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凤科2013刑法冲刺阶段讲义

发布时间 : 星期四 文章刘凤科2013刑法冲刺阶段讲义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2013年刘凤科司法考试冲刺讲义

友情提示:本讲义以本人《刑法讲义》《刑法168题》为基础

刘凤科 编讲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设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本部分含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我国刑法第133条之一第一款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第二款规定:“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根据上述规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在行政法律调整危险驾驶行为的基础上,刑法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体现了刑法补充法和保障法的性质,更能实现保护人民利益的目的

B.将危险驾驶行为规定为犯罪行为,有助于国民对自身行为的评价和选择,进而指引国民行为,从而实现一般预防犯罪的功能

C.对犯危险驾驶罪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缓刑的,可以禁止其在一定时期内从事交通运输行业活动,这体现了特殊预防犯罪的要求

D.危险驾驶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成立危险驾驶罪,但应适用较重犯罪的法定刑,这体现了罪刑相适应原则的精神

2.①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刑法修正案,但不包括其作出的立法解释

②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罪状的描述需要根据其他法律加以补充,这种立法体例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③扩大解释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而类推解释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

④文理解释的结论合理,则没有必要采取论理解释的;文理解释的结论不合理或者产生多种结论,则必须进行论理解释

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B.第①④句正确,第③②句错误 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 D.第①③④句正确,第②句错误

3.乙被违章车撞死,现场留下了肇事车的油漆,目击者记住了违章车辆牌照。警察找到车主甲时,车主甲已经给该车涂上了其他颜色的油漆,擦掉了车上的血迹,修补了车上的相关痕迹。甲拒不承认自己驾驶了该车,也不说明谁驾驶了该车。但警方能够确定该车就是撞死李某的违章车。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成立交通肇事罪,甲毁灭自己犯罪证据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B.甲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因为无论肇事者是谁,甲都实施了帮助毁灭证据的行为 C.甲拒不说明谁驾驶其违章车的行为成立包庇罪 D.甲成立交通肇事罪与包庇罪,数罪并罚

1 / 22

4.A国公民甲在B国劫持了该国民航飞机飞往C国,但C国警方未能成功抓住甲。后来甲进入我国,被抓获归案。后来还查实,甲为劫持该航空器,还开枪打死了空警和乘务员二人。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我国对此案具有管辖权,适用普遍管辖权原则 B.甲成立劫持航空器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C.对甲定罪量刑的依据是我国刑法以及国际公约 D.如果甲劫持的是国家航空器,我国仍有管辖权

5.①民族自治地方可以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报请____批准施行

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____核准,执行死刑

③符合假释条件的犯罪人,即使实际执行刑期没有达到最低要求,但如果有特殊情况,经____核准,可以不受最低执行刑期的限制

④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____核准 在上述表述的空格中,应该依次填入: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刑法》第237条第一款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制猥亵妇女或者侮辱妇女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第二款规定:“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关于本条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属于客观的构成要件要素 B.“妇女”属于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

C.“猥亵”、“侮辱”属于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聚众或者在公共场所当众犯前款罪的”属于法定的从重处罚情节

7.甲过失行为导致王某重伤,随即将王某抱上汽车,打算将王某送往医院抢救。此时,旁观的路人乙极力劝阻甲,唆使甲放弃救助,最终导致王某流血过多而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成立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罪(既遂),乙成立窝藏罪,甲、乙不成立共犯 B.甲过失导致王某重伤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甲、乙成立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罪(既遂)的共犯

D.甲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乙成立窝藏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8.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捏造事实诽谤国家领导人,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 B.虐待家庭成员,致使被害人重伤的,成立虐待罪与故意伤害(重伤)罪,数罪并罚 C.遗弃被扶养人,致死被扶养人死亡的,成立遗弃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 D.对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如果被害人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公诉

2 / 22

9.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没有共谋而分别向丙开枪,都没有击中丙的要害部位,虽然两个伤口同时出血导致丙死亡,但甲、乙的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都不存在因果关系

B.甲酒后驾车将乙撞成重伤后逃跑,乙被送往医院后抢救无效而死。事后发现,即使甲将乙立即送往医院也不能挽救其生命。甲不救助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C.甲绑架人质之后,警方在解救过程中误将人质当作犯罪人予以击毙的,甲的绑架行为与人质的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甲为取财而潜入李某家,将李某卧室房门反锁。在甲搬运财物的过程中,李某一直未醒来。甲将李某锁在房间的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0.①聚众斗殴罪只处罚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因此首要分子和积极参加者属于聚众斗殴罪的犯罪身份

