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 图文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 图文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A.希特勒的宣传所产生的巨大力量 B.德国狂热的民族主义所产生的力量 C.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 D.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尚未联合起来 4、在研究人们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因素时必须考虑的因素是:( )

①英法的绥靖政策②苏联的自保政策③国际联盟的软弱性④德国人们的盲目性⑤共产国际

的号召力

A①②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5、结合右图判断,1940年法西斯德国准备

执行的“海狮计划”是针对 ( ) A、法国 B、英国 C、美国 D、苏联

6、二战中,法国傀儡政权控制的地区与下列哪些国家接壤( ) A、荷兰、比利时、卢森堡 B、比利时、卢森堡、瑞士 C、卢森堡、意大利、西班牙 D、意大利、西班牙、瑞士

7、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8年,英法同德意共同签定《慕尼黑协定》,宰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1942年初,中英美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英法自始至终推行绥靖政策 ②英法德意曾一度结成法西斯同盟压迫弱国 ③英法在二战爆发前反对法西斯侵略 ④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绥靖政策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二战时期,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从欧洲乘船来到上海。到1940年初,在上海的犹太人已超过3万人。当时大批犹太人移民到中国的直接原因是( )

A、逃避种族灭绝 B、开发新殖民地 C、被贩卖做苦力 D、科技人才引进

9、1940年6月10日,罗斯福在弗吉尼亚大学演讲时愤怒地指责一个国家说:“1940年6月10日这一天,手持匕首的人从背后对他的邻居捅了一刀!”他指责的是 ( ) A、德国采用闪电战,进攻波兰 B、苏联趁火打劫,入侵波兰

C、日本不宣而战,袭击珍珠港 D、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国宣战

10、1940年12月,罗斯福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罗斯福所指的国家是 ( )

A、美国 B、波兰 C、西班牙 D、法国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袭击下,美国公众关注于国内的经济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这使国内早已存在的孤立主义势力乘机再次崛起。……他们认为美国地大物博,与欧亚远隔重洋,是个安全的“世外桃源”,反对因过问英法与德意日的争夺而卷入战争,主张退守美洲堡垒,置身于欧洲和世界事务之外。

——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

13 / 32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材料二 (1935年8月31日)美利坚合众国参议院及众议院集会于国会,联合议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外国之中间,发生战争,或战争在进行之中,总统应宣布此项事实,宣布之后,凡以军械、军火或军备,自美国之任何地方,或其属地方之任何地方,输出而运至该交战国之任何港口,或运至任何中立国港口以备转运至任一交战国,或运至任何交战国所利用之任何中立国港口者,均为违法。

——摘自《现代国际关系史参考资料(1933—1939)》

材料三 (1940年12月29日罗斯福“炉边谈话”)如果英国倒下去,轴心国家就会控制欧、亚、非和澳大利亚等各大洲以及各大洋——他们也就处于可以使用巨大陆海军力量进攻本半球的地位。……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够姑息纳粹。……英国人民和他们盟友们今天正在对这个非神圣同盟进行着一场积极战争。我们自己未来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场战斗的结局。……在我们援助不列颠的决心上是不会出现任何“狭路”的。

——摘自《罗斯福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的对外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

(2)40年代初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当时国际形势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作简要评价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军约德尔将军战后在纽伦堡法庭上追溯往事时说:“如果说我们没有在1939年崩溃,那仅仅是由于在波兰战役期间,英法两国将近110个师在西线对德国的23个师完全按兵不动的缘故。”

材料二:我没有别的,只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你们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所能给予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上和空中进行战争。……这就是我们的政策。…你们问: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答复: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

-1940年5月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的演讲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英法对法西斯国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14 / 32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2)材料二中英国态度有何转变?在1940年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课外拓展与延伸

