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48

发布时间 : 星期五 文章2019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48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右的盐,而100克的水可以溶解大概208克左右的糖,这说明糖的溶解度要比水的溶解度高得多。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知道了,影响盐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温度高低、水的多少、是否搅拌等等。

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

12.河流与湖泊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和分布。 2、记住我国主要外流河湖、内流河湖及分布。 3、学会运用资料,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重难点 了解我国河湖的基本概况 教学用具 中国水系图及课本相关地图、图片 教学设计

一、直接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提出问题:看到这幅地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直接进入主题,增强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分布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我国河流、湖泊众多这一特点一目了然。

二、学习新课

板书:一、众多的河湖

1、引导学生读图,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⑴这几条河最终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 ⑵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 ⑶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⑷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 ⑸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运用地图观察实例,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

2、在此基础上,运用同样的教学方法,结合书中图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内、

- 29 -

外流湖的概念,了解内、外流区的分布及面积的差异等知识。

3、外流湖的水文特征:引导学生读图2.29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思考并分析:

⑴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⑵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⑶黄河、松花江为什么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4、为什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有明显差异?引导学生完成活动题加以了解。 5、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图模拟河流与湖泊的形成。

以上提出的问题,一般都应是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分析交流,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精讲点拨。

6、引导学生学习课本37页的材料,了解河流和湖泊是重要的淡水资源,也是许多生物的家园。

三、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板书提纲进行总结,教师强调重点。 四、巩固练习

13.地下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泉水和井水展开观察与讨论,初步认识到地下有水。

2.通过猜测、讨论和阅读等学习活动,知道地下水在地表的表现形态和形成原因。 3.能多人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结合地下水形成示意图,说明地下水的成因、储量、储存区域,知道降雨是地下水主要来源。

4.借助阅读和研讨,体验到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地下水的形成原因、储量、储存区域。 教学难点:

能够与同学合作,制作一个水井模型,并通过实验认识到地下水形成的原因、储量和储存区域。

- 30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易水井模型的材料,如:塑料瓶、罐子、碎石、沙子、水等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河流、湖泊等淡水水体,谁能说一说,淡水水体是怎样形成的?他们的形成与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

探骊指生说一说生活在淡水水体不同位置的淡水生物名称,体会淡水水体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描述井水、泉水的特点

教师出示泉水和井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吗?(泉水、井水)

泉水和井水与我们前一课学习的湖泊、水库、河流里的水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井水比较清澈,冬暖夏凉,大雨之后,井里的水位会上升,并且井水也会变得浑浊;泉水比较清澈、甘甜,也是冬暖夏凉,不过大雨之后,不会变得浑浊。那么这些泉水、井水可能是从哪儿来的?

引导学生对井水和泉水的来源作出自己的猜测。 活动二:制作简易水井模型,认识井水来源

出示课本上的制作简易水井的图片及说明文字,引导学生读一读,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步骤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讨论,在本次实验中需要哪些实验材料呢?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一一出示这些材料:塑料瓶、大的罐子、石子、沙子、水、人造草等等。

本次实验分为哪几个步骤,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全班交流,教师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在模拟实验时,水要均匀的倒在塑料圆筒的周围。在实验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水向下渗透的过程,再观察圆桶中水的变化,并且还可以用小勺子轻轻的搅动井里的水。

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模拟实验,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提醒学生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全班交流讨论,各小组汇报本小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结论,说一说井里的

- 31 -

水是从哪里来的?

实验现象:水会依次透过人造草、沙子和小碎石,缓缓渗透、积聚到杯底,直至充满小碎石之间的空隙。圆桶中的水位,也随之慢慢升高,最后与外面的水位保持相平。

实验结论: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透进土壤,积聚起来的。 活动三:认识地下水的成因,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刚刚我们通过实验,初步认识到水井中的水是由地表水慢慢的渗进土壤,积聚起来的,下面我们通过示意图,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出示课本上的地下水的形成示意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成因。

教师指导: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幅图是地下水的成因示意图。如果我们给土壤分层,就可以分成2层,分别为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理解可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含义,可渗透层一般由质地疏松的土壤和岩石碎屑构成,透过缝隙,它们能吸附水分,储存水;而不可渗透成,则是水很难渗入、溢出的岩层。

了解渗透层和不可渗透层的作用,渗透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水分、储存水分,土壤和岩石碎屑可以起一个过滤的作用,过滤掉水中的杂质。不可渗透层是防止水渗入、溢出岩层。

引导学生把大自然地下水形成示意图和刚刚制作的简易水井模型图进行对照,进一步了解地下水的形成。

教师小结:自然界的地下水总量约占淡水总量的3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多孔,一部分雨水或者积雪融水会渗透到地下土层和岩石的空隙里,它们就构成了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活动四、保护地下水

教师引导:中国有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越来越少,所以,我们要保护地下水资源。大家有哪些好的方法来保护地下水资源呢?

教师小结:同学们,地下水的下渗速度很慢,地表水达到地下深处,所需时间平均在100年以上,所以,地下水的保护,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几代人不断的努力和坚持。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地下水的类型、特点、来源、形成原因等知识,

- 32 -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