒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学苏的“放”,并兼融李白诗的浪漫精神,以自在如神之笔表现其超迈凌云之气和潇洒出尘之姿。

二、 辛派对中坚陆游

其词的主要内容是抒发他壮志未酬的幽愤,其词境的特点是将理想化成梦境而与现实的悲凉构成强烈的对比。陆游词的悲壮似辛弃疾而无其雄奇,其豪放似苏轼而无苏词的飘逸,其闲适疏淡似朱敦儒而无其恬静潇洒。

三、 与辛词相似的陈亮

以词为文,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鲜明的政治功利性和纵横开阖的议论怀构成了其词最突出的特点。风格雄放恣肆。

四、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

内容上,多写江湖游士。其词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位自傲自负又自卑自弃、狂放不羁又落魄寒酸的江湖狂士。第一次展现了南宋中后期江湖游士的确精神风度、生活命运和复杂心态,具有独特的生命情调和个性风格。风格狂逸。

五、刘克庄:是辛派后劲中成就最大的词人。

内容上,富有强烈的现实感,表现出了一种极其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富有艺术个性,风格雄肆疏放。

六、刘辰翁

宋末遗民词人。吸取了杜甫以韵语纪时事的创作精神,用词表现亡国的血泪史。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