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库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库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第三、关怀现世人生的世俗化宗教情感。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尚无充分体系化和高度自觉的宗教世界观,统治着中国人信仰的是形形色色的祖先崇拜和自然神崇拜。宗法集体主义的传统、儒道对立互补的内在循环,使得中国人发展出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高度重视人伦日用的平实的经验理性,在这种实用的经验理性的笼罩下,不大容易形成极端的狂热的宗教情感和对某种彼岸价值的绝对崇拜。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由于其本身固有的调和性,逐渐与中国本土儒教伦理、道教追求、宗法政治制度相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中国化的极致是禅宗。 5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怎样进行文化创新?

在当代文化学话语中,简单、绝对的文化虚无主义和文化复古主义早已失去了市场。综合、融会、借鉴的趋向日益明显,这体现了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多元共存、相互渗透、资源共享、取长补短,熔铸成新的文化姿态。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问题的时候,我们主张一种实事求是的理解与阐释的态度。对于我们这些生活于当代世界的中国人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正视这一点。中华民族虽然历经坎坷和磨难,但至今仍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巨大实体,这一事实最简单、最直白、最雄辩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不仅没有丧失,而且充满了生机,它就存在于中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但不容否认的是,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现代化竞争的激烈,中华民族的独特历史命运,所有这一切因素都昭示我们:文化创新是我们现在和未来几代人的历史使命。为了有成效的文化创新,我们就要反思我们的文化传统,汲取其中一切有益于文化创新的养分,摈弃其中的糟粕,只有如此,才能使我们的当代文化水平居于世界前列

第一章 儒家文化精神 一、填空题

1 、 ( ) 成为后世儒学发展的源头基础、经典依据,故又称原始儒学或原典儒学。 2 、( )被认为是最直接承继了孔子的基本思想。

3 、孟子他继承并丰富发展了《尚书》中的“( )”思想,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4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 ? 颜渊》)这其中的“正”,包含着两个重要的基本内涵,一是( ),二是( )。

5 、荀子早就心领神会了孔子所说“义”的精妙内涵,注意到“制”与“宜”的辩证有机统一,故特别强调之。荀子的学生韩非得其精神,发展为“( )”的思想。

6 、孔、孟、荀构建的社会政治思想系统的核心精神,也是其终极价值取向和理想是以“( )”为基础,实现“( )”,进而“( )”。

7 、南宋陆九渊把儒家思孟之学与佛教禅宗结合,其学派被称为“心学”,是因为( )。

8 、总体说,理学是以( )为核心的精致的哲理化儒学。

9 、经学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门以( ) 为 研究内容和对象的学问。它始于孔子删定六经,战国时初具规模,两汉时大兴。唐为义疏之学,清为考据学和新今文经学。治经学者除对儒家经典阐发其思想外,还要诠释文字,考订名物典章制度,故又称训诂考据之学,或简称汉学。

10 、《论语》中提出的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 二、单选题

1、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曾经提出“轴心时代”这一著名概念,用来指称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前五百年,在古希腊、以色列、印度和中国出现的古典文化昌盛期。中国“轴心时代”观念文化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 A.程朱理学;B.新儒学;C.佛教;D.儒家思想

2、宋、元、明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意识是儒学正统体系中的理(道)学,因其主要讨论( )而得名。

A.孔子的“仁”学思想;B.理、道与心、性;C.禅理;D.社会实用的道理 3、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其中“礼”的含义是( )

A.只要求人们要恪守的“礼”条规;B.恪守的“礼”条规,理解“礼”的精神实质和多层面的社会作用;C.指君臣之礼;D.接人待物讲礼貌 4、先秦儒学,不包括( )

A.孔子的“仁”学思想;B.荀子的学说;C.公孙龙的学说;D.孟子的思想 5、下面对孟子的“仁政“思想评述的不正确的是( )

A提出了行“仁政”、兴“王道”,意在反对“霸道”暴政的“以力服人” B孟子注意到了“仁政”的物质性的支持

C 孟子认识到“仁政”思想的保守性问题 D 把“仁”从道德范畴提升为政治理念 三、简答题

1、孔子承继并发展了“周礼”的思想。这种承继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孟子对孔子的“仁”学的思想作了哪些发展? 3、为什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5、什么是近现代出现的“新儒学”? 三、论述题

1、评析董仲舒的主要思想观点

2、如何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3、何谓中国儒家文化的“刚健有为”?

