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调查 2

发布时间 : 星期二 文章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调查 2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少数民族语言发展情况调查

摘要:中文在严格意义上分为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因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分为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组成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

关键词:民族语言 民族文化 功能 文化产业

一.选题的起因与意义

(一)选题的起因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月19日发布最新数据警告说,全世界大约2500种语言面临灭绝。这一数目超过了世界语言总数的1/3,也比2001年发布的濒危语言数量增加了好几倍。

2.强势文明有形无形地对其他文明进行压制,威胁文明的多元共存和发展,使文明的多样性日益削弱,导致人类政治、文化资源无可挽回地流失。

3.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席卷之势,和部分少数民族加速走向濒危的现状,从民间到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保护已然不够,抢救刻不容缓。

(二)选题的意义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它所属的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它传播该种文化的工具。语言是人的最基本的交际工具,也是进行思维的工具。通过语言,把作为一个行为个体和积极参与者个体融合人人的群体,也是通过语言,人把特定的行为方式传给他的后代,并组成更大的特定社会文化群体。

二.少数民族语言发展现状

《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明确指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约有6000万人使用本民族语言,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以上,约有3000万人使用本民族文字。

白皮书指出,20世纪50年代,国家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调查,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民族语文工作和研究机构,帮助创制或改进民族文字。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和满族通用汉语文外,其他53个民族都有本民族语言,有22个民族共使用28种文字,其中壮、布依、苗等12个民族使用的16种文字是由政府帮助创制或改进的。

白皮书指出,民族自治地方有使用民族语言的广播电视机构154个,中央和地方电台每天用21种民族语言进行广播。民族出版社从1978年的17家发展到目前的38家,分布在北京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种类由5种发展到26种,2008年出版少数民族文字图书5561种、6444万册,分别比1978年增长6.41倍和6.37倍。内蒙古、新疆、西藏等民族自治区,制定和实施了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除了看到跨越地区的科技宏图,超越民族的媒体图景,国际间更多的文化交流之外,也应该看到现代世界政治,文化的多样性,民族化正受到严重的威胁,强势文明有形或无形的弱势文明进行压制,威胁世界文明的多元共存和发展,使人类文明多样性日以削减,造成人类政治和文化资源无可挽回的流失。国家民委副主任吴仕民表示,全世界有六七千种语言,有专家说每年消失的语言在60到70种之多。毫无疑问,中国少数民族的语言,由于社会的发展、交流的增多,会存在一些发展的困难。我们国家采取的措施是尽可能保障少数民族使用语言文字的自由,通过出版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读物、通过进行双语教学、通过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设施等措施,来保障少数民族的这

一权利。

二.少数民族语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少数民族文化工作体系建设还比较薄弱。

目前,民族地区还有一些县市没有文化馆、图书馆,一些乡镇没有文化站。特别是一些边疆地区公共文化设施条件建设十分薄弱,还有一些行政村不通广播电视,当地群众能够享受到的公共文化服务还很有限。

“基层老百姓多么渴望有益的精神食粮,我们拍出了那么多好影片,可基层很多县乡没有电影院,乡亲们根本看不上,真让人着急??”在全国两会期间,住疆全国政协委员邬丽娅-司马义诺娃的期盼也是艾努瓦尔、卢尼奥夫-尼古拉等委员的愿望。

2.少数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严重短缺。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类报刊、图书、影视节目等,由于市场规模小,生产成本高,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难以满足群众需要,造成一些少数民族群众读书看报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看电影难。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流失严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加快,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习俗正在加速消亡,一些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古迹,由于保护不力遭到损毁,许多少数民族传统技艺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我国文化多样性、丰富性正受到冲击。

4.少数民族文化单位发展乏力。

特别是国有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单位普遍困难较多,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好,与各族群众过上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和要求极不适应。

5.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总体发展滞后。

突出表现在:文化产业规模小,结构不合理,缺少有实力的知名文化企业等,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还比较有限。这与民族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很不相称,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要求差距还很大。

6.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特别是人民喜爱、国内外知名的名家大师和民族文化代表人物缺乏,基层少数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尤为薄弱。

三.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

1.制定法律法规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

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的消失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损失。没有语言的文化,很难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生存下去。我们国家也在2010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指出,国家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存工作。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保存工作,对也民族语言来说这是很好的生存发展机会。保护、传 承、弘扬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也是各民族人的义务。

2.双语教学保障少数民族自由使用语言

在讲人权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自由选择东西,语言也是。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潘守永认为,主张复活濒危语言的学者只是一厢情愿,对老百姓而言,他们有权利选择最低成本的交流语言,国内外专家也没有权利批评他们不传承自己的语言。“但是,作为政府和学者,如果不记录、研究这些濒危的语言,任凭其消失,确是对这个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缺失。”潘守永说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