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历史概论赵国历史资料汇总

发布时间 : 星期一 文章赵国历史概论赵国历史资料汇总更新完毕开始阅读

之胡服,实含有与胡人打成一片的意思。事实上,赵还有许多政治军事举措都是与赵国这种特殊的民族结构有关的。

最后,赵国学术思想的特点尤需一提。前言赵地涌现出众多有影响的大师级学者,颇为引人注目。然仔细分析赵地出生的学者的理论主张,却发现他们多具有追求法治或势治的思想倾向。慎到的势治理论自不必谈。苟子虽号为儒家,实际是引法入儒或内法外儒的思想家。至于公孙龙等人倡导的名家学说,学者早已指出,战国名家与法家思想,较别的思想流派来说,实是比较接近的。即如公孙龙子提出的\审其名实,慎其所谓\、\正名实以化天下\的主张,便包含着许多法家奉行的\循名责实\理论的意味。其他由赵人撰写的学术著作,有《毛公》,属名家;有《处子》,属法家;有《庞媛》,属兵家;有《虞氏春秋》,虽《汉书·艺文志》以之人于儒家类,然亦保不住属于《苟子》那样的儒家著作。要之,在赵国似乎很难找到鼓吹温柔敦厚、忠信礼让的纯粹儒家理论。联系赵国社会实际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在洋溢着雄健僳悍习性与崇尚功利而少禁忌的赵国民人面前,以及在多元经济与民族结构的条件下,显然讲求法势比讲求儒术更切合治理国家的需要。在这方面,同为赢姓祖先后裔的秦赵二国似有许多相通之处,尽管秦国是一个没有学术而必须从外地引进治国人才的国家,赵却是一个向国外输出自己学术的国家。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曾同其他几位本书的写作者赴邯郸作实地考察。漫步赵王城废墟的荒草地上,登龙台基址,远眺昔日邯郸各处胜迹,不免心生感慨。占得七律一首,权为本书叙言之结语:台址连绵入莽荒,滏阳河畔起阿房。

太行为枕漳濯足,东夏来朝胡入享。主父威风今难再,王迁幽缪古无双。郭开构难武安死,一样贪赃致国亡

第二章 赵国地区的自然生态

环境与人文环境环境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活动的历史舞台,它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与文化形态,黑格尔在谈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所起的作用时指出:\助成民族精神的产生的那种自然的联系,就是地理的基础;假如把自然的联系同道德'全体'的普遍性和道德全体的个别行动的个体比较起来,那么自然的联系似乎是一种外在的东西,但我们不得不把它看作是'精神'所从而表演的场地,它也就是一种主要的,而且必要的基础。\当然我们并不赞成环境决定论,但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形成来说确实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人类的童年时代。对此,马克思也有精辟的论述,他指出:\外界的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料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他认为尤其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受地理环境的制约,越往早期越是如此。鉴于环境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我们的赵国史也将从它赖以生存的环境谈起。

在谈论赵国的环境之前,有必要简单交待一下赵国的疆域,因为这是谈论赵国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前提。三家分晋以后,赵国分得了晋国的东部和北部的领土,经历了赵简子、赵襄子、赵献子、成侯、肃侯等几代君王的努力发展,到赵武灵王和惠文王时期,

赵国的疆域达到了其历史上的最大范围,成为战国中后期的一个强国。赵国西部越黄河与秦为邻,南有漳河与魏国为邻,东有清河与齐为界,北有易水与燕接壤,西北傍阴山筑长城与匈奴、林胡、楼烦接界,疆域包括了今河北省整个太行山东麓以及相邻的广大平原,山西省中部、北部、东部地区,陕西的北部,以及内蒙古包头市以西土默特、乌拉山和呼和浩特市卓资县以北的广大地区,当然其中也涵有中山国的疆域在内。我们所要探讨的赵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就是指这一地域而言的。

一 赵国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赵国的地形特征及资源状况 赵国的疆域辽阔,地形条件复杂多样,我们根据赵国疆域的特征,把赵国划分为四大地形区。南北走向的太行山脉把赵国分割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河北平原,西部为山西高原(含山脉及山间盆地在内),这两个地区是赵国政治和经济文化的核心所在。此外,冀北、冀西北山地(含山间盆地)和内蒙古高原,则为赵国另外两个地形特征明显的地区。

