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讲稿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大学生安全教育讲稿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三)面对性侵害的处置措施 1.头脑清醒,稳定情绪

女大学生在面对性侵害之际,一定要保持头脑清醒,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被害人处于危险时惊慌失措,大喊大叫,进行本能的反抗或逃避,相反会助长犯罪分子的攻击性,更有可能引发其他伤害。 2.明确坚决的反对意愿

在实际中,有时性侵害行为是性侵害者错误地理解了被害人的意思后发生的。因此,女大学生在遇到别人要对自己进行性侵害时,应该恰当而且坚定地表明自己的态度,阻止性侵害行为的发生。

3.沉着冷静,机智反抗

女大学生在遭遇性侵害时,要注意观察性侵害者的弱点和周围环境以及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采取恰当的措施适时进行反抗,尽可能结合自己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予以防范。比如尽量用赞扬的话语将其优点挖掘出来,唤起侵害人人性中善良的一面,使其行为向好的方面转化,以避免性侵害行为发生。 4.有效使用正当防卫

女大学生在遭受性侵害时,可采取一些暴力性的防卫措施,比如对犯罪分子身体薄弱部位进行有效的攻击(如:脸部、腹部等处),使性侵害人的身体产生伤痛,从而使其终止侵害行为,以此为自身逃脱和获救创造条件。 5.把握时机迅速脱身

女大学生在遭遇性侵害时,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迅速向有人的地方奔跑,并及时呼救。

四、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知识

为了保障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学校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作为学生自身也要提高卫生防疫与食品安全意识,确保身体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请大家注重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防病抗病的能力。

2.坚持每天清扫宿舍卫生,保持宿舍整洁;保持宿舍通风换气。 3.养成勤换衣、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4.严格遵守公寓住宿管理制度,不安排外来人员住宿,防止传染性疾病传入。

5.发现传染病患者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并及时报告校医院、所在院系及学生工作处。

6.不宜在卫生条件差的场所就餐,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7.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及时送医院治疗,同时,报告院系和学生工作处

五、交通安全

第二章财产安全

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在校园里财产被侵犯的主要形式是盗窃和诈骗,目前大学生陷入传销陷阱的也逐渐增多。不同形式的侵财行为,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通过认识和学习,增强防范意识,掌握失窃时的应对方法,就能冷静地对待失窃案件,并将侵财案件降到最低。

一、校园盗窃案件的特点、预防及处置

一、高校盗窃案件易发生的场所和时间 1.高校盗窃案件易发生的五大场所

高校盗窃案主要集中在5个场所:食堂、宿舍、教室、图书馆、运动场。每个场所容易被侵害的物品不尽相同。

(1)宿舍:主要被盗物品是笔记本电脑

盗贼入室盗窃时,会同时将同学们的衣物、包、手机等拿走。 (2)图书馆、食堂:主要被盗物品是书包

这两个地方是学生书包丢失最多的场所。很多学生下课后直接去食堂,然后把书包往座位上一丢,自己到窗口买饭。这个时候小偷们就挨着桌子“收包”。从破获的案子中,其中一名嫌疑人曾感慨到,“拿包比在地上捡钱还容易”。

(3)教室、运动场:主要被盗物品是手机

学生搁在教室尤其是大教室桌子上或者运动场边上的手机是小偷眼里的“小菜”。同学们在教室里基本上是不设防的,尤其是上大课的大教室或自修室,多是几个专业同学一起上课或自修,互相之间不一定认识,很多小偷就抓住这个空子,混进教室,伺机盗取同学们随手放在课桌上的手机。学生们在运动时,手机多数都随意搁在场边空地上。偶尔有同学负责看管,但这些看管的同学注意力多集中在运动场上。某高校盗窃犯罪团伙被抓后供认,每天下午4点之后,他们拿着一个提兜来到大学运动场边,大大方方边转悠边提兜“捡”手机。偶尔遇到有人查问,他们就会应付着说是帮同学看管,由于他们穿着打扮也像学生,一般都能糊弄过去。

2.高校盗窃案件易发生的时间

①新生入学期间。新生刚从中学走入大学,独立生活能力还比较弱,怀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跨进大学校园,对于财产安全的防范意识不强,若对从家里带来的现金、物品未能及时妥善保管,加之人生地不熟,很容易被窃贼盯上。如果是军训期间,同学们每天疲惫的训练后更是疏于防范,宿舍最容易被盗。

