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要籍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训诂学要籍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训诂要籍简介

回顾两千多年的训诂学发展历程,几经周折,道路是很不平坦的。早在先秦时期,我国便有了训诂的萌芽;汉代实现了全国统一以后,掀起了一个训诂学发展的空前高潮;魏晋南北朝时,一些训诂专家又有了新的成就;唐代训诂学的研究克服了六朝清谈所带来的轻浮之风,但训诂的成就似乎还不够突出;训诂学到了宋代,又遭受了一场沉重的灾难,元明两代的训诂造诣亦较为平淡;而清朝则是训诂学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我国传统语言学在清代取得了长足进步。这期间,各朝各代的训诂大师为我国训诂学的发展做出了不朽贡献,他们所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之多,实属历代所罕见。

一、历代训诂成就总览

(一)两汉——训诂学的发展和兴盛时期

训诂学在汉代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奠定训诂基础的四大专书。《尔雅》、许慎《说文解字》、扬雄《方言》、刘熙《释名》。

汉代训诂学的成就:郑玄遍注群经,保存至今的有《毛诗笺》、《仪礼注》、《周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赵岐《孟子章句》。高诱《战国策注》、《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王逸《楚辞章句》。

汉代产生了一批影响深远,贡献巨大的训诂学家,如西汉的孔安国、扬雄,东汉的郑玄、刘熙、马融、服虔、高诱、许慎等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训诂学成就

曹操《孙子兵法注》、王肃《孔子家语注》、韦昭《国语注》、张湛《列子注》、李轨《法言注》、范望《太玄经集解》、郭璞《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尔雅注》、《方言注》,裴駰《史记集解》、裴松之《三国志注》、陶弘景《鬼谷子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

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字书、音义方面的训诂书:张揖《广雅》、吕忱《字林》、顾野王《玉篇》;陆德明《经典辞文》

(三)唐代的训诂学成就

孔颖达《五经正义》、贾公彦《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春秋谷梁传疏》、徐彦《春秋公羊传疏》。

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守节《史记正义》,颜师古《汉书注》,章怀太子李贤《后汉书注》,托名房玄龄《管子注》,杨倞《荀子注》、成玄英《庄子疏》,李善《文选注》,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的《文选五臣注》。

训诂专书,最重要的有玄应的《一切经音义》,慧琳《一切经音义》,颜师古《匡谬正俗》。

唐颜元孙《干禄字书》、宋娄机《广干禄字书》、唐张参《五经文字》、 唐玄度《新加九经字样》、戴侗《六书故》。

(四)宋、元、明时期的训诂学成就 宋人邢昺《论语疏》、《孝经疏》、《尔雅疏》

朱熹《大学章句》、《中庸章句》、《论语集注》、《孟子集注》、《诗集传》、《仪礼经传通解》、《楚辞集注》、

李壁《王荆公诗注》,任渊,史容、史季温《山谷诗注》、任渊《(陈)后山诗注》、胡稺(《陈)简斋诗注》等。

训诂专书有司马光主编《类篇》、陆佃《埤雅》、罗愿《尔雅翼》、朱谋玮《骈雅》,方以智《通雅》,陈澎年《广韵》、丁度等编的《集韵》、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洪亮吉《比雅》、辽释希麟《续一切经音义》、贾昌朝《群经音辩》

史籍的注释方面:胡三省《资治通鉴》、吴师道《战国策校注》。 (五)清代的训诂学成就

清代训诂学达到最高峰,著述甚多,择其要者如:

《易》:惠栋《周易述》、《易汉学》,张惠言《周易郑氏义》、《周易虞氏义》、焦循《易章句》、《易通释》;

《书》: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王鸣盛《尚书后案》、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王先谦《尚书孔传参正》;

《诗》:戴震《毛郑诗考正》、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启源《毛诗稽古篇》。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周礼》:江永《周礼疑义举要》,段玉裁《周礼汉读考》,孙诒让《周礼正义》;

《仪礼》:段玉裁《仪礼汉读考》,胡培翚《仪礼正义》;

《礼记》:孙希旦《礼记集解》、朱彪《礼记训纂》、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 《左传》:洪亮吉《春秋左传诂》、马宗链《春秋左传补注》、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

《公羊传》:孔广森《公羊通义》、陈立《春秋公羊传义疏》; 《谷梁传》:柳兴恩《谷梁春秋大义述》、钟文烝《谷梁补注》:

《论语》:刘台拱《论语骈枝》、刘宝楠《论语正义》、俞樾《读论语骈枝》; 《孝经》:阮福《孝经义疏补》、丁晏《孝经述注》;

《孟子》:宋翔凤《孟子赵注补正》、焦循《孟子正义》等等。 《尔雅》: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 史、子、集部

史部: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廿二史札记》(上述又称史学三大家)王先谦《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梁章钜《三国志旁证》、洪亮吉《国语韦昭注疏》,郝懿行《山海经笺疏》。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浦起龙《史通通释》;杭世骏《三国志补注》、王照园《列女传注》。

子部:孙诒让《墨子间诂》、王先谦《庄子集解》、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荀子集解》、王先慎《韩非子集释》等等。

集部:王夫之《楚辞通释》,戴震《屈原赋注》、王琦《李太白集注》、《李长吉歌诗汇解》、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浦起龙《读杜心解》、杨伦《杜诗镜铨》,翁方纲《苏诗补注》、王文诰《苏诗编注集成》、蒋骥《山带阁注楚辞》等等。

以训诂为主要内容的笔记著作:

黄生《义府》、《字诂》、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与《广雅疏证》、《读书杂专》合称“高邮王氏四种”)、俞樾《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孙诒让《札迻》,朱亦栋《十三经札记》、《群经札记》等等。

另外较著名的还有:顾炎武《日知录》,阎若璩《潜邱箚记》、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桂馥《札朴》,梁玉绳《瞥记》、王鸣盛《蛾术篇》、赵翼《陔余丛考》、俞正燮《癸已类移》等等。

训诂专书:

戴震《方言疏证》、卢文绍《重校方言》、清王念孙《方言疏证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

(以上又称《说文四大家》)、王念孙《广雅疏证》,王引之《经传释词》、俞樾《古书疑义举例》,阮元《经籍纂诂》,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尔雅义疏》、杭世骏《续方言》,程际盛《续方言补正》、毛奇龄《越语肯綮录》、胡文英《吴下方言考》、钱绎《方言笺疏》、张慎仪《续方言新校补》、刘淇《助字辨略》、毕沅《释名疏证》、王先谦《释名疏证补》、胡承珙《小尔雅义证》、宋翔凤《小尔雅训纂》、王煦《小尔雅疏》、胡世琦《小尔雅义证》、毕沅《续释名》及《释名补遗》、张金吾《广释名》、翟灏《通俗编》、梁同书《直语补证》、钱大昕《恒言录》、卢文绍《经典释文考证》、

工具书的编纂:

《康熙字典》、《佩文韵府》、《骈字类编》。 单篇论文:

王念孙《释大》,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汪中《释三九》、程瑶田《果赢转语记》。

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训诂学家:江永、戴震、王念孙、王引之、段玉裁、郝懿行、孔广森、桂馥、邵晋涵、钱大昕、阮元、江有诰、玉筠、朱骏声、俞樾、孙诒让等等。

二、重要典籍介绍

(一)尔雅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的今话是汉代的话。《尔雅》成书的上限不会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庄子》、《吕氏春秋》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时代的作品。书中谈到的一些动物,如狻麑,据研究,不是战国以前所能见到的。《尔雅》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初年,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尔雅注》。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