②患有严重性病者属于传播性病罪的犯罪身份,但不属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身份

③受贿罪的主体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但国家工作人员的亲属等非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受贿罪的教唆犯或者帮助犯

④盗窃枪支罪的成立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因此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属于盗窃枪支罪的犯罪身份

关于上述四句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B.第①③句正确,第②④句错误 C.第②④句正确,第①③句错误 D.第②③句正确,第①④句错误

11.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甲虚报注册资本成立进出口公司,主要从事正当业务经营,后经公司股东集体讨论,以公司的名义走私汽车,利益均分。甲成立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B.乙法院集体研究决定收受贿赂,进而徇私枉法,重罪轻判的,乙法院成立单位受贿罪与徇私枉法罪,择一重罪处罚

C.丙单位以单位名义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尽管刑法没有规定单位构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但应以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追究相关自然人的刑事责任

D.丁单位的分支机构以分支机构的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分支机构所有的,由于分支机构没有可供执行罚金的财产,因此只能按照个人犯罪处理

12. ①根据刑法理论,____是指客观上阻止了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但主观上没有防卫意图的情形

②根据刑法理论,在不法侵害行为已经结束或者尚未开始时进行“防卫”行为的,叫做____

③根据刑法规定,“____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④根据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____,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3 / 22

上述空格应该依次填入:

A.偶然防卫-防卫不适时-正当防卫-防卫行为 B.防卫挑拨-防卫不适时-防卫行为-防卫行为 C.偶然防卫-假想防卫-正当防卫-防卫行为 D.偶然防卫-假想防卫-防卫过当-正当防卫

13.甲被乙追杀,在逃跑过程中捡起一块石头扔向身后的乙,把乙砸成重伤,同时把正好从这里经过的丙也砸成重伤。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甲将乙砸伤的行为成立正当防卫,不成立犯罪 B.甲将丙砸伤的行为成立假想防卫,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C.将甲的同一行为认定为既是正当防卫又是假想防卫并不矛盾 D.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与假想防卫的竞合,仅认定为正当防卫

14.①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要求行为人认识到构成犯罪的所有客观违法事实 ②任何犯罪的成立都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的罪过心理 ③无法确定行为人对致人死亡的行为是故意还是过失时,不负刑事责任 ④对相同的客观违法事实,如果过失成立犯罪,那故意一定也成立犯罪 关于上述4句话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②句正确,第③④句错误 B.第②③句正确,第①④句错误 C.第①②③句正确,第④句错误 D.第①②④句正确,第③句错误

15.关于犯罪故意,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意图盗窃枪支,实际上却盗窃了弹药。由于甲只有盗窃枪支的故意,所以甲成立盗窃枪支罪(未遂),而过失盗窃弹药的行为不成立犯罪

B.甲以为昏迷的乙女已经死亡而实施了奸淫行为。甲在主观上没有犯强奸罪的故意,故不构成强奸罪;在客观上本案也没有尸体的存在,故甲也不成立侮辱尸体罪

C.甲为了抽烟而故意划火柴,但因疏忽造成了火灾。甲划火柴的“故意”不是刑法上的犯罪故意,所以甲不成立故意犯罪

D.甲明知自己的幼女掉人河中,但认为自己没有救助义务而没有实施救助,其女溺亡。甲没有认识到自己负有作为的救助义务,没有犯罪故意,故不成立故意杀人罪

16.甲(男)、乙(女)预谋将乙女卖给丁,并约好拿到钱后伺机逃跑。甲找到熟人丙,并告诉丙自己拐卖了妇女乙,要求丙出面将乙女卖给丁。丙信以为真,联系上丁,以10万元将乙卖给了丁。当晚,甲拿到钱后与乙一起逃跑。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乙成立诈骗罪的共犯,属于间接正犯 B.甲、乙、丙成立拐卖妇女罪(未遂)的共犯 C.丙既不成立拐卖妇女罪,也不成立诈骗罪

D.丁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不成立收买被拐卖妇女罪

17.经司法机关查明,未成年人甲实施了以下行为: ①14周岁生日当天伤害他人,三天后被害人伤重抢救无效死亡

4 / 22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