②每学期开学期间。开学时,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财物较多,一个假期后同学们相见又特别的兴奋,互相忙于交流假期旅行、勤工助学、家乡的变化等见闻,同时还要忙于准备开学的各项工作,窃贼就会乘虚而入,窃取同学们的财物。

③每学期临近放假期间。这个时段学生忙于考试和准备回家,警惕性普遍不高,使窃贼有了可乘之机。

④毕业离校期间。学业的完成,期待着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同学们整个心态比较放松,加上离校前对同学友情的眷恋以及忙于办理离校前的各种手续,放松了警惕,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⑤上午一、二节课期间。上午一、二节课时间是学习最佳时段,学习效率高,学校通常会将课排满,且多安排为各专业的主课。同学们起床后忙于赶去上课,大多数寝室里无人,或匆忙离开寝室时未锁好门窗,盗贼最易下手。据统计,这个时段通常发生的是内盗。

⑥晚自习时间。特别是相连的几个寝室的人都不在,最有可能被盗。

⑦晚上学生睡觉期间。尤其是凌晨2点至4点,师生熟睡,一些寝室的同学思想麻痹大意,晚上睡觉时寝室门虚掩或未关好窗户,是盗窃分子光顾的高发时间。

⑧夏季。重庆气温高,天气闷热,同学们常开着门午休或晚上睡觉,盗贼易乘虚而入。 二、高校盗窃案的类型 1.“顺手牵羊”

学生宿舍没人或物主短暂离开、临时外出、粗心大意或注意力不集中时,顺手拿走他人的笔记本电脑、手机、钱包、MP3(MP4)等贵重物品。

2.溜门盗窃

有的学生对自己的贵重物品和随身物品保管不严,随意放置,如果寝室是不同系、不同

班的混合寝室,各班的学习活动时间不同,常常因生活学习的步调不一致出现不锁门的现象,更易造成失窃。

3.暴力破门

学生宿舍中的门锁质量出现问题后,一些寝室门只能勉强挂住,很不牢固,用力撞或踢,门就能打开,窃贼利用这点,破门而入实施盗窃。

4.撬门扭锁

此类盗窃分子常常有很多撬开门锁的方法,进门后也往往会将抽屉、箱子撬遍,满屋翻个底朝天。

5.插片入室

学生宿舍中一些宿舍门的门板和门框之间缝隙比较大,足以用身份证等“插片”开锁。 6.偷配钥匙

有些窃贼作案前有预谋地偷配了钥匙,然后寻找机会,开门入室盗窃。 7.翻入室内

没有结实护栏,却又有易于翻越、攀登的窗户,包括利用门上气窗,窃贼都有可能翻入。 8.“垂钓咸鱼”

用竹竿或其他用具将晾在窗外或阳台上的衣服钩走。多发生在晚上同学们熟睡之时。 9.假借推销

一些窃贼常常以推销物品的形式踩点,然后进行偷窃。有的是边推销边实施盗窃,有的是踩点后再寻找时机进行盗窃。

10.假认老乡

有的窃贼以“认老乡”的名义,尤其是对大一的学生,或以困难求助为名窃取同学银行卡的密码,取走银行的存款。

11.留宿外人

一些同学违反学校相关规定,擅自带老乡、校外人员留宿寝室,当宿舍同学去上课时,放心地将钥匙交给他们,为留宿人员在宿舍内进行盗窃打开了方便之门。

以上这些偷盗方式中,“顺手牵羊”与“溜门盗窃”是高校最为常见的盗窃方式。

二、常见诈骗手段、预防及处置

诈骗是指以假冒、伪造等欺骗手段,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将公物非法占有的犯罪行为,是在受害人同意情况下,将受害人或者受害单位的公私财物非法占为己有。

诈骗分子容易在大学生身上打主意,骗取财物。大学发生的诈骗案件的主要形式有:借熟人关系进行诈骗;以中介为名进行诈骗;以遇到某种祸害急需别人帮助的名义进行诈骗;先以小利骗取信任再行诈骗;手机短信骗取银行卡持有人钱财的诈骗。