4 、如何理解和评价儒家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5 、如何理解和评价儒家的“贵和尚中”思想?

第一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先秦儒学 2 孟子 3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4 礼,道德 5 法、术、势 6 齐家、治国、平天下 7 特别强调“心”的作用 8 伦理道德、 9 儒学经典 10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二、单选题

1 D 儒家思想 2B 理、道与心、性 3 B 恪守的“礼”条规,理解“礼”的精神实质和多层面的社会作用 4 C 公孙龙的学说 5C 孟子认识到“仁政”思想的保守性问题 三、简答题

1 、 孔子承继并发展了“周礼”的思想。这种承继与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其一,打破西周“礼不下庶人”的传统,主张对一切人“齐之以礼”。其二,孔子所言之“礼”基本涵义是礼仪和礼制,淡化崇敬鬼神色彩,突出现实政治的涵义和价值。其三,孔子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 颜渊》),并非仅仅要求人们被动地恪守“礼”的条规,更要求理解“礼”的精神实质和多层面的社会作用。尤其是孔子将“礼”与“乐”相结合,用“礼乐”陶冶培养人的情感、精神、人格,养成尊从等级制度和君臣、父子、夫妇等伦理秩序、维护和谐人际关系的自觉意识。其四,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以“仁”释礼,把外在的社会规范化为人的内在道德伦理意识和自觉要求。 2 、 孟子对孔子的“仁”学的思想作了哪些发展?

答:第一,较之孔子,他更充分、深刻意识到人、人心在这个系统的保证和效能的发挥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因此把“仁”从道德范畴提升为政治理念,提出了行“仁政”、兴“王道”,意在反对“霸道”暴政的“以力服人”,反对对人心、人与人和谐关系的伤害,防止由此可能产生的对这个系统的破坏。

第二,从人心和人的生存关系角度,孟子注意到了“仁政”的物质性的支持,以及“仁政”实施的物质性内容,发挥了孔子“富之、教之”(见《论语 ?子路 》)的思想,提出经济上使民有恒产,省刑罚,薄税敛,使百姓能够生活下去,以保持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和社会的相对稳定性。因为“民有恒产乃有恒心”,只有在生存保障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推行礼、德的教化,以形成“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的淳朴民风,实现这个系统的全面实施、稳定运行。 3 、为什么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答: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经济凋敝,民力困乏。所以汉初统治者以黄老之学为指导,行“无为而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其间,陆贾、贾谊、晁错等儒家学者一方面从儒家“王道”、“仁政”思想出发,另一方面又能依据现实政治需要有所变通,故其建议也为统治者接受。经数十年惨淡经营,出现所谓“文景之治”太平景象。汉武帝即位后,为进一步巩固加强中央集权封建专制的政治和思想统治,再图大业,便改无为政治为有为政治,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一统于天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4、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

答:理学的产生,首先是适应于重建伦理纲常的需要。大汉与盛唐由顶峰滑落之后,继之而来的是两个闻名的乱世。尤其唐代繁荣辉煌所伴随的腐败奢糜、人伦混乱、纲常松驰、道德式微,竟成为大唐崩塌的重要内因。理学,是儒家学者革除时弊、整顿人心,力求解决汉末以来中国社会极为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的举措。其次,理学是复兴儒学运动的延续。面对佛、道的弥漫和挑战。唐中叶,韩愈猛烈抨击佛教,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