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一堂课

发布时间 : 星期日 文章如何上好一堂课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精选文档-----------------

3、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做人做事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现实、最鲜活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也为自己加强修养、饱学知识、增长才干,做一个学生敬仰的人,同样也做一个学生的好朋友。这样你的“教书育人”的天职就会履行得更好。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对什么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内涵好像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那就是在学术上的基本功和传授上的基本功的基础上,还要再加上做人的基本功。

总之,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讲课的艺术性是赋予课堂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要想上好一堂课必须两者兼顾,缺一不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如何讲好一堂课的十个问题

一、关于如何讲好一门课

一堂课不是孤立的,它是一门课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对一门课而言它是一个局部。所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首先必须要考虑如何讲好一门课。要以如何讲好一门课的视角来研究如何讲好一堂课。当然,一门课对于一个系列课程或一组课、一群课而言,也只是一个局部。—门课可以看成是培养一届学生的总课程中的最小单位。

由于本文的主题是讨论如何讲好一堂课,所以对如何讲好一门课的问题只是提纲挈领地说一下。 笔者认为,为了讲好一门课,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 2.要注意讲好每一堂课。

3.要注意课堂讲授和其他教学环节的有机配合。其他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程设计、辅导、答疑等。· 为了讲好一门课,教师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这门课的内容。“整体上”就是对这门课的全部理

可编辑

-------------精选文档-----------------

论内容都要有全面的、深入的、透彻的理解,对这门课所涉及的主要能力要求都能够全面、熟练、牢固地掌握。这样才能在具体讲授每一堂课时有一个全局的观点,恰当的把握,才能保证这门课的整体效果。

在整体把握这门课程中,应弄清如下五个问题和做好如下五件事情。五个问题是: 1.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基本结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贯穿全课程的基本线索是什么? 或者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和重要结论是什么? 2.对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本课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4.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本课程与其前修和后续课程的关系是什么? 5.本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将通过怎样的教学步骤教给学生? 五件事情是:

1.认真研读教材和参考书。

2.认真研读有关的前修和后续课程的教材。 3.亲自做过教材中全部的练习题和思考题。

4.了解学生的专业和以往课程的整体成绩等信息,以便决定本课程在本届的讲法,如何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考虑如何与其专业相结合。

5.撰写一份本课程的教学安排表,并在课前发给学生人手一份。(参见附录) 只有在弄清上述五个问题和做好上述五件事情以后,才能给学生具体地上每一堂课。

二、关于讲好一堂课的标准

从整体上把握一门课是重要的,但课总要一堂一堂地上。只有每一堂课上好了,才能落实对整体的把握。笔者认为,一堂好课起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可编辑

-------------精选文档-----------------

(一)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内容丰富不是指内容在量的方面怎么多;信息量大,也不是指课堂上发布多么大量的消 息它是指在一堂课中应该:

1.包含本学科或本课程的一个或几个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而且对这些内容要讲得正确、透彻。即其内容科学性强。

2.对于理论性的内容,要联系实际的部分;对于实践性、操作性的内容,要有理论指导或理论说明部分。即其内容实践性强。

3.在讲好上面两点内容的基础上,能尽量在恰当的时候,适当地介绍与本节课基本内容有关的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即其内容具有先进性。

4.不仅能讲清楚教材中写出的和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而且能讲出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体会、自己的表述。即其内容具有个性。科学性、实践性、先进性和个性是“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的基本内涵。

(二)概念明确,讲解深入

一般来讲,一个学科、一门课程是由一些甚至众多本学科特有的概念、规律、方法和结论组成的。这里首要的就是基本概念。

概念明确有两层含义:一是要明确本节课有哪几个主要概念,二是要确切地表述这些概念,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看似含糊的概念。一门课中总有一些比较容易混淆和看似含糊的概念,如“电路分析”中的“四端网络”和“双口网络”,双口网络的端口的伏安特性和网络的转移特性,以及无功功率等等,讲课时需认真对待。只有概念搞明确了,才能对含有这些概念的规律(如原理、定律、推论等)有正确的理解,才能顺利地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讲课中,某一概念第一次出现时要着力讲清楚,因为问题常常是出在以后的讲课中对已讲过

可编辑

-------------精选文档-----------------

的概念的不经意的引用上,特别是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讲堂上引用任何概念都要认真对待。还应指出,青年教师发生概念性错误或概念性问题常与授课所使用的教材有关,“因为教材就是那样写的”。所以,教材出版单位要严把质量关,而授课教师也要多读几本书,通过自己的思考最后找到较好的表达,避免照本宣科。

(三)重点突出,选材适当

所谓重点是指本节课要介绍给学生的重要的知识点或要培养的重要的能力点。这些知识点或能力点可能是某个概念、某个定理、某个结论或某个方法,以及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某种能力。所谓突出是指要调动多种教学手段使这些重点凸现出来,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重点的认定既要依据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也要注意科学技术的新进展给本学科带来的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某一学科或课程的教学重点发生某些变化是常有的事。不可把课程的重点看做是固定不变的。突出重点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可以通过课堂进程的合理安排,多角度、多方面地讲解与练习,能够抓住本质的语言的恰当表述,板书或多媒体屏幕的有效显示等等。

(四)脉络清晰,逻辑性强

所谓脉络清晰是指那些重点知识要通过一个自然的、合乎逻辑的认识过程使学生接受,也就是说要讲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的思路是教师备课中追求的目标。备课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这个备课的成果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课讲得脉络清晰。 对一个特定的问题讲解的一般脉络是:

(1)提出问题。可通过思考题、例题、某个实际问题等来实现。

(2)利用本学科以往的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还可能需要引

可编辑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