马奇诺防线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防德军入侵而在其东北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A.L.R.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法国对边境工程设防问题的研究始于1919年。1925年制定了在边境构筑独立筑垒地域配系的计划,1927年决定先在其东北边境构筑梅斯、劳特尔和贝尔福3个独立的筑垒地域(前两个筑垒地域在有的文献资料中也分别称为洛林、阿尔萨斯筑垒地域),并于1928年开始施工。由于德国重振武装,法国朝野强烈要求加强法德边境设防。1929年12月马奇诺任陆军部长,经他努力,法国国会于1930年通过了沿东北部边境修建绵亘防线的巨额拨款。于是,防线即全面展开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鉴于A.希特勒德国1935年吞并了萨尔区,1936年占领了莱茵兰,法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E.达拉第遂于1937年决定从马奇诺防线北端,沿整个法国�比利时边境直至北海边,构筑达拉第防线,并对马奇诺防线进行加强,工程一直进行到1940年5月德军对法国发起进攻时为止。

马奇诺防线的位置自隆吉永至贝尔福,全长约390公里。包括梅斯筑垒地域、萨尔泛滥区、劳特尔筑垒地域、下莱茵筑垒地境和贝尔福筑垒地域。整个防线由保障地带(纵深4~14公里)和主要防御地带(纵深6~8公里)组成。工程构筑以梅斯和劳特尔两个筑垒地域最强。萨尔泛滥区是利用天然的江河障碍和沼泽地构成的,1935年以后才开始构筑工事,设防最为薄弱。下莱茵筑垒地境以莱茵河、罗讷河、菜茵河运河为天然屏障,仅在莱茵河沿岸地区构筑了由永备射击工事组成的支撑点。在梅斯和劳特尔筑垒地域的最重要地段构筑有地面和地下部分相结合、适于环形防御的综合工事群。其地面部分为装甲或钢筋混凝土的机枪工事和火炮工事,地下部分有数层,包括指挥所、人员休息室、食品储藏室、弹药库、救护所、电站、过滤通风室等。工事之间都有通道连接,通电动车。射击工事内的武器都是专门设计安装的。整个防线共构筑各种用途的永备工事约5800个,密度达到每公里正面15

15 / 32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无答案)

个。最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工事的顶盖和墙壁厚度达3.5米,装甲塔堡的装甲厚度达300毫米,均能抗420毫米臼炮炮弹两发直接命中。防线内的防坦克障碍物主要有防坦克壕、崖壁、断崖及金属和混凝土桩砦,并用地雷场加强。防步兵障碍物一般为金属桩或木桩铁丝网,有的地段还设置了通电铁丝网。

马奇诺防线的建成,使希特勒德国军队不得不避开德法边境正面,另选进攻法国的方向。1940年5~6月,德国主力通过阿登山脉,从马奇诺防线左翼迂回,在蒙梅迪附近突破达拉弟防线,占领了法国北部,接着进抵马奇诺防线的后方,使防线丧失了作用。

现在用来意指看似表面坚固,实际毫无价值的东西。

第五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知识梳理

二战的进一步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军初期失利) 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1942年1月,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不要指望这些乌克兰人穿着俄罗斯人的军装拿着捷克人的武器站在法国的土地上,居然为了德国人的利益与美国飞机掩护下的英国人战斗。”这句话最有可能是对二战哪年战局的叙述 ( ) A、1938年 B、1939年 C、1940年 D、1941年

2、欧洲曾经受过启蒙思想的洗礼,但在20世纪又发生了在一些学者看来“是不可想象的事:人们居然又会贬低自己的身份,去迫害有不同信仰的人,去严刑逼供或甚至否认人权”。材料中的“人们”主要是指(

A.德国人 B.法国人 C.犹太人 D.波兰人

3、读右图。图中这些在红场上接受了大元帅斯大林检阅的坦克将直接开上前线作战,它们的对手将是( ) A.协约国干涉军 B.叛乱的白匪军 C.德国法西斯军队 D.日本关东军

4、日本提出的“大东亚共荣圈”的实质是 ( ) A、东亚各国人民共同繁荣幸福 B、建立日本

16 / 3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