河北平原区位于冀西、冀北山地和渤海之间,在构造体系上属于新华夏系构造体系的第二沉降带,在地质时代,经历了多次的沧桑变化。整个平原地势不高,海拔多在百米以下,低于50米的占绝大部分。河北平原由黄河、海河、滦河三大水系冲积而成,根据其形态和成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山前冲积平原、中部冲积平原和滨海冲积平原。赵国主要的政治中心就位于河北平原的山前冲积平原地带,即太行山东麓的冲积平原上。山西高原位于太行山西侧,由东部山地(太行山、恒山、五台山等)、西部高原山地(以吕梁山为骨干)和晋中盆地(太原、大同等盆地)三区组成。其中太原盆地是先赵族人活动的重要地区,它位于汾河流域中一系列小盆地组成的川地的中间地带,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150公里,海拔700-800米。太原盆地属中生代以来的断陷地带,是汾河断陷川地的一部分,历史上称之为\并州\。

冀北和冀西地区是一个由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的山地和山间盆地组合而成的山区,它是由数列东北、北东转向的地垒型的平行山岭组成,山间夹着许多狭长的地堑式盆地。东段是震旦系的石英岩和侏罗、白垩、第三纪的砂砾岩、火成岩组成的丘陵群;中段以军都山为轴,由几列不连贯的平行山脉组成;西段则与山西高原的北缘山地相接。冀北和冀西北的山间盆地多属构造盆地,这些盆地由黄土和黄土状的沉积物填充,是冀北山区重要的农耕地区和人口集中区。

冀地再往北就是内蒙古高原,这里是广阔的草原区,战国时期这里是东胡、匈奴、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经常活动的地区,也是当时赵国北部边境所达到的最远地区。

在这四大地形区内,主要的河流有黄河、汾河、漳河、滏阳河、滹沱河、桑于河等。战国时期,黄河流经河北东部地区,由今天津渤海人海。据《尚书·禹贡》记载,黄河从今天巨鹿西北的大陆泽开始,向北分成九条支流,然后又会合成一条河,流进大海。由于黄河经常泛滥,因此影响了河北东部平原上古人类的活动,从而使古人类多活动于沿太行山东麓的山前冲积平原上。汾河是黄河的一条重要支流,流经太原盆地,它在赵国早期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漳河、滏阳河流经邯郸地区,对赵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使邯郸\仓库实\《国语·晋语九》)的重要条件之一。桑干河流经大同盆地、宣化盆地,是赵国西北

部重要农业区的所在。滹沱河流经中山国,中山并人赵国后,这一地区也成为赵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地区和手工业、商业区之一。

先秦时期,赵国境内的湖泊要比现在多。最著名的为大陆泽。大陆泽又名巨鹿泽、广阿泽,位于河北平原西部太行山河流冲积扇与黄河故道的交接洼处,《尔雅·释地》称其为七薮之一,是先秦时期著名的大湖。此外,在这一地带还有许多湖泊,据文献记载,有位于今河北永平东的鸡泽(《左传·襄公三十六年》),位于河北曲周县北的诋泽、海泽(《山海经·北山经》),以及位于河北宁晋县东南的皋泽(同上)。太原盆地也是湖泊广布,据《水经注》卷六记载,有汾陂、邬泽、祁薮、文湖、淳湖等。《汉书·地理志》称:\九泽在北,是为昭余祁,并州薮。\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以为:\陂泽连接,其薮有九,故谓之九泽,总名昭余祁。\昭余祁位于今山西祁县西南,介休东北,方圆数百里,是古代晋中盆地最大的湖泊。这些湖泊由于自两汉以来黄河挟带泥沙的淤积,加之人为疏凿河渠沟洫、截断湖泊的水源,再加上北方气候逐渐变得干燥,所以今天这些湖泊早已湮没不见了。但这些湖泊在当时引水溉田发展农业方面,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赵国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铁矿资源是相当丰富的,据《山海经.五藏山经》的记载,有明确地点的产铁山计有三十七处,其中一部分分布于今天山西盂县和蒲县等地区。赵国都城邯郸附近也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其中红山矿、矿山村矿、凤凰山矿都是邯郸著名的铁矿。冀西北的云烟、龙关铁矿也是赵国境内的富铁矿。这些铁矿资源为赵国冶铁业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赵国地区上古时期的气候特征及植被状况 竺可桢先生根据大量的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中丰富的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记载,把我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化分为四个时期:即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期(考古时期),公元前1100年至1400年的寒暖交替期(物候时期),1400年至1900年的寒冷期(方志时期),以及1900年以来的气候波动期(仪器观察时期),而且每个时期内又有着不同的变化特点。根据这一划分,赵国地区在其灭亡之前的这一时期内大致经历了三个气候变化期,即公元前 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的温暖时期,公元前1100年至公元前850年的短暂寒冷期,以及公元前770年至春秋、战国、秦汉的温暖期。从总体上看,大致是一个温暖一寒冷一温暖的变化过程。受这一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赵地的植被状况也显示出了明显的变化特征。