一、高校中常见诈骗手段 (一)日常诈骗 ①伪装身份,“标签效应”。利用大学生存在“标签”心理,冒充各种身份,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或是捡的别人的身份证),打着吓人的招牌和迷人的头衔赢得大学生的好感,实施诈骗。

②以次充好,推销“紧缺”商品。利用学生购物经验少,又追求完美的心理,直接向学生推销以次充好的劣质商品或所谓的“紧缺”商品。

③编造谎言,博取同情。骗子在车站、码头、校园等地,冒充名牌大学实习的学生,声称与同学或老师失散,身上无钱不能返回;或表示在外发生意外、生病等,急需钱用,骗得学生信任,骗取学生乃至家长的钱财。

④投其所好,骗取信任。利用大学生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以帮助办理出国手续、介绍工作为由骗取财物。或以各种花言巧语,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套近乎,施以一些小恩小

惠,与大学生交“朋友”,表现得十分慷慨,给同学以相见恨晚的感觉,在获取信任后伺机作案。

⑤故意撞人,抛物分成。这种行骗大多由几个人配合完成。在大街上,骗子可能故意撞上大学生,然后声称其物品被撞坏,要求大学生高额赔偿。或利用一些同学的贪欲,假装掉了钱包,然后另外的骗子捡到后叫住同学到一僻静处平分,再利用各种形式骗取同学包里的钱、银行卡密码等。

⑥虚假招聘,虚假合同。这类诈骗主要发生大学生兼职打工的时候,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勤工俭学时急于求成的心理,用招聘的名义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

(二)网络诈骗

①中奖诈骗。通过Email或其他方式,告知你中了“大奖”,要求你汇钱确认或支付邮资,甚至缴纳税费等。

②网上购物。一些信誉度不高的购物网站,其商品以次充好,或冒充名牌产品,骗取钱财。或以网上拍卖的方式,放出大量拍卖信息。在消费者汇款后,实际得到的产品价值很低。

③点击陷阱。在浏览某类网站时必须下载某个特别的浏览和拨号软件,使用这些软件后,电话线可能被接入国际长途。

④网络创业陷阱。一种类似普通传销的欺诈,通过发展下线赚钱,消费者一旦入网即被套住。或创业欺诈,在网上告之有宏伟的创业计划,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实际上子虚乌有。

(三)电话、短信诈骗

①骗取家长钱财。诈骗分子常常通过电话或短信,冒充各种身份,通过电话或手机短信骗取家长的钱财。如冒充学校老师,要求家长将一定学习有关费用打到账上。或冒充公安、医务人员、老师、同学,谎称同学生病、出车祸等急需用钱,叫家长立即汇钱。甚至就以短信的方式谎称学生本人,说是电话坏了,或银行卡丢了,又急需钱用,将钱汇到“某同学”的账上。

②对机主诈骗。谎称机主中奖,收取中奖手续费。或谎称机主在某商场消费刷卡支付了一笔高额费用,引起机主的恐慌后,然后按照他们设的陷阱说出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及身份证号等。

③支付高额电话费。故意拨打你的手机,响一声后即挂断,然而当你回拨时,会支付高额的电话费。

二、诈骗的预防

目前,学校的诈骗案件呈上升趋势,针对诈骗案件的特点及手段,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1.遇事不感情用事

不要被“同情心”所迷惑。社会上的一些骗子,有的组成团伙,雇佣一些老人、年轻妇女,租借一些小孩,编出种种落难的故事,专门骗取善良人的钱财,对此要小心分辨。

2.识破身份伪装

诈骗分子常常以亲戚和同学的朋友、老乡、受害者等身份出现。遇这种情况不要急于表态,不要草率相信,要仔细观察,从言谈话语中找出破绽,辨别真伪。对不了解的人,不可轻信,不可盲从。

3.识破手法变化

诈骗分子常常变换手法,如改变姓名、年龄、身份、住址等。诈骗的形式花样百出,如谎称丢钱、中奖等;诈骗分子常常一身多“职”,因而要注意对方的言谈举止,从中找出疑点,识破其真面目。

4.切忌贪小便宜

如果仔细观察犯罪嫌疑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会发现有反常现象:别人办不了的事他能办到;别人买不到的东西他能买到;别人犯法他能担保等。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