史前时期,今华北全境大部都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的森林覆盖,由于当时华北的湖?自较多,因此沼泽植被也分布广泛。冀北山地的西段、晋北、内蒙古高原的中部一带,为植被较好的草原地带。而冀北山地的东段和南段,无论从地表形态还是自然景观各方面看都表现出了明显的过渡类型。到了先秦时期,华北的植被状况发生了不少变化,殷墟时期这里仍有大片的森林和沼泽存在,晋陕黄土高原的东南部和太行山一带,也分布着大片的森林植被。但西周时期由于气候的变冷,森林面积已减少了许多。至春秋战国时期,人工采伐及战争的增多,使这一地区的植被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赵地的这一气候特征及植被状况,对赵国经济类型的形成严生了深刻的影响。

生态环境之下的经济类型分析

由赵地的地形特征、气候条件及植被状况,我们不难看出,赵国的经济大致可以划分为农业

区、游牧区及农、牧兼作区三种类型。

农业区主要分布于河北平原西部的太行山麓冲积平原地带上,这里有肥沃的冲积土质、众多的河流湖泊,是发展农业生产的理想地区。此外,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及冀北山地中的一系列山间盆地也是赵国重要的农业区,这些盆地黄土分布广泛,黄土质地疏松,且多母质,很适宜农业生产。

游牧区主要分布在冀北、晋北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如上文所述,先秦时期这里有良好的草原植被,很适宜放牧。当时的林胡、楼烦、匈奴等游牧民族就分布在这一地区,他们对赵国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因此才引发了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

农、牧兼作区处于这两大经济区域的中间地带,是农业和游牧经济的过渡区,它位于冀北、冀西北山地区,如上所述,这一地区在各方面都具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农业也同样显示出了复杂的过渡性,水平地带变化明显。宣化盆地以南,山地多于盆地,垂直带谱明显,一般黄土台地以下的旱地为农业带,砾石荒滩则种林木。宣化盆地以西、以北,则表现出了向草原过渡的特征。因此,这一地区的经济表现出了农业、畜牧业混合型的特点,成为很突出的地域特色。以代地为中心,形成了赵国北疆重要的农业区和畜牧业基地,从而使这一地区成为沟通北方游牧民族同南方农业民族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地带。

关于赵国各种经济类型以及各经济部门的情况,我们将在赵国的经济与经济制度一章中作详细的介绍。

二 赵国地区的人文环境

这里我们将重点介绍赵国统治的\核心地区\河北中南部、太原盆地以及冀西北代地)古人类、古部族和古国的活动情况,通过对这些文化背景的了解,不仅可以使我们对赵文化的渊源有一个深刻的认识,而且还可以对赵地文化形态演进的特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

远古及文明起源时期古人类的活动情况 在赵国辽阔的疆域内,很早以前就有人类居住生活。约二百万年前,在涿鹿西南的泥河湾一带和阳原官厅村的小长梁,发现了相当于旧石器时代初期的文化遗存。距今约七十万年左右,北京人也活动于这一地区。此外,山西阳高许家窑村发现了距今十万年左右的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遗存。山西朔州的峙峪、河北阳原的虎头梁、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郊以及北京的周口店还发现了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

人类历史发展到新石器时代,赵国地区出现了仰韶、龙山和细石器三种文化遗存,而磁山文化则是此时期的一颗耀眼的明珠。距今七千多年前,生活在沼河流域的磁山文化的先民已走出了旧石器时代的臼巢,进入了以定居农业方式为主的新石器时代。磁山遗址经过70年代和踟年代的几次试掘,揭露面积比较大,发现了比较丰富的文化内涵。遗址中有各种形式的灰坑、房屋基址和储藏粮食的窖穴,大量的石器和陶器,多种家畜、家禽骨骼、炭化粟,以及组合器物坑等遗迹和遗物。

联系合同范文客服:xxxxx#qq.com(#替换为@)